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滦乐一代丧葬习俗

 昵称26282725 2016-05-24
滦南乐亭一代农村大致从1982年左右实行火化,办事简单,早上去世的当天火化出殡,下午去世的第二天出殡,但必要的几个程序是有的。滦乐一代讲究第一位老人去世,长子承丧,第二位老人去世,次子承丧。
本文介绍的是八十年代滦南南部和乐亭县西南部一代的习俗,和滦南北部习俗差不多,但是滦南北部风俗纯正一些,有的发丧三天。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临终,停尸,叫道儿,开眼光,火化,、出殡,这些习俗,早上去世的当天火化出殡,下午去世的第二天出殡
一、临终
滦乐一代办丧事,要看房子的栿头,栿头朝北的要在房子北门口吹喇叭发丧
老人快要临终的时候会去村里喇叭上广播泛某个字的一大家族的赶紧去,帮着收拾东西,去村部拿东西。把村部的哀乐光盘,高音喇叭,停尸的春凳,16两老秤,烫酒壶都拿来,把高音喇叭放在房顶冲着村里各个方向,接上功放机,准备叫道儿后放哀乐。
本地讲究老人咽气之后装裹穿衣服,人一咽气马上在褥子底下垫上秫秸穿衣服,叫做不背着炕走,再顺炕沿放两根秫秸,铺上寿衣店买来的褥子准备穿好衣服横过来;寿衣里装上纸钱,逝者两手攥着果子。穿好之后横过来放到之前铺好的垫着高粱杆的褥子上,盖上蒙脸布(白布烫七个孔),准备等堂屋收拾好之后停尸叫道。
整个过程一直到停尸孝子们是不能哭的,只有叫道儿之后才可以哭嚎
二、停尸
停尸以房子柎头为准,柎头朝北,头朝北停,开堂屋北门,在北边院子发丧,柎头朝南,头朝南停,开南门,在南门发丧。滦乐一代房子堂屋南北开门,堂屋门口对着院子的大门口,南北通透。
栿头就是房子南北承重梁的大头,大头在北边,房子北门是正门,大头在南边,南边是正门
1.把春凳放在堂屋东北角,把逝者抬到春凳上,逝者头冲着房子栿头的方向

2.停尸的时候都用春凳(如下图),没有春凳用长凳子和门板子搭一个和春凳一样大小的床,但是门板上得用高粱杆串一个拍子放门板上,用春凳不用串拍子。
3、逝者头上盖上一块白布用檀香烫七个孔的蒙脸布。最后用寿单盖好,(男性寿单是蓝色,女性是黄色)寿单不盖鞋和头。最后找一个生铁片压在逝者胸前。
4、在逝者头前放两个小方凳(栿头朝北的放在逝者脚底下或者头直边上,)准备叫道之后烧香上贡。方凳前面放一个瓦盆烧纸,瓦盆底下正中心钻一个孔。最后在灶门上放一根蜡烛或者油灯。
注:逝者是女性烧纸用饭筛子,逝者是男性用瓦盆,瓦盆底下正中心钻一个孔,也可用花盆代替。
停尸的时候逝者的头必须冲着房子的栿头方向,栿头朝北的要头朝北停人,在北门口发送

停尸的春凳,俗称凉床 


 三、叫道儿(指路) 
从人咽气到停尸孝子是不能哭的,只有承丧人叫道之后,才可以哭才可以烧纸
停尸好之后准备叫道。
叫道:村里懂得扯孝的妇女扯22尺白布系到不带勾的扁担上,白布另一头搭在春凳上,承丧人腰系纤维绳子(旧时是麻绳),脚踩堂屋下门槛顺扁担而上,一手倒扳上门槛扶着扁担,扁担另一头冲着逝者头,白布从春凳搭到扁担上。承丧人一手倒扳上门槛扶着扁担,一手拿着铁勺子敲上门槛,一边敲铁勺子一边向外边喊,爸爸呀爸爸(妈呀妈),爸爸呀(妈呀)三条道儿从当间(中间)走啊!连喊三遍之后孝子们大声哭号,烧纸。叫道儿之后帮忙的在春凳前的方凳上放一碗沙子点上三炷香,摆上一碗水果,一碗果子(桃酥),把灶门的蜡烛点着。叫道儿也有喊:爸爸呀或者妈呀,亮道上走啊。或者爸爸呀或者妈呀,两股道儿捡着白道儿走啊。
叫道之后把扁担上的白布交给扯孝的,这引魂的白布就是承丧人的孝,孝冒,包头,孝衫从这上面扯。

三、报丧(放哀乐)
在逝者快不行的时候,帮忙的会去村部拿来几个高音喇叭和哀乐,把高音喇叭放在房顶冲着村里各个方向。等承丧人叫道儿之后,喊完第三遍帮忙的就把哀乐打开,比防空警报声音还大,十里八村都能听到。村民听到哀乐声就知道有老人去世了,已经叫完道准备好了,可以吊唁了,这时候关系近的就会去村里超市买点黄纸去丧家吊唁。关系好的过去帮着剪纸,扯孝。
承丧人不叫道儿,村民是不能去丧家吊唁的。如果亲戚们提前到了,如果没放哀乐也会问门口的人叫道儿了没有,因为没叫道儿的话不能哭,进去看看就行。
放哀乐不分时间,不管白天黑夜,逝者停好之后,承丧人叫道,叫完道就放哀乐报丧。
四、搭灵棚喇叭棚
在院子搭灵棚,灵棚对着堂屋门口和大门口,南北通透。火化车开走之后布置灵棚,灵棚里放一张圆桌留着摆放骨灰盒,把停尸的时候逝者头前的三碗贡品摆在桌子前面的小凳子上,在对着大门口放上瓦盆或者饭筛子,把金童玉女贴上对联摆在桌子两边就布置好了。
灵棚上有一副自带的刺绣这繁体字的对联:骨随火化任飘远,瞑目流芳事事休,横批:哀乐震天悲歌动地。
在门口东侧搭喇叭棚请鼓乐队吹喇叭,有的是在西侧。

注:老房子栿头朝北的北边没院子在北边街上搭灵棚喇叭鹏,没地方搭灵棚骨灰盒放堂屋
五、戴孝(头上的孝布出灵都得解开蒙在头上,俗称顶塔)
戴孝分4种:儿子儿媳的孝是一样的,闺女的孝是一样的,姑爷女婿类的是一样的,其余的亲人是一样的
儿子儿媳的孝:头戴孝冒,头系着6尺长白布孝带,
孝带从后边向前绕,把扣子系在脑门上,两边耷拉着,第一位老人去世,孝带两边一长一短差一寸,第二位老人去世孝带一般长;身上披14尺白布,用纤维绳子系上。双腿上系白布条。如下图1
闺女的孝:不戴孝冒,头上盖一块白布,白布
孝带也是六尺,直接系在头上系活扣,系在右边,身上披14尺白布,用绳子系上。腿上系白布条。闺女扎腿带只扎一条。
姑爷女婿的孝:身上不穿孝,把
孝带系在腰上,孝冒掖在里面。
其余亲人的孝:男的头戴孝冒,白布
孝带六尺,活扣系在左边,身上一样,腿上不系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孝带,活扣系在右边,但是裤腿不系白布。

六、买车马库童九连灯(此习俗解放前有,中间消失,2000年恢复,2010年又淡化了)
不论贫富纸扎就这些,样样有说道
生前数:象征死者灵魂和寿数,用剪成三段的白纸扎在一起,另外加两条,天一岁地一岁,挂在大门口东侧。生前数每条纸剪三段代表三生有幸,前世今生和来生。上写公故先考某府太公讳XX几十有几之生前数;公故先妣某府某太君讳某某几十有几之生前数。
比如逝者刘小二,虚岁93,男性:公故先考刘府太公讳小二九十有五之生前数。

引魂幡:公故先考某府太公讳XX几十有几之引魂幡。比如:公故先考刘府太公讳小二九十有五之引魂幡

金童玉女:手提灯笼伺候亡灵的,放骨灰盒两边,上写金童前引路,玉女送归山或者玉女伴西行

纸车马:纸车马是逝者灵魂坐的,也就是生前数坐的,亡人灵魂坐着这车上西天。上写一副对联: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或者车马行万里,一路保平安

金库 银库:金银宝库装载逝者西行的路费,上边印刷着驾鹤西游,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库上用一条白纸写封条,封于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再用一条白纸写:公故。。。。之金银宝库,两条白纸交叉贴在上面,银库上和金库一样,只不过是把封条改成,某年某月某日吉时启用。

莲花椅:也叫授仙台,逝者(生前数)坐在授仙台上梳洗扎耳朵眼准备上车。上贴一条纸写着驾鹤西游授仙台。

九连灯:照亮逝者的西行路。两个九莲灯插在门口喇叭棚两边,不吹喇叭插在门口。上写宝灯高照西行路,连环九盏赴极乐。

死者为女性的话还的扎一个喝脏水的老母猪,上写:天蓬开路,一路伺候。

七、开眼光(火化车来了举行的仪式)
开眼光要用一杆秤秤和一面镜子镜子还有温酒壶和酒盅
开眼光:旧时是用烫酒壶从井里打一壶水不能沾地,挂在门上叫做无根水,再把秤和镜子挂在门上。现在是把酒壶酒盅,秤镜子放在盆里有人端着。
火化车来了,屋里开始操办,逝者儿媳妇揭开蒙脸布,先拿秤,招呼着:爸爸呀或者妈呀,灵的是秤啊,招呼三遍,再拿镜子:招呼着:爸爸呀,明的是镜啊,招呼三遍,紧接着就开眼光,拿棉花从从酒壶里象征性沾水擦拭逝者眼睛,念叨着:爸爸呀或者妈呀:擦擦脸,开开眼光了,眼观六路啊,一直念叨三遍。最后盖上蒙脸布。
有的村庄是先开眼光,再拿一杆秤一面镜子,秤杆压在镜子上,镜子在逝者面部上面,招呼着,×呀:灵的是秤啊,明的是镜啊,招呼三遍。

八、撬秧 火化
开完眼光之后马上就撬殃:所有人闪到一边,落忙的(有的村是孝子办理)拿一根扁担棍插入死者的腰下使劲撬三下把逝者肚子里的浊气排出去。一边撬一边向门口喊:躲开风口啊,撬秧了。

撬殃之后,承丧人拿着破布兜住死者头部(旧时用口袋,现在没有口袋用破布),其余儿子协助把逝者抬到担架上,旧时有口袋的时候,出过堂屋以后把布口袋扔上房顶,抬着逝者上车,后边亲人大哭跟随,把逝者头里脚外放到车内的后备箱里,落忙的关上后备箱,亲人们上车,逝者的儿子儿媳上灵车,逝者的女儿和其他亲友上后边的大巴车。
亲人们上车之后,喇叭吹起《柳河荫》在前开路,灵车哀乐响起,灵车在喇叭后边缓缓向西行,喇叭吹奏着《柳河荫》把火化车送到村口。到村口喇叭要一直吹,直到车队最后一辆车远去。
去火化场的时候,在前边灵车副驾驶的位置要坐一个一家族没出五服的,拿着用竹竿串一串剪好的圆形的纸钱(俗称ke le钱儿),过桥过十字街的时候向外撒纸钱。还要有人拎着一包剪好的纸去火化场。

到了火化场,在告别大厅把逝者苫单揭下来留着包裹骨灰盒,揭开蒙脸布大家瞻仰一下遗容,然后工作人员把逝者推进火化炉。这时候逝者的儿媳和女儿去烧纸,逝者属相是什么就在什么前面烧。逝者的儿子们去选购骨灰盒或者去休息厅休息,火化完之后把骨灰装在骨灰盒里,用停尸的时候盖尸体的苫单把骨灰盒包好,准备回家。
火化去和回来不走一条路,火化回来沿途不撒纸钱,火化回来过桥的时候亲人们要念叨:爸爸呀或者妈呀过桥了。
火化回来,喇叭在村头迎接,承丧人抱着骨灰盒,村头下车,承丧人抱着骨灰盒由其他孝子搀扶在前,男孝子在后,女孝子由女亲属搀扶在最后,排好队,喇叭吹奏《柳河吟》在前开路,承丧人抱着骨灰盒缓缓往家走,一边走一边念叨:××呀,到家了。抱着骨灰盒的孝子不能往苫单上掉眼泪。到家之后把骨灰盒放到灵棚里的桌子上,骨灰盒正面冲着大门口,开始烧纸,点上香,桌前摆供品两碗,一个烧香碗,还有打狗棒(也叫下水罐)
打狗棒就是用棉花球插在筷子上或高粱杆上,上面捻出来小揪揪,插在盛有半熟米饭的碗里或者罐头瓶里,也叫下水罐。旧时插打狗棒不用米饭,而是用半熟的五谷。

九、出殡(旧社会是先送行再出殡,现在是合并了送行出殡一块弄)早上去世的当天出殡,下午去世的第二天出殡
出殡时落忙的要端着盆(盆里放一面镜子一杆秤,一根针,一个酒壶酒盅,一个棉花团,一把刀一个剪子}

出殡的时候孝子们先吃一块干豆腐,然后把白布孝带散开蒙在头上顶塔,准备出殡。
第一位老人去世,出殡的时候长子摔盆打灵幡,次子抱着骨灰盒,第二位老人去世次子把灵幡摔盆,长子抱着骨灰盒。一个儿子的儿媳妇抱着骨灰盒

出殡准备:帮忙的扛着九莲灯在街上准备,承丧人站在桌子前面背对着大门口由人搀扶着准备,落忙的把引魂幡找出来交给承丧人右手拿着,承丧人右手拿着引魂幡,左手拿起丧盆放在头顶顶着,左手扶着头顶的瓦盆(逝者男女都这样,引魂幡都用右手拿着)。其他儿子在桌子后面面对大门口由人搀扶,把骨灰盒用苫单包裹好抱在怀里准备。抱骨灰盒孝子在后面是莲花椅,上面放着逝者的生前前数,再后面是纸扎,最后面儿媳妇打头带着孝女,队伍一直排到堂屋。
起灵:都准备好之后司仪高喊:喇叭伺候,起灵走啊,这时候喇叭吹起《霸王台》承丧人拿着引魂幡头顶着瓦盆退着往外走,其他儿子抱着骨灰盒正着走,后边都跟上,到门口承丧人转过来,排好队,出殡队伍都朝向一个方向,排好队司仪喊:走啊,承丧人站着把盆摔了,喇叭开始吹送葬的曲子《柳河荫》,出殡队伍开始去骨灰堂或者公墓。盆一摔孝男孝女要象征性哭几声。

出殡队伍是九连灯在前,然后是唢呐吹奏《柳河荫》开路,唢呐后边是引魂幡,引魂幡后边是孝子抱着骨灰盒,后边是其他孝子抬着莲花椅,上边放着逝者的生前数;莲花椅后边其他男孝子拿着车马库童,车马库童后边是儿媳妇打头的孝女,儿媳妇后边是侄媳妇,再后边是闺女和其他女亲属;最后边的落忙的拿着花圈,端着盆,拿着打狗棒,拎着回头纸,浩浩荡荡去骨灰堂或者公墓。
路过别人家门口有烧纸的叫做路祭,这时候逝者的儿子和儿媳妇要跪下谢孝。

出殡队伍来到村外十字道口,队伍停下,逝者(生前数)梳洗上车,儿媳依旧
拿着秤和镜子对着生前数呼唤三遍,爸爸呀或者妈呀,灵的是秤啊,明的是镜啊;紧接着就梳洗扎耳朵眼,拿着拿棉花在酒壶里象征的沾水在生前数上擦几下,再拿梳子比划几下,念叨三遍,爸爸呀或者妈呀,洗洗脸梳梳头上车了;然后再次拿起镜子,呼唤着,爸爸呀,再照照镜子啊,念叨三声;再拿针在生前数上比划说三遍:爸爸呀或者妈呀,扎扎耳朵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啊。最后儿媳妇再次拿起针把金童玉女和车把式都扎一遍,嘴里念叨着一路伺候啊,××呀,你上车走吧。
以上程序完毕,孝子把前数从莲花椅上抱下来围着纸车马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喊着“爸爸(妈妈)呀,上车呀;把前数放到纸车马里面;这时落忙的把马腿用老菜刀剁下来,象征着马车已经准备走了,然后点起一把火把纸车马,九连灯等烧掉(金银库不烧,留着去公墓或者骨灰堂烧);把捆扎孝衫的绳子剪开烧了,儿子儿媳和闺女腿上系的白布条烧了,这时亲人们大哭,直到火熄灭。火熄灭代表亡人已经告别乡亲们平安西去上路了。火熄灭之后,停止哭声,出殡队伍继续前行,去坟地或者骨灰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