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汉玉器概述

 诚信金石缘 2016-05-25



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相对稳固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复苏,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社会大众普遍的追求安定的生活,更向往福乐安康。而王公贵族等与地位有权势的人们则不断祈求长生不死。社会上更是崇尚道教、玄学风盛。


由此,玉器的制作如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无不受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影响。超越生死,羽化登天的创作题材逐步替代了商周以来的祖先崇拜,礼仪规范和道德教化的内容。

主观想象创造的艺术形象一改前朝风格,带有人们的希望和追求,衬托着一种神雾弥漫、仙气缭绕、虚无缥缈的气氛。


时代特点

众多资料显示,遍布全国,数量浩大,质量上乘的汉代玉器,集前代之大成,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独具匠心的技巧和气韵生动的艺术风格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它将中国玉器制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中国玉雕和美术史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其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葬玉盛行

汉代崇尚道家的所谓“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不朽”的迷信思想,丧葬用玉收到了格外的重视。目前所知出土的汉代玉衣残片甚多,玉琀和玉握也有一定的数量。玉璧有的是生前使用,死后随葬,有的则纯属葬玉,专门为死人而作。出土时大多放在死者的腹部、背下或关过之间。


·镂空技术普遍使用

汉语的工艺继承了战国时期的表现手法并有所发展。镂空技术应用更加普遍。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镂空龙凤纹套环,通体呈扁圆状,同时由分成大小两个圆环。内环圈内饰S形龙纹,张口露齿,首身在圆心内,尾足却跃出内环之外。而饰于外环圈内的凤纹,亦张嘴回首,高冠和身尾均在内环之间,气韵生动,姿态优美。如此技巧娴熟,造型别致的镂空玉器,在汉代多有发现。

南越王墓玉镂空龙凤纹套环



·增添了辟邪压胜的器物

随着道教思想的兴起和对玉神化意识的加强,社会上逐渐出现了大量的符合人们心愿的辟邪器物,如刚卯、严卯、翁仲等。汉人把它们作为神灵的象征,真诚的佩戴在身上,以祈求平安,辟除灾难,驱赶恶魔。

·艺术手法突出了事物的气势和动态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指出:“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广州南越王墓,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蟠螭纹玉剑饰,充分的再现了这一点。

·善用游丝刻的碾琢技法

明人高濂说:“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玩转流动,细如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严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实际上这种游丝技法在战国早已出现,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玉带钩,其钩面的图案纹饰线就细如发丝。至汉代这种游丝刻的手法在玉器上使用较多,而且更趋成熟。

·羽化登仙的思想和神话故事进入了玉器画面

艺术服务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一些思想意识必然的也要反映到艺术作品中来。

由于汉代信奉道教,祈求长生不死,成仙得道,所以玉器的画面也出现了神话故事和羽化成仙的题材。

此时雕琢的人和兽都长出了一对翅膀,幻想着飞往美好的世界天堂。尤其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琢有东王公、西王母形象的一件玉屏,它将深化中的人物、景物、动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表现了完美的艺术造型,是玉器人物群像和表现深化故事内容题材的最早作品,在玉器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圆雕艺术趋于成熟

大家知道圆雕器在史前已有发现,商代也多有出土。但由于当时艺术主要为宗教服务,表现浓厚的图腾信仰,所以主题多为龙凤虎鸟等被先民崇拜而视为具有“神力”的动物。而且造型多庄严凝重,具有静态的肃穆美。到了汉代,玉器中的圆雕艺术,几乎完全摆脱了先秦时代样式的古拙风貌,加强了写实活泼的创作手法,无论是遨游太空的天马行空还是日常生活的牛羊,均无生活红熟悉的题材。

1、礼仪玉

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西汉时期的礼仪用玉与先秦时期有所不同。《周礼》所记载的“璧、琮、圭、璋、璜、琥”六器。至西汉时期只有璧和圭仍是最重要的玉礼器。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西汉墓葬中玉璧出土数量很大,圭的数量较少,可能玉璧的功能比玉圭更加广泛,除作礼仪用于外,还有佩挂,装饰等用途。

2、殓尸玉

殓尸玉亦称作葬玉,“是真那些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作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葬中的玉器”。因此,一般的随葬玉器不列为殓尸玉。

殓尸玉的使用,早在秦汉以前就有发现,在西周虢国墓地、洛阳中州路东洲墓地、辉县赵固一号墓、邯郸百家村赵国贵族墓地等均有出土。

尔后,人们又把这种以缀玉作葬具的风习,经过改善发展,到西汉初,终于演变成和了一种较为完整的玉衣形式。

汉代时期由于道教盛行,人们期望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于是对于坚硬不朽的玉石越发迷信,不但把它视为神圣之物,能够去灾辟邪,而且还认为它有万能奇妙之功用。吞食可以长寿,死后能保尸骨不朽。

因此,汉代统治者们不惜工本,专门为死人做了大量的殓尸玉。殓尸玉的品种主要由玉衣,玉塞、玉琀、玉握、玉棺等。


3、佩饰玉

西汉初期的佩饰玉,多继承了战国晚期的形式,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与组佩,亦多用璧、璜、管珠连缀而成,玉器也呈现出战国晚期的玉作风格。或许这些西汉初年的玉器制品,正式战国时期的遗物。

西汉中期以后,这种成组玉佩已不甚流行,穿组形式也较简单化了。常见的造型有:舞人佩、韘形佩、龙凤佩、刚卯、司南佩等。

实际上,玉器中的舞人佩饰,出现于春秋战国的历史变革时期,它是随着旧礼乐的崩溃,宫廷及民间歌舞的兴盛而创作发展起来的。汉代的工艺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反映歌乐舞的真实画面,玉舞人佩的制作随之进入了高潮。

见过后,在各地考古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出土额数量红多的玉舞人佩饰。舞人多为女性,头部没有明显的发式。五官的刻划也比较简单,仅用几条短阴线勾画出眉眼鼻口。衣裙和双袖较战国时加长并多为曲线,富有一种活泼、畅快之神韵。饰物上下各有一圆孔,供穿系佩挂。

4、实用玉

西汉时期的实用性生活用玉,虽然数量不多,但较战国明显增加,主要由高足杯、耳杯、玉盒、卮、枕等。

其中卮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具,始兴于战国。《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西汉时玉卮继续使用。目前,我们所见最早的玉卮,是洛阳金村战国墓出土之物。涵盖,玉卮主要出土于南越王墓。狮子山楚王墓及巢湖北山头汉墓等。

5、陈设玉

陈设玉是一种仅具象征意义的玉制艺术品,多圆雕而成。出土数量虽少,但却反映了西汉玉器的高度发展水平和卓越的工艺技术。目前发现的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玉鹰、玉熊、玉辟邪、玉仙人骑马、红土山汉墓出土的玉马,满城汉墓出土的玉人,陕西蒲城县贾西乡出土的玉牛等,都是汉代圆雕陈设玉的代表作。

6、嵌饰玉

嵌饰玉石指将玉镶嵌在金、银、铜等其它材料商的一种装饰用玉。西汉时,嵌饰玉品类较多,如门上的铺首,铜器上的饰片。玉环、玉具剑上的玉饰等。其中尤其以玉具剑上的玉嵌饰最为重要,不仅数量大,而且造型各异,工艺精美。

玉具剑由春秋战国兴起,至汉代达到极盛,仅以后逐渐衰落。消失。历史上,它是一种代表贵族身份的宝物,也是一种珍贵的馈赠礼品。

西汉时期的玉具剑虽然造型、工艺基本继承了战国传统风格,而图案纹饰则更加新颖别致。器面除了琢饰獸面、云纹、谷纹外,尤以浮雕的蟠螭纹最具特色。此时的造型一改战国时期的原始风貌,迅速发展成为汉人十分喜欢的一种新的以虎为基调的神兽形象。它翻开了螭纹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也是螭纹发展过程中的黄金时代。可以说,西汉玉器上的螭纹,无论从数量、质量、工艺等发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乎取代了一统天下的龙的地位。


毋庸置疑,汉代玉器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也是灿烂辉煌的汉文化的产物。它那又没高贵的质地,新颖别致的造型,简朴壮丽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格调,不仅在中国玉器工艺发展的长河中毋庸置疑,汉代玉器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也是灿烂辉煌的汉文化的产物。它那又没高贵的质地,新颖别致的造型,简朴壮丽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格调,不仅在中国玉器工艺发展的长河中,而且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洪流中,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