分享

深度观察:顺丰为什么要借壳

 昵称EG85N 2016-05-24

被贴上“不圈钱、不上市”标签的顺丰连IPO也等不及,要选择借壳上市。这是23日午间最刺激人心的资本市场消息。


有一个圈子要失落了。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标榜不上市的群体,他们知名度甚高,业绩优秀,领头人个性鲜明。这个群体包括老干妈、哇哈哈、立白集团、方太和华为。

顺丰是其中一个中坚力量。掌门人王卫行为神秘,少有几次接受访问,其中就提到不上市。

在一篇王卫声称不想上市的文章中写到, “上市无非是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将变成一个赚钱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极为不利。”

王卫对资本市场的看法和宗庆后部分相似,宗庆后给出不上市的理由是娃哈哈不缺钱,上市会稀释股份,员工回报将变少。

任正非比上述两人对资本市场看法负面,他宣称有生之年坚决不上市。理由是上市后产生富翁太多,会丧失进攻动力,另外“股东是贪婪的,他们希望尽早榨干公司的每一滴利润,会牺牲长远利益。”并宣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上市成就了华为的成功。”

对资本市场态度最决绝的是“老干妈”陶华碧,有人来找她谈上市就以“免谈”回绝, 她说“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

陶华碧明显对资本市场是厌恶的,她把资本市场和骗局、破产联系在一起。

这些显然聪明且精明的经营者,对资本市场的看法代表了民间暗涌的一股思潮,这股思潮经常被情绪性点燃。

一些亏钱的投资者,被财务造假欺骗者,还有一些被股价和估值来回折腾者,会感到这个市场深不见底。赚钱者少而亏钱者众。赢家是那些原始股持有者。对资本市场负面看法,能给亏钱者带来安慰:亏钱原因不是自己能力不强,是市场本身就有问题。

这些宣称不上市不骗股民钱的公司,显得另类,令人印象深刻也道德感十足。这些公司的领头人和高管很少接受采访,但经常会看到有关他们的文章,公众形象比那些苦苦经营的还要好,公众也不知道这些文章背后否是有高明的公关团队。

资本洁癖患者看重手中股权,坚持不上市,也不愿意与将股权分享给公众,这个群体国内外都有,这种看法值得尊重。

但这种看法,并不能因为这些人精明而又聪明,就成为真知灼见,或许能适应单个企业。但显然主流人群不会这样认为,也不会这样去指导企业发展。

如今王卫要退出这个阵营,其实从今年2月份顺丰《上市辅导公告》浮出水面开始,流传甚广的不上市公司名单,就应该将其抽去。

从申请上市,到IPO排队还有不短距离,就是排上队拿上批文,按照现在这个发行速度至少也要两年之后才能IPO。

顺丰已经等不及。

他的同行,包括圆通和申通,都已经通过借壳方式要上市。如果这些公司都不上市,竞争格局还跟原来一样,顺丰还可以坚持不上市,但只要有一家上市,行业格局就被打破了。

市场已经太多类似案例,比如优酷因为先上市和土豆的实力发生变化,比如58同城因上市可以合并赶集网,国内体检行业因为美年大健康国内上市,就可以谋求收购IPO未遂的慈铭体检,还可以谋求收购在美国上市的爱康国宾。

一步先则步步先,资本市场提供弹药,就跟打仗需要子弹一样,有弹药者不一定能胜,但胜算会提高。假如顺丰不抓紧上市,圆通申通通过上市改变竞争格局,顺丰这么多年积累的江湖地位若因此丢掉,太过可惜。

当然也可以列举华为的例子。华为一直没上市,照样将中兴越甩越远。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双方股权结构不同是重要原因之一。华为尽管没上市,但已经是公众公司,在美国200个股东以上就是公众公司,需要对外披露财报,华为股东有8万个,而且都是内部股东,已经是个分享型企业。

顺便提一句,任正非反复提到上市后员工突发大财会丧失战斗力,这当然是存在的,比如阿里巴巴、谷歌和脸书上市后,有员工股东就辞职了。但是这些公司上市后发展的依然很快,他们可以招募新人,还可以继续股权激励。

除了行业格局,还有快递行业本身发展压力。

顺丰主业为快递,中金公司数据显示,行业毛利率已从2007年约30%的水平下滑至目前5%~10%的水平。各个大电商企业都在自建物流,众多靠淘宝发展起来的物流快递企业未来将面临菜鸟物流的合纵连横。顺丰近年来一直想多元化,但顺丰嘿客、顺丰优选并不理想。

在这个关键时点,借助资本市场增强实力,就显得非常关键。

股东需要回报,这个回报可以是分红,也可以是股权升值带来的回报。顺丰2013年稀释出25%的股份给四家投资者,投资金额80亿元。这些投资者都有投资回报期,有套现回报压力。

其实,从2013年引资开始,顺丰就被推上了上市之路。其他的,如华大基因从引来PE投资者开始,也一定会上市。此外,小米股权投资者众多,上市一定是目标。

这是因为上市是股东最好的变现方式。没有上市的股权和上市股权估值完全不同。上市公司股权变现容易,也是很好的抵押物。

这就牵涉到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股东愿意让公司上市,为什么上市是积极的、正确的?是因为社会财富可以迅速增加。假如没有资本市场,股权也是财富,但是这个财富是打折扣的。增加的社会财富当然会对这个社会有益,这个财富和储蓄一样可用,像劳动所获财富一样真实可靠。

股权融资让创业时间变得更短,这和工业时代以债务融资方式所有不同。因为可以在资本市场变现,这种股权融资方式已在中国开花结果,众多创新型企业和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正是因为这样的预期才得以产生。(来源:证券时报网)



延伸阅读:顺丰借资产置换 借壳上市,王卫稳坐老大哥之位!




在借壳上市趋紧的当下,顺丰要借壳上市了!

曾宣称不上市圈钱的顺丰,也拜倒在资本市场的 “石榴裙” 下。今年2月 下旬,顺丰发布公告称,目前正接受上市辅导。此后三个月中,资本市场政策巨变,借壳上市趋紧,跨界定增趋严。今天,顺丰将要借壳鼎泰新材,登录 A 股。

5月23日,鼎泰新材午间发出公告称,顺丰控股拟借壳鼎泰新材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借壳的方式资产置换。鼎泰新材拟以 8 亿元的全部资产及负债, 与顺丰控股 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拟置入资产初步作价 433 亿元,差额部分由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自顺丰控股全体股东处购买。

而在借壳成功后,顺丰总裁王卫将依旧是新上市公司的 “老大哥”。


 顺丰到底值多少钱?

“不差钱” 的顺丰,到底值多少钱?

此次鼎泰新材的公告显示,一级市场给予顺丰估值超过 400 亿元。“本次重组拟注入的顺丰控股 100%股权,初步作价 433 亿元。” 这比此前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时 169 亿元估值,以及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时 175 亿元估值,均要高出不少。事实上,2013年 之际,就有三家战略投资者给顺丰的估值是 300 亿元。(2013年 三大战略投资机构进驻顺丰,当时,顺丰出让 25%的股权给 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和中信资本,此三大投资机构按照 25 倍的市盈率,共出资 80 亿元。)

那么一旦顺丰迈入二级市场,其估值将是多少?

早在 2011年,当时有投资人称,“顺丰如果上市的话,市值应该在 150 亿人民币左右。这还不算溢价的部分。如果算上溢价部分,这个数字就还要再乘以 8。” 这意味着,2011年 顺丰速运的估值在 1200 亿的话,那么考虑到在过去五年中中国速递行业均以 40%以上的速度成长,那么顺丰速运的估值或达 2000 亿。

                                                             (顺丰 业绩)

市值以业绩为基础。以往市场总是认为顺丰不差钱,但这家现金奶牛到底盈利如何?鼎泰新材公告显示,  2013年-2015年 顺丰净利润分别为 18.90 亿元、9.20 亿元和 16.23 亿元。此次借壳,顺丰和这只壳签订了补偿协议,其《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显示,预计 2016年-2018年 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21.8 亿元、28 亿元和 34.8 亿元,同比年增长 34.32%、28.44%和 24.29%。 


“资产置换” 借壳上市  

                                                                    (顺丰借壳流程)

当前壳费一涨再涨,顺丰找的这只壳如何?有业内人士称,鼎泰新材,还是典型的壳股,30 亿左右市值,民营企业,大股东股权约为 40%,上市六年股价涨了 30%,主营业务每况愈下,2016 一季报净利润 0.03 亿 同比下降超过 50%。这只壳,市值不大,按理说,是一只 “还算合适的壳资源”,但顺丰此次,并没有通过买壳的方式,而是要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借壳上市。

此次,顺丰借壳的上市之路分三步走,一是资产置换,其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而后询价进行配套募资。具体而言,则是公告所阐述的:“经交易各方协商一致,本次交易中拟置出资产初步作价 8 亿元,拟置入资产初步作价 433 亿元,两者差额为 425 亿元。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的差额部分由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自顺丰控股全体股东处购买。”


借壳上市,其中的一种方式是先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后再进行资产注入。但为何顺丰不走此路,选择资产置换之路?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告诉 36 氪,当前壳资源炒作过重,监管层有意整治。先买断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再注入资产的方式,是典型的借壳方式,炒作意味浓厚。而资产置换上市,则显得较为温和,这或可视为上市公司在进行战略重组。从技术上,更易被市场和监管层接受。

与此同时,获得壳方的股权,需要拿真金白银购买。但是资产置换下,将双方资产作价后,可换算成股份,顺丰只需给对方股份即可。此外,买壳上市较为复杂,包括签订协议并报批,实施重组,整合改制等。但在资产置换的方式下,或能够一步到位,实现上市。

但需要指出的是,资产置换也并非一条坦途。双方各自的作价,谈判存在不确定性。比如,顺丰想以 1 股换对方 10 股,但壳方或不同意,对顺丰要求 1 股换 5 股,若存在此种状况,这就需谈判,而当下,壳资源奇货可居,在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时,顺丰或不得不做出让步。

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壳方,需要有一定资产,进行资产置换,才较为稳妥。若仅是一空壳,就如此行事,炒作意味过于浓厚,其定价易引起监管层的警觉。


王卫还是 “老大哥” 控股超 50%

此次,顺丰借壳上市,将进行配套融资 80 亿元,资金提供方是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等 7 家股权投资机构。(此次募集配套资金扣除本次交易相关税费和中介机构费用后,将用于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项目、冷运车辆与温控设备采购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项目、中转场建设项目。)

配套融资实施前,顺丰原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 94.4%,那么在资产置换、借壳上市,并推进配套融资 80 亿元后,其股权架构势必将发生变化。那么,顺丰股权架构是怎样的?谁将是新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显然,在借壳上市后,王卫依然将稳居对新公司的绝对控股地位。鼎泰新材的公告称:不考虑配套融资因素,交易完成后,王卫控制的明德控股将持有鼎泰新材股本 64.58%;考虑配套融资因素,交易完成后,王卫控制的明德控股将持有本公司总股本的 55.04%。


顺丰本是 “不上市” 的坚持者。2011年 谈及是否上市时,王卫的原话是,“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 但在申通快递 2015年 上市后,圆通、中通相继传出要上市的消息后,顺丰也在今年2月 宣布接受上市辅导。可以预计的是,在 “中国快递业 A 股第一股” 的争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此次借壳后,顺丰将获得 A 股融资平台,进一步推动顺丰控股业务的发展,提升其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和行业地位,更能坐稳中国快递标杆的宝座。


关于顺丰上市的故事,请阅览本文作者以往的文章 《顺丰确认上市:除了千亿富豪的诞生,还有什么?》


原创文章,作者:尹靖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7305.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