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如何一天治好感冒的

 北极星_360 2016-05-25


感冒是生活中常出现的疾病,相信大多数人都亲身经历过。由于它的常见性和普遍性,很多人都不太重视,往往是硬扛过去。并且随着不同种类感冒药的出现,很多患者甚至自行购买治疗感冒的药,岂不知感冒并非小毛病,感冒也需要辩证,一旦出错,将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致命危机!


今天就让我们从中医辩证思维的角度,一起了解下“感冒”这个常见多发疾病的特点及辩证治疗方法


关于“感冒”一词的来源


感冒“感”者,受也;“冒”者,透出也。说来奇怪,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该病名的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南宋太学生陈鹄构想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传至清朝年间官员办完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解释为: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面!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感冒”一词自此产生!



什么叫感冒呢?


感冒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常见的外感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临床上以: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咽痒咳嗽、发热恶寒等为主要证候特点。病情有轻重不同,轻者俗称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西医称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


为什么会感冒呢?


感冒主要是由风邪侵袭人体所致。为什么是风邪呢?

1、风邪为百病之长,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其中风邪是大多疾病的发病原因;

2、风性善动,常常易兼挟其他邪气致病,如挟寒、挟热、挟暑湿等;

3、风性高扬,而人体的为五脏中最高的位置,又将它称之为“华盖”(古代帝王出行的车盖或指画上文彩的伞)。正由于肺和外界距离最近,所以它很娇气,容易受邪,当外邪来袭时,肺脏最先感受。风邪袭肺,肺气失宣,气道不畅,则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肺经症状。

4、风邪袭人,多从皮毛、口鼻而入,内传于肺。肺,外合皮毛,风邪侵袭,造成肺卫失和,营卫不调,就会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卫表症状;这里解释下营卫的含义:气统一归于肺,凡是脏腑经络之气,都是肺气所宣发布散之处,在脏腑称为气,在经络称为卫;血统一归于肝,凡是脏腑经络之血,都是肝血所流注之处,在脏腑称为血,在经络称为营;营卫指的是经络之气血。)

5、另外,平素体质气虚的人易感受风邪,平素体质阴虚的人,易感受热邪,虚人感冒也是常见的临床证候。


感冒分为哪些类型呢?


说到感冒不得不提及《伤寒论》,它强调六经辨证,如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由于伤寒论需要很扎实的六经辨证思维,要求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运用对应方药,这个比较适合系统学习过中医的人士运用,在中医圈内,想要学会治病开方,首先就得将《伤寒论》烂熟于心。这要求很强的中医思维及辩证能力,相对于我们平常的大众和中医爱好者,难度太高。


那么生活中的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感冒的类型呢?相信大家经常听到“寒热”两个字。是的,感冒区分寒热尤其重要,不仅寒热重要,体质原因也很重要。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下感冒的类型吧!



根据其发病原因(风、挟寒、挟热、挟湿、体虚),可以将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气虚型、阴虚型。


一、风寒型感冒

起因通常是吹风或受凉。

症状特点:由于寒性主凝滞,主收引,所以一旦感受寒邪,则会出现:

1、全身发紧的情况。这种紧会表现为,后颈部僵硬疼痛,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头发紧、头痛。

2、怕寒怕风。这种怕冷的情况,往往是自觉发冷,和体温的高低没有多少关系。并且严重者添衣加被都缓解不了怕冷的情况。
3、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4、舌苔薄白。
5、脉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紧脉绷急弹指,就如使劲牵拉扭转绳索一样,代表受寒邪侵袭。


二、风热型感冒

起因常是外感热邪,首先侵袭人体最上面的肺;便秘也可以引起风热感冒,通常情况是: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为什么便秘会引起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大肠经之蕴热传至肺经,就出现风热感冒症状。

症状特点:由于风和热均为阳邪,阳邪易侵犯人体的上部,所以大多表现为人体上部的不适症状;并且热邪耗气伤津,所以还会有部分津液和气受损的特点。
1、咽喉咙部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或带血丝,严重者甚至红肿,比如扁桃体发炎等。

2、身热。这里的热是自觉发热,和体温高低没直接关系。
3、鼻涕常为浓涕,通常是黄色。
4、舌象:舌体通常前三分之一和两边比较红,中间舌苔原来是什么颜色现在可能就是什么颜色,或者呈薄黄色。
5、有的会出现便秘情况。
6、出现口渴、心烦甚至乏力等耗气伤津的情况。
7、脉象通常为数脉或洪脉,脉搏比正常的快,来势凶猛且波动范围大。


三、暑湿型感冒

顾名思议通常都是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而引起的。通常是在暑天高温闷热的环境下停留太久,突遇冷空气,感受风寒,而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暑湿型感冒有它独特的地方首先,它是指发生在夏天的感冒;其次,它往往是体内有湿停滞,而又外感风寒;最后,暑湿感冒容易表现出胃肠道不适,因为湿邪最容易侵袭人体的脾胃。

症状特点:

1、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脘憋闷、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症状。

2、头晕目眩等风邪致病特点。

3、舌苔厚腻,甚至黄厚,舌体偏红。

4、身热、口渴、心烦等暑热伤津现象。

5、脉象通常为濡脉、数脉或洪脉,通常跳得较快,且有粘滞不爽的感觉。


四、虚体感冒

分为气虚型感冒和阴虚型感冒


气虚型感冒:起因往往是平素身体气虚,平日就很怕风,这种体质的人,在夏季这个肌肤毛孔疏松的季节若不注意避风,那么很可能就会感冒。

症状特点:

1、前提是平素体质气虚

2、感冒后常常有恶寒发热等卫表症状。

3、常有头痛鼻塞、咳嗽,咳痰发白等肺经症状。

4、由于是气虚感冒,所以还会伴有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的气虚症状。

5、舌淡苔白。

6、脉象通常为浮而无力,就像漂浮在水上的木板一样,应指感明显,但缺乏力气,重按甚至没有轻按明显。


阴虚型感冒:对比阳虚,其起因往往是素体阴虚,平日就比较怕热,爱喝冷饮、总出现无故潮热,手脚心热,心烦心燥、甚至全身或局部长期干燥等阴虚症状。往往在风热之邪盛

行的夏天容易出现阴虚感冒。

症状特点:

1、前提是平素体质阴虚

2、微微怕风寒,无汗或稍微有点汗。

3、咳少痰。

4、有心烦、咽干口渴、手足心热等阴虚症状。

5、舌红苔少。

6、脉象通常为细脉和数脉,按上去脉细如丝,并且跳得很快。


了解完感冒的辨证分型后,大家知道如何区分了吗?只有学会辨证,才能对症治疗,防止失治误治情况的发生。



如何辩证治疗感冒呢?


西医治疗常以解热镇痛为主,如服用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布洛芬等;咽痛用各种喉片如溶菌酶片、健民咽喉片;常用抗菌、抗病毒等抗生素药物治疗,一般都是点滴打上个一星期,可是抗生素等大多偏寒,对于体质具有伤害性,往往是病好了,身体机能却差了!

中医强调辩证用药,中药它带有自身的选择性,针对的是邪气,调理的是人体正气,调动正气来攻邪,只要辩证正确了(也就是牢牢掌握上面的辩证),那么治疗就是很简单的事。对于外感病往往是一两副药一天就见效!

下面就根据感冒不同的类型以及主要症状,从方剂、中成药等方面来谈谈感冒的辩证治疗!

一、方剂:

风寒型感冒

主方:葱豉汤加味(葛洪《肘后备急方》)

处方:葱白6条、豆豉12克、杏仁10克、苏叶12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苍耳子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若头痛身痛严重,加羌活9克、独活9克;恶寒、无汗而发热明显,加麻黄9克、石膏20克、柴胡10克;咳嗽严重,加前胡10克,桔梗8克


风热型感冒

主方:银翘散加减(吴鞠通《温病条辨》)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薄荷9克、荆芥8克、淡豆豉9克、桔梗8克、牛蒡子10克、竹叶9克、芦根12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加减:若头痛严重,加桑叶10克、菊花12克;若咳嗽严重,加杏仁12克,前胡10克;若痰粘稠难咯,加贝母9克、瓜蒌仁12克;若咽喉肿痛,加马勃9克、玄参18克、岗梅根18克;若壮热、口渴、心烦、汗多,加石膏30克,天花粉15克;若夏秋季挟感暑邪,去荆芥、豆豉,无汗加香薷10克,有汗加青蒿12克,并可分别选用鲜荷叶、西瓜翠衣(西瓜皮)、六一散等;若兼感湿邪,头重肢体困倦,胸部和胃脘部堵塞不舒、痞硬胀闷、恶心欲吐,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通草18克。


暑湿型感冒

主方:藿香正气散(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30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克,藿香(去土)90克、炙甘草7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现代用法:散剂,每服9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或者直接用其成药:藿香正气丸或者藿香正气水。


气虚型感冒

主方:参苏饮加减(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党参12克、茯苓20克、紫苏叶12克、葛根30克、前胡10克、桔梗8克、陈皮9克、枳壳8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若动则汗出或自汗多,加北芪15克、白术9克、防风10克;若发热较高,加柴胡10克、黄芩12克、青蒿12克。

或者直接服用中成药:参苏丸


阴虚型感冒

主方:葳蕤汤加减(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处方:玉竹18克、葱白6条、豆豉12克、薄荷9克、桔梗6克、白薇10克、大枣5枚、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若恶寒较重、无汗,加荆芥9克,紫苏叶9克;咳嗽咽干、咳痰不爽,加牛蒡子10克,瓜蒌皮12克,玄参15克;心烦口渴严重,加竹叶10克,天花粉15克、芦根12克。



在此郑重强调煎服方法!!


注意:治疗外感疾病药物的煎服方法很重要!在人们的印象中中药一般药熬30分钟左右时间,甚至有的要熬上1小时左右时间,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印象,干脆就让药方或者医院代煎了;并且一般药物每天也就服上个2-3次。然而感冒药的煎服方法却大大不同!一般煎5-10分钟左右就可以,主要取药物的发散效果,如果煎熬太久,发散之力会大大丧失,所以常鼓励患者自行煎熬,或者让家人煎熬,这样才可以准确把控时间!感冒中药的服用次数也很讲究,一般是4小时服一次,睡前一定得服一次,少量多餐,这样才能保持药效在身体持续发挥,并且往往疾病好了后,就尽早停药,切不可因为自己抓多了药就一定要全喝完,一般是一副药就有感觉,一副一副的抓,避免浪费!


二、中成药

由于感冒的常见多发性,它的中成药制剂也非常之多,甚至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而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原因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


风寒型感冒:1、荆防败毒散,每次3克用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2、柴麻解表丸,每次温开水送服1丸,每次2-3次。


风热型感冒:1、银翘解毒丸,每次温开水送服12丸,每日2-3次;2、羚翘解毒丸,每次温开水送服2丸,每日2-3次。


暑湿型感冒:藿香正气丸,每次温开水送服1-2包,每日2-3次。


气虚型感冒:人参败毒丸,每次姜汤送服3-6克,每日1-2次。


阴虚型感冒:青蒿鳖甲丸,每次白薇煎汤送服4-6片,每日3次。


三、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入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

2、外治法: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腘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风寒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3、饮食疗法: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入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4、药茶疗法:桑叶、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锅中稍煮,然后去渣叶,加入少量白糖即成,可散热清肺润喉,适用于风热感冒。



感冒并非坏事!!


感冒可以偶尔激发一下我们身体的自我抵御能力,即调动正气对抗邪气。但由于感冒的常见性和多发性,很多人都将其视为小毛病,甚至自行用药,这是十分危险的!感冒事大事小,离不开我们准确清晰的辩证思考,一旦辨错寒热,那么病情将更严重!想象下:如果本是风寒感冒,不小心判断为风热,用了诸多辛凉的药物,岂不是雪上加霜?若是风热型感冒,却辨为风寒,误用辛温的药物,岂不是火上浇油?所以在这点上,大家一定要足够重视!


今天这篇文章虽然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方法,但它更多意义在于告诉大家:感冒,并非那么简单!我们要从中医辩证思维的角度去观察疾病的本质,而不是无目的地盲从,尤其面对种类繁多的药物,我们更要清晰的了解自我,达到精准用药,辩证治疗!






—完—

天 下 无 疾

希望通过我们与您共同传播更有价值的健康理念

实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