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丢了东西,对方要求高额报酬才返还,违法了吗?

 梦立 2016-05-25


“路不拾遗”一向是口口相传的美德,即使拾遗了,也要无偿归还,但是若东西丢了之后被捡到了,却被要求需要支付报酬才归还,拾物人的行为违法了吗?


案情介绍:

胡女士在公司附近的一家面馆吃饭时,不慎将随身携带的文件袋丢失。因为文件袋里面装有重要文件,涉及公司的部分商业秘密。着急的她赶回面馆时,发现文件袋已经不见了。她当即询问面馆老板和服务员,他们均称没有注意。无奈的胡女士开始在附近张贴寻物启事,并承诺重金酬谢。第三天,终于有人打电话来称捡到了文件袋,并发过来一个照片。胡女士确认就是自己丢失的物品,当即表示愿意支付500元作为报酬,但对方却明确提出要2000元报酬。胡女士认为报酬金额明显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拒绝支付。可对方就是不松口,并威胁说不给钱东西就不给了。胡女士很是无语,但迫于压力,还是承诺会如约给钱。

但她心里一直疑惑,这算敲诈勒索吗?这人的行为是否涉嫌违法?

法律分析: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但《物权法》并未确立拾得人的法定获酬权。

因此,如果失主主动提出悬赏,领取遗失物时应按承诺支付给拾得者一定报酬,若失主未向拾得者支付报酬,拾得者可就应得报酬诉至法院。而失主要求归还,拾得者却拒不归还的行为就属于不当得利。

在此次事件中,拾得者明知是他人遗失物,以不给失主为要挟向对方索要财物,属敲诈勒索行为,若遗失物价值达到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则可以按敲诈勒索罪立案,若不符合,可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

责任编辑:na


文章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