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人夏季养生“两手抓”,既防暑热又避湿邪

 春天书屋 2016-05-25

夏季是立夏到立秋三个月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说,夏三月,是万物繁茂上涨的季节。

糖尿病人夏季养生“两手抓”,既防暑热又避湿邪

夏季里,自然界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搅合,万物开始开花结果。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应该保持情绪平和,使人体焕发光彩,保证体内的阳气自然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

这就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可能发生疟疾。这是因为身体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长养,以致供给秋天的正气少了,到了冬天,还会导致其他疾病发生。

长夏、盛夏各不同。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一书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认为在盛夏应防暑,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人体的阳气,概括得非常全面。

糖尿病人夏季养生“两手抓”,既防暑热又避湿邪

暑热为夏天的主气,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津伤,常见口渴饮、唇口干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耗气,常出现身倦乏力、气短懒言等症,严重者暑热直中,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甚至可导致死亡,所以夏季防暑不可忽视。

而夏季接近秋季,称为“长夏”,此时天气炎热,地气潮湿,湿热多雨,所以湿为长夏主气。在这个时期,空气湿度最大,再加上外伤雾露,或因汗湿衣物,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都容易让人感到湿邪。

糖尿病人夏季养生“两手抓”,既防暑热又避湿邪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容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所以湿邪为病,常表现为身重困倦,头重如裹,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筋骨酸重,皮肤湿痒等症。湿邪为病,容易伤人下部,临床表现为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者。

夏天三伏季节,高温、低压、高湿度、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蒸发掉,常常会使人内心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炎、痢疾等。

糖尿病人夏季养生“两手抓”,既防暑热又避湿邪

糖尿病患者此时更容易合并胃肠道、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等。尤其是胃肠炎吐泄脱水,或中暑高热,还可诱发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至于“春夏养阳”,应该强调保护阳气,而不应该贪得一时之块,露天夜宿,或饮冷无度,或久居空调房内,否则容易损伤阳气,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伤人。

在夏季我们应该注意室内外温差,室内温度不低于25℃为好。睡眠时,最好关上空调,有条件者,应注意室内外空气流通。对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尤其应该注意不能长期待在冷气环境里。

糖尿病人夏季养生“两手抓”,既防暑热又避湿邪

饮食方面,长夏宜清淡,少油腻,应该以温食为主。元代著名养生家丘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可谓要言不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