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严重忽略星巴克,说起咖啡,我只服这个小山村

 天然首选 2016-05-24
我们为什么要泡在咖啡馆?或许是因为那看起来很洋气。殊不知,在很土气的云南乡村,生长着世界上最为纯正的阿拉比卡小粒咖啡,它们是在百年前由外国传教士带入中国的,由于环境封闭,这些咖啡树至今仍保持着最纯正的“阿拉比卡血统”。当然,找到它们并不容易。
  我们的“咖啡朝圣之路”的第一站是著名的大理。这里是中国咖啡馆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但最美的咖啡馆风景却并不在游客汹涌的下关古城,而是藏于苍山洱海间的绿色田园中。推荐去喜洲海舌公园里的“海舌咖啡”坐坐,哪里的无敌海景足以抵消他们在咖啡专业度上的不足。如果你很想深入了解云南小粒咖啡的口味特性,可以去喜洲古镇市坪街上的“田珈琲”尝尝陶兴的专业手冲咖啡。
  初始云南小粒咖啡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深入了,目的地是小城平川。这里离大理市区并不远,可以先坐车到宾川,然后转车至山脚下的这座小县城。如果你不想在那座“中国咖啡圣地”睡村民的大通铺,就需要在这里住一晚。但这并不是什么权宜之策,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拥有一条原汁原味的古街和令人心醉的田园风光,春天油菜花怒放,夏季葡萄园清凉。
  次日清晨,早早起床,我们就可以前往“圣地”了。这是一座叫朱苦拉的彝族村子,位于崇山峻岭之间,进村的山道就像是缠在大山之间的一条丝线,仅能容得一辆小面包车勉强通过,往旁边多迈一步便是万丈深渊。这时你会明白“朱苦拉”(彝语“弯弯曲曲的山路”之意)这个名字有多么贴切。
  在如此偏僻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洋气”的咖啡传统?这得由当年的法国传教士田德能说起。这位传教士在1904年帮助朱苦拉村民打赢了一张官司,作为回报,他在村中获得田产并修建了教堂,同样是出于自己生活所需,他在教堂边栽种了咖啡树。这是中国有据可考的最早种植咖啡树的地方,所以称之为“中国咖啡圣地”并不为过。
  在已经荒废的天主教堂旁,你会找到李春良的家,他是村中的咖啡大户之一,他家的院子里常常会堆满成袋的咖啡豆,那些大小不一、品相不太好的便是产自教堂便百年老树上的豆子,其中混杂了铁毕卡(Typica)和波旁(Bourbon)这两种最纯正的阿拉比卡小粒咖啡品种。毫无疑问,这是在中国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咖啡,虽然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的不起眼。
  如果你有幸看到村民用柴火铁锅炒制咖啡的过程,那一定会让你终身难忘。用柴火和铁锅炒制咖啡豆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可不是咖啡馆中那些所谓的专业咖啡师能够做到的。柴火烧旺,铁锅烧热,经过晾晒并脱去果肉的新鲜咖啡豆就可以入锅了。为了保证豆子受热均匀,必须要一刻不停地翻炒,这真的非常耗费体力,因为一小锅咖啡豆需要炒半个小时,要是一大锅,则要炒上一个钟头。在炒制期间,炉子里的柴火始终要熊熊燃烧,当锅中开始出现像爆米花般的爆裂声时,才可以撤火。之后要时不时地从锅中拿出一颗咖啡豆,咬开后查看豆子的受热状况,当里面与外面都变成相同的棕色时,咖啡豆就可以出锅了。
  村民煮咖啡的方式也很让人开眼,他们会像捣辣椒一样用石臼将咖啡捣成碎末,然后将研磨好的咖啡粉投入铝制水壶中,像烧开水一般在火上烧开,然后稍微焖一下,便可以倒出来喝了,咖啡的汤色浓稠得就像豆浆一样。如此原始的咖啡加工场景,简直就像是埃塞俄比亚原始部落中的一场“下午茶”。
  朱苦拉村的咖啡收获季会从12月下旬一直延续到来年的3月,当年法国传教士栽种的咖啡树在经过一个世纪之后已经真正长成了树的模样,枝头比房顶还要高,村中的彝族老人经常会身手敏捷地爬到树上去摘咖啡,这样的咖啡采摘场景估计在全世界都不多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