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产品---市场营销

 老骆哥 2016-05-24

农产品市场营销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农产品市场营销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仅要研究人们现实需求,更要研究人们对农产品的潜在需求,并创造需求。包括市场需求、市场调查、产品定价、产品促销、产品储运、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涵盖了从生产到经营到消费的全过程。

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根本任务就是将生产出来的产品以最合理的价格通过流通,销售给消费者,从而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满足生产或生活消费的需求。

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目标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值。

一、农产品市场营销类型:

(一)、直销型 就是种植户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如集镇、城郊农户,直接将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直销型销售环节最少,但销量有限。

(二)、中介组织型 就是通过营销协会或个体运销户、贩运商等中间商将农户分散的产品通过收购运输等方式,将产品集中起来销售给消费者。

(三)、市场营销型 就是产地经营者,根据销地市场经营者的需求将产品收购给销地经营户,再批发给零售商,由零售商提供给消费者。

(四)、加工企业销售型 就是加工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将产品收购加工消化。

二、市场营销的方式

市场营销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现货交易,现货交易就是卖方对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与买方对货币(有时也可能是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在时间上同时发生转移的交易。是最直接和最常见的交易方式。另一种是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是指付出少量保证金,在将来的某一确定日期、某一地点交割既定数量和品质并结清货款的商品交易。是大宗商品交易的主要方式。

三、影响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主要因素

一是农产品市场建设;二是产品质量;三是龙头企业加工转化;四是营销队伍;五是流通领域;六是包装及品牌;七是网络信息及产品推介;八是合作经济组织;九是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十是生产者商品意识。

四、农产品营销的作用

农产品营销的作用有,第一,满足消费需求。农产品营销沟通了产销两地,使消费者能在适当的地方及时买到适合的农产品,也使产地农民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第二,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将农产品销售后,可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变成商品,从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指导结构调整。市场营销的指导作用,可带动农民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发展,从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最佳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发挥最佳的作用,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第四、扩大就业。部分农民以营销农产品为职业,增加非农收入,带动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发展。

五、我市农产品营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展良好,市级在位于宣威火车站旁,建立了占地107亩马铃薯批发配送中心,集马铃薯中转、发运、仓储运输、市场交易、信息服务、质量检疫检验为一体,是国家农业部定点的西南较大马铃薯批发市场,年运销量50万吨,建成了黑土洞水果批发市场、大沙坝蔬菜批发市场、窑坡花卉市场,乡级建立了82个农产品综合市场。发挥了产品集散、价格形成的作用;二是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进展良好,市级组建了马铃薯营销协会、农产品营销协会,乡级以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载体,成立了13个农产品营销公司,全市专业参与农产品营销人员达3000余人;三是农产品营销量大幅度增长,营销单价得到提高,马铃薯营销量从2003年21.3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34万吨,2006年预计40万吨,商品率从2003年32%提高到2005年的38%,2006年预计达到40%,销售单价从2003年平均300元/吨提高到2005年平均540元/吨,高的达到1000元/吨,产业产值从2003年3.5亿元提高到2005年5.2亿元,2006年预计到5.4亿元。农民人均比2003年增加150元。蔬菜主销品种有大蒜、生姜、西瓜、丹波豆、南韩干椒、青首萝卜等20余个,产业发展趋势良好;四是农产品营销领域和市场占有率扩大,马铃薯已销售到广西、广东、北京、上海等国内20余个省市和老挝、越南、菲律宾、缅甸4个东南亚国家,蔬菜销售遍布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

存在问题:一是农产品营销品种单一,主要就是马铃薯、大蒜、萝卜,其它农产品营销还处于起步;二是农民信息滞后,生产与营销脱节,还在处于以产促销的状况,往往是盲目的生产后,在等待营销,而不是通过市场分析后指导生产来促进营销;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品种混杂,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四是缺乏鲜活农产品冷冻、贮藏等设施设备,制约了规模化生产;五是广大种植农户营销理念淡薄,对市场缺乏了解。

六、农产品营销的策略

随着我市农业的发展,我市部分农产品已出现了结构性、区域性过剩现象,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摆脱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必须把握“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产品卖给谁、如何定价、怎样卖得快”,要以市场为载体,以质量为保证,以品牌为依托,以营销为后盾,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产品营销。

就我市农产品营销要体现价格高、销量大、效益明显,结合实际,现介绍以下8方面营销策略:

1、生产名、特、优产品。当前农产品市场出现的卖难,主要原因是所生产的大宗农产品不能与市场消费需求对接,缺乏具有名、特、优等产品,我们要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加速淘汰滞销品种,以质取胜,以优发财,以名特促发展,在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同时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并依靠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机械,减少农产品的生产费用投人,实行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努力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追求最佳经济效益。

2.上市之前先摸底。农产品在需求上存在着地域差异,许多精明的农民朋友在产品上市之前就已摸清市场的购销动向、行情走势,瞄准了销售对象,并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直线流通渠道,产品一上市就可销售出去。

3.不赶旺季赶淡季。农产品由于气候、品种等因素将直接影响着市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如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旺季和淡季的价格往往相差很大。农民朋友应该掌握这个规律,努力发展早熟和反季节品种,使产品上市时间提前或推迟;或者在生产旺季时将一些农产品进行保鲜贮藏,等到淡季出售,卖出好价钱。

4.寻找多种销售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多种销售渠道,使产品能及时销售出去,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不失为明智之举。在这方面可以找购销、贩运专业户经销;还可以采取“联合体”的办法,搞产供销一条龙经营,平等互利,共同受益。

5.利用传媒“喊”着卖。有的农产品质量很好却卖不出去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市场知名度。近年来,现代大众传媒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其传播功能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看好,已逐渐成为农村农副产品推销的主要媒体。可以尝试着通过现在传媒发布信息,让销地市场从中捕获产地信息,激发市场需求,从而促进销售。

6.选好运输方式。在得知某地急需哪种农产品的准确信息后,还应考虑运输方式。对于一些急需的瓜、果、菜等农产品,远距离运输宜采用快捷运输方式,虽然运输费用稍高一些,但如果及时抓住市场,所获的利润也往往比较丰厚。同时对于一些耐贮藏的如马铃薯、生姜、大蒜可通过宣威优越的铁路资源,发挥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在销地形成价格差,扩大营销。

7.非种植区售价高。非种植区由于缺乏种植区的农产品,而种植区普遍对该区种植农产品有着供过于求的饱和现象,利用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通过争取区域的价格差,将本地产品运输到异地销售,这种在非种植区经营农产品的销售方式,自然有利可图。

8、联合经营效益好。一家一户的农民小生产如何与大市场对接,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将生产者联合起来,实行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减少中间环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