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必成教授:尿RNA可作为肾脏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

 redmoon2015 2016-05-25


 

慢性肾脏病(CKD)由于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已经成为公众健康的重要威胁。肾脏纤维化具有原位细胞消失,ECM累积,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特征。CKD从炎症到纤维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生物标志物来监测其病理生理学进程吗?


肾脏活检是诊断肾脏纤维化的金标准,然而肾脏活检作为侵入性检查,不能在临床实践中重复应用。此外肾脏活检有多种并发症,如患者不适和出血等。尿液自中世纪就被用来评估肾脏疾病,为了加深对肾脏疾病的了解,应该进一步探索尿液中包含的生物学信息。尿液中包含足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干/组细胞,免疫细胞,胞外囊泡等多种细胞,其中大量的生物学信息可以作为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理想来源。

 


 

尿液细胞

研究表明尿液中足细胞丢失与蛋白尿性肾小球疾病有关,此外尿液中检测到免疫细胞与SLE肾病的活动性有关。


尿沉淀起源于肾脏或尿路管道的脱落细胞,可以被rt-PCR迅速检测,检测费用低廉。与蛋白标志物相比,尿沉淀包含的遗传标志物更加稳定。因此尿沉淀RNA或许可以作为新型的CKD生物标志物。

 
尿液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可以反映出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水平

 

多项研究表明,肾脏mRNA表达水平与肾脏组织学损伤相关;尿HGF mRNA可预测CKD进展;尿沉淀EMT相关标志物mRNA与糖尿病肾脏病进展有关;尿液中足细胞mRNA标志物在糖尿病肾病中增加;足细胞mRNA与牛津IgAN组织学分级有关;尿沉淀miR-146a和miR-155可以作为狼疮肾病的潜在标志物。IgAN患者肾脏纤维化具有多种生物标志物,ROC曲线分析证明尿mRNA和联合标志物可以鉴别肾脏纤维化的严重性。

 

尿路细胞外囊泡

尿路细胞外囊泡(EVs)是由肾脏或者尿路细胞产生的小粒子,包括细胞质蛋白、脂质、核酸等,胞外体miRNA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独特的信息来源。


从CKD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的足细胞胞外体

 

有研究表明,尿胞外体CD2AP mRNA与肾脏的组织功能学改变有关,尿胞外体miR-29c可能是肾脏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胞外体对尿道中RNA起保护作用,防止尿道中的RNA降解,胞外体中的RNA比全尿中提取的RNA更稳定。此外,胞外体miRNA由功能性细胞产生,胞外体中miRNA含量丰富,因此胞外体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很有优势。

 

新型生物标志物面临挑战

目前尚缺乏验证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大型队列研究,仅有很少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投入临床使用。此外尿液(胞外体)的样本收集尚无统一标准,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尚不如传统的临床参数。

有研究尝试将新型生物标志物和传统临床参数联合应用,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ROC曲线分析证明尿mRNA和联合标志物可以鉴别肾脏纤维化的严重性。

 

总结

肾脏纤维化涉及复杂的病理学过程,在CKD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监测肾脏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需要精确的生物标志物。尿RNA分析为理解和监测肾脏纤维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队列验证试验和设立采样标准,以便新型标志物投入临床使用。



《肾脏时讯》现场采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