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癣菌病的防治

 昵称mt5Lu 2016-05-25

皮肤癣菌病的防治

真菌感染可以为浅部感染,也可以为皮下或系统性感染,其发生感染的部位取决于真菌的特性及宿主的状态。浅部真菌感染一般发生于角质层,毛发和指(趾)甲。按照其是否引起炎症反应,浅部真菌感染可以分为引起炎症反应的浅部真菌感染 (如常见的体癣、股癣、足癣、手癣等) 或不引起或引起较少炎症反应的浅部真菌感染(如毛孢子菌引起的腋毛感染)。

1.皮肤癣菌病的病因和传播方式

皮肤癣菌病是由三大类可侵犯角化组织(毛发、皮肤、和甲)并在其中繁殖的真菌所致的浅部真菌感染。这些真菌统称为皮肤癣菌,其生理学、形态学和致病性均十分相似,包括表面癣菌属、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这三类真菌中不侵犯人和动物角化组织的种属不包括在内。

常见的皮肤癣菌包括10种,还有20种真菌偶尔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常见的10种皮肤癣菌为:

毛癣菌属

trichophyton

须癣毛癣菌原变种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亲动物性

须癣毛癣菌趾间变种

Trichophyton interdigital

亲人性

红色毛癣菌

Trichophyton  rubrum

亲人性

断发毛癣菌

Trichophyton tonsurans

亲人性

疣状毛癣菌

Trichophyton verrucosum

亲动物性

紫色毛癣菌

Trichophyton violaceum

亲人性

小孢子菌属

Microsporum

犬小孢子菌

Microsporum canis

亲动物性

铁锈色小孢子菌

Microsporum ferrugineum

亲人性

石膏样小孢子菌

Microsporum gypseum

亲土性

表皮癣菌属

Epidermophyton

絮状麦皮癣菌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

亲人性

体癣与股癣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以及土壤与人之间传播,每种具有典型的特点。

亲土性真菌存在于土壤中,仅散发性地感染人,常由于直接接触土壤所致。石膏样小孢子菌是从体癣与股癣患者中培养出的最常见亲土性真菌,其较其他亲土性真菌毒力更强。亲土性皮肤癣菌病常引起中度的炎症反应。

部分引起皮肤癣菌病的真菌为亲动物性真菌。城市中一些宠物(猫狗等)是皮肤癣菌并的常见来源。直接接触动物可引起直接感染,动物的皮毛携带于衣物上、存在于室内或食物中可引起间接感染。暴露部位如头皮、胡须、面部、上肢是易于感染的部位。亲动物性皮肤癣菌病常引起强炎症反应(可有脓疱及水疱)。

亲人性真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接触污染物传播。亲人性皮肤癣菌病可引起一般引起轻度或无炎症反应,也可引起强炎症反应,发生炎症反应时可导致脓癣或其他炎症性表现。无炎症性的亲人性真菌感染可使感染个体处于静息的“携带者”状态,使临床诊断延迟,但可导致真菌感染的播散。

皮肤癣菌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如下多种因素有关:

    机体的免疫状态:免疫受损的患者易于发生严重或难治性的真菌感染。随着化疗和移植医学的进展,某些非致病性真菌可成为致病真菌、造成机会性真菌感染几率增加。HIV患者仅引起皮肤癣菌病严重程度的增加,不会增加皮肤癣菌的发病概率。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皮肤癣菌感染,然而,糖尿病可影响皮肤癣菌感染的病程(病程更长)。

年龄:皮肤癣菌病常发生于青春期后(头癣除外)。青春期前皮肤癣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头癣及足癣的家庭暴露,一些环境因素包括帽子、刷子和理发设备的污染。

性别:皮肤癣菌感染男性约是女性的5倍。男性较女性更常患足癣和股癣。青春期后,男性患甲癣的概率也要高于女性。但断发毛癣菌引起的头癣在女性成年患者较男性成年患者更常见。

部位:皮脂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疾病的活动度可能与某一部位皮脂腺的数量和活动性有关。在足癣发病中,缺乏皮脂腺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生活习惯:穿着封闭性的鞋子使足癣和甲癣的发病概率显著增加。

    皮肤屏障:皮肤屏障被破坏或皮肤浸渍更有利于皮肤癣菌入侵。

    2. 常见皮肤癣菌病的病因:

1)体癣:体癣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断发毛癣菌等感染引起。可由接触受感染的患者或动物直接传染;由接触污染物传染;由于足部皮肤癣菌的定植自身接种所致。儿童患者更可能由于接触亲动物性真菌的动物所致,如从猫或狗感染犬小孢子菌。紧身衣服、湿热气候常与体癣发生相关。职业或娱乐暴露(例如宿舍、健身房、更衣室、户外工作、格斗)是重要的易感因素。

2)股癣:股癣指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癣,占皮肤癣菌病的第二位。主要由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所致,须癣毛癣菌、疣状毛癣菌也可导致。由接触受感染的患者直接传染或通过接触污染物感染所致,或由于足部真菌定植自身接种所致。

3)手足癣:手足癣最常见的皮肤癣菌病。手癣指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足癣是足趾间、足跖、足跟、足侧缘的皮肤癣菌感染。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所致。封闭式的鞋子会增加感染几率,公共浴池、游泳池等会增加感染几率。

3.夏季特点

  真菌喜温暖潮湿,最适生长温度22℃~36℃,相对湿度95%~100%。夏季真菌繁殖常较快,夏季手足及身体皱褶处常多汗、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容易感染真菌而发生皮肤癣菌病。

   4.治疗

1) 体癣与股癣:

局部治疗为首选,常用咪唑类药物有1%联苯苄唑、2%咪康唑、1~3%克霉唑、2%酮康唑、1%益康唑、2%舍他康唑等;丙烯胺类药物有1%萘替芬、1%特比萘芬或1%布替萘芬制剂;其他有2.5%阿莫罗芬、1%环吡酮胺、2%利拉萘酯等。根据不用临床类型选用不同剂型,每日外用2次,疗程为2~4周。

   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适合于广泛或炎症性强的皮损。常用药物为氟康唑 150mg, 1次/周,共4~6周;伊曲康唑,100mg,每日1次,共15天;特比奈芬,250mg,每日1次,共2周。

2)手癣与足癣

轻度的趾间型足癣可予烯丙胺(allyamine)、唑类(azole)、环吡酮(ciclopirox)、苄胺类(benzylamine)、托萘酯(Tolnaftate)、十一烯酸(Undecenoic Acid)等外用药治疗。角化型手足癣可加用角质剥脱剂,如尿素、水杨酸或乳酸制剂。

严重性或难治性足癣可以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为特比奈芬,250mg,每日1次,共2周; 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共2周; 或200mg,每日1次,共3周;或100mg,每日1次,共4周。氟康唑 150mg,1次/周,共3~4周; 或氟康唑 50mg, 1次/日,共30天。如果合并甲真菌病,应治疗甲真菌病,以防止足癣复发。

足癣发生浸渍、剥脱、恶臭时应通过革兰氏染色或细菌培养寻找是否存在细菌共感染。细菌感染确认后,应采用抗生素治疗。

水疱-大疱型足癣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所致,应在启动抗真菌药治疗同时,采取外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对症治疗。

4.预防及防止复发措施:

1)体癣与股癣:

尽量避免与其他患者、有真菌感染的动物密切接触;

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浴盆等;

穿宽松衣物;

洗澡后充分擦干;

减肥(如有肥胖);

洗烫被污染的衣物和床单;

局部使用散剂;

对患者患有的手足癣、甲癣和头癣等应积极治疗。

2)手足癣: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保持足部干燥;

不共用毛巾、浴巾、拖鞋等,洗脚盆、浴缸要经常消毒;

袜子要勤更换,不与其他人的一起洗涤以免交叉感染;

家庭中其他成员的足癣要同时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