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邑村名由来(卜庄)

 mengyu4613 2016-05-24



小编的话:经过大半年的搜集、调查和整理,昌邑各乡镇村名由来将陆续发布。为便于查看,发布时仍然按照乡镇合并前的体制。虽再三编校,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大家通过底部“写留言”批评指正。

 

卜庄:曾名徐家庄子、卜庄街。明永乐年间,徐姓立村,称徐家庄子。后居民为避灾难,卜卦择此立村,故名卜庄。又因村处“青莱古道”两侧,街店整齐,亦称卜庄街。后复称今名。分前卜、后卜两个村民委员会。

 

站里:清咸丰年间,张姓立村,因位于卜庄驿站南侧,得名站里。

 

廒里:明洪武年间,李姓自四川迁来定居,以熬盐为业,古名曾称灶户,后称廒里。

 

辛庄:原名新庄。明初,刘、孙两姓迁来立村,取名新庄,意即新立村。1938年大海潮,村庄被淹没,村民历尽艰辛,重建家园,为使子孙后代记住先辈的辛苦,故改名辛庄。

 

郇家:清初,郇姓立村,取名郇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与张家庄、大韩家合并,统称张郇大队。1985年分出,沿用今名。

 

北张家庄:村建于明末,张姓先居,始称张家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曾与郇家、大韩家合并,统称张郇大队。1981年分出,复称张家庄。1985年12月为区别重名,以方位更称今名。

 

大韩家:明末,韩姓自平度县韩家庄迁来定居,因长兄居此,得名。1958年属平度县第四区新民乡,成立人民公社时划归昌邑。与张家庄、郇家同属张郇大队,1981年分出,沿用今名。

 

北赵家:唐代,赵姓自瓦城迁至宣华庄旧址处立村。得名宣华赵家。后以方位改称北赵家。

 

小姜家庄:原名姜家庄。明代,姜姓迁至宣华赵家落户。清末兵乱,村筑围墙外,俗称姜家庄。因与仓街乡姜家庄重名,1985年更名小姜家庄。

 

小韩家:明嘉靖年间,韩姓自平度县韩家迁来定居,取名小韩家。1944年前属平度县新民乡,后属昌邑县。

 

常家:元末,常姓自今常德县迁此立村,以姓取名。

 

小刘家:明代,刘姓为避水灾,自今下营镇刘家圈迁来定居,因户少得名。

 

北王家:明代,王姓自四川成都迁此立村,因座落在漩河畔,取名漩河王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区别同名村,改称今名。

 

军营:明代中期,王姓立村,相传,古代曾在此设军营,得名。

 

大阎家:曾名灶户阎家、谭城大阎家。明代,阎姓自四川迁此定居于谭城盐锅沟边,以熬盐为业,始称灶户阎家。后称谭城大阎家。1952年简称大阎家。

 

小阎家:明永乐年间,阎姓自大阎家迁来定居,取名小阎家。

 

高家:清康熙年间,高姓自平度县新河镇高家村迁来定居,取名高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与纪家合并称胜合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将高家、纪家两村名称注销,称胜合。1985年注销胜合,复称今名。

 

纪家:明正统年间,纪姓从即墨县磨山首迁杨家,后迁此定居,称纪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与高家合并称胜合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将纪家村名称注销,与高家合称胜合。1985年注销胜合,恢复今名。

 

杨家:村建于明代元年。先居滕毕二姓、后居杨纪两家,渐成村落,因杨姓兴盛,得名。

 

孙家:曾名孙家村、西孙家村。清康熙年间,孙姓立村,始名孙家村。后有县城西道照孙姓迁来村西定居,取名西孙家村。清末两村合并,称今名。

 

铁匠王家:清初,王姓自平度县迁居此地,以打铁为业,得名。

 

北任家:曾名任家庄子。明嘉靖年间,任性后裔从东任家迁此立村,按方位称北任家。

 

南任:曾名西南任家。明嘉靖年间,任氏后裔自东任家迁此立村,按方位称西南任家。后简称南任。1953年与小马家合并,名称沿用。

 

东任家:曾名任家庄、任家老庄子。明宣德年间,任姓自寿光县迁此立村,始称任家庄。嘉靖年间,任氏后裔迁出另立北任家合西南任家,该村改称任家老庄子。1946年与大王、窑湾、苗家、潘家合称大王。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又分出,以方位称今名。

 

北窑湾:曾名灶户、窑湾。明代,徐姓自平度县任家洼、津姓自津家、苗姓自三苗家迁居灶沟崖,以熬盐为业,始称灶户。后灶户居多,熬盐时浓烟四起,如烧窑一般,俗称“窑湾,”村以此得名。1946年与东任、窑湾、苗家、潘家合称大王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分出。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饮马公社窑湾重名,以方位更称今名。

 

大王家:明洪武年间,王姓立村,为盼兴旺发达,取名大王家。1946年曾与东任、窑湾、苗家、潘家合并仍称大王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分出,名称沿用。

 

王卢:曾名卢家庄、对头王家。明洪武年间,卢姓自四川成都迁居此地,始称卢家庄。后王姓迁来定居,因男有大王家,取名“对头王家”。1947年王卢两村合并,得名。

 

新胜:曾名贾家庄子、河崖卢家。明洪武年间,贾姓立村,始称贾家庄子。后卢姓迁此,取名河崖卢家。1949年两村合并,称今名。

 

营子:明嘉靖年间,高姓从平度县迁此立村,取名营子。

 

前卢家:明初,卢姓自四川成都迁此,因居后卢家前,得名。与小卢家为一个村民委员会。

 

小卢家:明朝,卢姓立村,因户数少而得名。与前卢家为一个村民委员会。

 

姚家:明永乐年间,姚姓自四川成都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姚家。

 

刘庄:曾名陆庄店。据传,东汉立村,始称陆庄店。继刘、苏、姚、马、吴、张诸姓迁入。后因刘姓居多,改称今名。

 

小高家庄:相传,村建于东汉年间,高姓立村,称小高家庄。

与刘庄为同一个村民委员会。

 

永合:曾名岔路口、小岔路口、生家老庄子。明隆庆年间,孙姓自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迁来定居,因在十字路口交叉处,取名岔路口。1952年属永合乡。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与小岔路口、生家老庄子合并,以“永合乡”名取村名。

 

峰台:明永乐年间,崔姓自毛家寨迁来定居,当时此地有三座土埠,中间埠高,两边埠矮,高埠为峰,矮埠为台,村以此得名峰台。

 

大陆:曾名陆家宅科、陆家庄。明洪武年间,陆姓自四川迁居陆家宅科,至永乐年间,东移立村陆家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改称今名。

 

姜家:曾名猴家坡姜家。姜姓原籍四川成都,自明初首迁莱阳“重林猴子坡”,后迁此地立村,取名猴家坡姜家。后因村名不雅,改称今名。

 

柳家:明洪武年间,柳姓自四川成都迁至潍县,后移至此地立村,以姓氏取名。

 

毛家寨:曾名寨里庄、毛家庄子。元代建村,称寨里庄。后有毛、崔、姚、李、王等姓迁入,因毛姓居多,称毛家庄子。1930年又改称今名。

 

后王家楼:明正统年间,王姓自四川成都迁此定居,在村内建一木楼,得名王家楼。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因该村居后,得名。

 

前王家楼:明正统年间,王姓立村,取名王家楼。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因该村居前,称前王家楼。

 

韩家店:明洪武年间,韩姓立村,因靠青莱古道,村民多以开店为业,取名韩家店。

 

白衣庙:明弘治年间,张姓自四川成都迁此定居。据传居川时供奉“白衣大士”,迁来时随带其神像并建一座“白衣庙”,村由此得名。

 

东马家:明洪武年间,马姓自北直(今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定居,名曰马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围子公社马家庄重名,以方位更称今名。

 

东赵:曾名打渔赵家、东赵家。明隆庆年间,赵姓立村,因以打渔为业,取名打渔赵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区别北赵家,改称东赵家。后省称今名。

 

金良:曾名金梁庄、逄家疃。明末,金、梁二姓自四川成都迁此立村。始称金梁庄。清嘉庆年间,逄姓迁入,改称逄家疃。后陆、蔺、王等姓迁入,复称金梁庄。1949年又改称金良。

 

金山:曾名狗冢山,狗头子山、莲花山。明末立村。据《山东通志》载:“狗冢山在县东二十里,世传有人醉卧莽中,野烧至,狗濡水沾其旁草,主得不死而狗毙,固埋山上。”村由此得名“狗冢山”。又称“狗头子山”。后因村名不雅,于清末改称莲花山。1957年曾与金良成立金山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该村沿用金山。

 

郑家坡:曾名郑家泊。明成化年间,郑姓自姚家迁来定居,渐成村落,因四周多洼地,夏秋季节积水成泊,取名郑家泊。后演称今名。

 

新张:曾名孙家庄子。明末,孙、张二姓迁此定居。因孙姓居多,初称孙家庄子。后改称张家庄子。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称今名。

  

昌邑商界,懂你所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