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云供养—砚墨专场(上篇)

 lwdalian 2016-05-25

北京东正201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预展时间:2016年05月12日-05月13日拍卖时间:2016年05月14日-05月15日展拍地点:北京嘉里大酒店 二层大宴会厅


北京东正五周年暨201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2016512日至515日于北京嘉里大酒店(二层大宴会厅)举行预展及拍卖。

北京东正今春继续推出【烟云供养——砚墨】专场,在中国所有的收藏品中,砚以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俱佳而被世人津津乐道,秉心传承。我们邀请到著名鉴赏家刘新惠老师为本专场作序,现摘录其中名句,以供藏友欣赏。





砚者,藏之"眼"也;


收藏之物,千差万别,唯砚与心最近,与文最合,与兿最融,与德最恰。砚是文人与藏家用意最多,用情最深的铭心之物。制砚,需要砚工超凡的灵感与高尚的文化。藏砚,需要与收藏相关的诸多智慧。因为,砚文化是收藏文化全部信息的总合!


在中国所有的收藏品中,砚以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俱佳而被世人津津乐道,秉心传承。砚的属性明确,识别清楚,内涵丰富,外延深厚。砚拓更是放大,延伸了砚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由独乐扩展为众乐。砚是中国收藏品中为数不多的可观,可赏,可用,可把玩的典型中式雅器。一砚在手,她的微妙透过你的指尖,柔进你的掌心,抚慰你的心灵。当她的温度与你的温度达到一致时,她已经由砚变成你的知己,静默无言,倾心以对……砚,就是你自己!



砚者,性也,命也;


与文人之心最相似的,恐怕就是砚了……每方砚都有其价值,每方砚都有她的主人,每方砚都有她的气质和尊严!没有高低贵贱。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世上也没有一方不好的砚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每方砚也有其所依存的文房。世间万物皆由天赐,世间万物也皆可成砚。您可以不是一位收藏家,但是您同样可以成为一砚之主人。也许这砚还不够完美,但是她却足够强大,因为她宝涵了中国文人最原始的基因?一砚倾心,摩娑在手,那种"风流犹拍古人肩"的超迈风神,非寳砚之人才能情深一往,心领神会……


——歳在丙申之春,新惠于逸斋



明 蟬形玉帶紋歙硯

 長26cm寬15.5cm高8cm

 RMB: 80,000-120,000

 歙石為材,硯琢為蟬形,蟬首鐫墨池,以蟬腹為硯堂,硯面密布長眉紋,紋理清晰。硯池掏挖規矩,硯邊其線優美,背面觀之繁縟細膩,構思巧妙,佈局合理,典雅非凡。

 著錄:《龜阜齋》第25頁

 


明 荷葉形眉紋歙硯

 長24.5cm寬19cm高4.5cm

 RMB: 60,000-80,000

 歙石作硯,石質細潤,色澤青灰。硯呈舒捲的荷葉形,內開圓形硯堂,深挖月牙形硯池,硯背以荷梗為足,為典型的明代風格。原配紅木嵌玉天地硯匣。



明 水岩高眼犀牛望月紋端硯

 長19.5cm寬15.5cm

 RMB: 120,000-180,000

 端溪水岩石,隨行琢成雲犀望月硯。硯堂隱顯魚腦碎凍、青花等石品,四周以煙雲盤繞,硯額高懸一眼為月,硯池水流中犀牛穿行,回首望月,構思極巧。刀法流暢自然,原配紫檀硯匣。

 

清乾隆 仿唐八稜歙硯

 直徑 9.4cm

 RMB: 120,000-180,000

 歙州老坑細羅紋金星石,仿唐八稜澄泥硯式。面作圓形硯堂,石色蒼碧,發墨益毫。金斑點點,廖若繁星。環以圓渠墨池,外廓陰刻海水海獸,雕工古拙。底稍內凹,陰刻御制詩文,以刀代筆,一絲不苟。惜左下部有損,銘文略缺。是硯見載乾隆《西清硯譜》,與此並無二致,銘曰:四維四隅,是曰八方,壁水環之,圓於中央,內外各具深義。澄泥式仿乎唐,此則端溪出舊坑。乾隆御銘。鈐印「比德」、「朗潤」。

 此硯早年傳入東瀛,見載日本當代著名硯藏家北島雙耳、北島五鼎所著之《觀硯錄》第 46頁。

 著錄:《觀硯錄》第46頁

 


清 「莫友芝」銘祥雲仙鶴紋端硯

 長21cm寬13cm

 RMB: 35,000-50,000

 祥雲仙鶴紋端硯一方,紫端,此硯石質細膩,撫之如嬰兒之肌膚,極其滑嫩,平板制式。硯背銘「龍虎之山,靈氣之通。紫芝瑤草,紛然而羅,生聞有古神人者,遇月明之夜,形象生動傳神。堯驂鸞鶴而下,莫友芝」,落「友芝私印」款。右下角隨形雕祥雲紋,有點綴之妙。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號郘亭,又號紫泉、眲叟,貴州獨山人。晚清金石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家,宋詩派重要成員。家世傳業,通文字訓詁之學,與遵義鄭珍並稱「西南巨儒」。

 


明 竹節端硯

 長19.8cm寬11.6cm高5.4cm

 RMB: 400,000-600,000

 硯體圓雕竹節形,開橢圓履樣硯堂,右側硯額浮雕蜜蜂一隻,神態栩栩如生。上下兩端寫實圓雕小枝數枚,背開半圓深覆手,手法寫實自然。端石老坑質地堅密細潤,品質極佳。硯體一側鐫刻閒章「真賞」「群神」二枚為硯平添諸多文氣。此硯質地用料名貴,規格碩大完整,氣息端莊凝重,設計製作規整精細,風格渾圓大氣,是為不可多得之書案名品。原配大漆硯匣及錦囊  。

 著錄:《端溪硯》相浦紫瑞著第38-39頁

 


明 老坑眉紋風字形歙硯

 長16.5cm

 RMB: 40,000-60,000

 宋代龍尾坑歙石,堅致細潤,隱顯細長眉子,此硯形制頗具匠心,整體似風字型,卻又似僧帽,底部鏤空作高覆手,便於挪用,又平添空靈之姿,古雅異常,似為古人寫經之硯,外配以硯型之紅木硯匣,蓋銘:半研冷雲凝,夜唫月滿屋,遙聞山寺鐘,琴和梅花曲。口口先生清賞,王雲,下刻方印:雲

 王雲,字石香,蘇州人。清末篆刻大家,與葉為銘,黃賓虹,王福廠等齊名,同里曹秋舫將所藏古器編輯《懷米山房吉金圖》時,其器形及銘文均延請王雲手摹於石。

 砚盒拓片

 

明  老坑眉纹风子形砚(拓片)


清 陶齋款「雲濤」端硯

 長17cm

 RMB: 40,000-60,000

 端溪水岩佳石琢成,隨形而制,硯面淺挖,硯背雕成天然山石形,側留黃皮石色,色彩斑斕。山石中下刻「雲濤」硯名,右刻詠硯一則:古香一握,松風謖謖,伴我石友,以寫心田。左刻:庚辰春仲上浣,六益主人得此硯,屬井南作銘並書,下白文印:陶齋。整硯秀雅天成,頗合文人古雅之意,原配紅木硯匣。 

 寒松閣談藝瑣錄有載,周作鎔,字陶齋,號井南居士,烏程人,書法董其昌,秀潤天成,畫花卉,果品,茗甌,蒲盎之屬,皆修潔可愛。周在蘇州任縣令,性格瀟灑,了無官場氣,吳昌碩稱其所畫花卉絹秀絕俗,周與吳私交甚密,屢請吳治印,刻滿百字,以「百篆」名其齋。

 


清  陶斋款云涛端砚(拓片)



明 眉紋抄手歙硯

 長21cm

 RMB: 120,000-180,000

 抄手硯為唐宋以來最經典之硯式,此硯取材老坑眉紋龍尾石,器形端正,規格較大,石質細膩,色澤深沈,呵之成霧,水波眉紋歙,堂與硯背石品尤為清楚,眉紋似層層水波蕩漾。莊重大氣,硯堂淺平,一字式硯池。包漿醇厚古雅,品相佳美。

 

清乾隆 于敏中抄乾隆御題詩

 八稜瑞獸歙硯

 直徑10cm

 RMB: 80,000-100,000

 此硯為歙石所制,作八稜形,造型端莊文秀,線條挺拔。受墨處中圓如月,周環以渠,外為八稜,刻波濤、海馬、鯉魚。歙石色青灰,質地堅實潤澤,滿布細羅紋。硯背有乾隆帝楷書御銘。銘文為「一規內涵,八稜砥琢,端匹絳潤而理,平水圓壁安足擬」,原文為乾隆御題於仿唐八稜澄泥硯上的御題詩。于敏中將其抄寫在自己的硯上,為附庸皇帝,博得賞識的表現。

 此硯為歙石所制,作八稜形,造型端莊文秀,線條挺拔。受墨處中圓如月,周環以渠,外為八稜,刻波濤、海馬、鯉魚。歙石色青灰,質地堅實潤澤,滿布細羅紋。

 于敏中(1714年-1780年1月14日),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江蘇金壇人。清朝重臣,山西學政於漢翔之孫。乾隆二年(1737年),于敏中一甲一名進士(即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其書法風格近於董其昌,奉旨敕書《華嚴經》寶塔。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庫全書館開,于敏中為正總裁。

 于敏中曾奉旨擔任《西清硯譜》總校定官(相當於主編)

 《欽定西清硯譜》編撰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十四卷,目錄一卷。所錄各類硯計240方,為于敏中、梁國治、董誥等8人奉敕編,繪圖者為門應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完成。

 著錄:《靜妙軒藏研》,第24頁,2006年 上海書店出版社。

 


清乾隆 于敏中抄乾隆御题诗八棱瑞兽歙砚(拓片)


清 「張廷濟」銘井田臥牛端硯

 長14.5cm寬8.6cm

 RMB: 65,000-85,000

 以端溪佳石雕成臥牛井田式長方硯,硯背張廷濟刻銘:「犁其外平其中,鋬井耕田八方既用,夜復旦予堯舜逢惟乎下之人之功」。左側硯牆刻:「不越陌不度阡,井爾井田爾田,秋大有雲與煙,牛乎牛汝安眠」,款刻「龍石銘」。右側硯牆刻「碧桃花館習字硯」。銘文古稚,刻工精准,頗具文思。實為書桌案上文房佳器。

 張廷濟(1768-1848): 清代金石學家、書法家。原名汝林,字順安,號叔未,一字說舟,又字作田,又號海岳庵門下弟子,晚號眉壽老人,浙江嘉興新篁人。嘉慶三年(一七九八)解元,以後幾次會試未中,遂家居從事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工詩詞,風格樸質,善用典故,精金石考據之學,尤擅長文物鑒賞,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偽,別其源流。喜收藏各類古器文物,收藏鼎彝、碑版及書、畫甚多。

 

清  张廷济铭井田卧牛端砚(拓片)


清 「汪啓淑」銘海水仙鶴紋端溪硯

 長21.5cm

 RMB: 150,000-250,000

 以端溪佳石作長方淌池硯式,硯池深挖,硯面四邊淺雕夔龍紋,刀法工整,古樸端莊。硯背淺挖長方覆手,內雕海水仙鶴紋,線條流暢生動,栩栩如生。有汪啓淑刻銘,右刻:松性淡逾古,鶴情高不群。左刻:乾隆辛已歸自都門,獲此硯於天津之賈市,愛其石性溫潤,鐫刻頗精,殊愜素願,天都汪啓淑識,硯牆刻隸書方印:飛鴻堂,書法圓勁精准,剛柔並濟。

 汪啓淑(1728-1799):字秀峰,號訒庵,一字慎儀。自稱「印癖先生」。清著名藏書家、金石學家、篆刻家安徽歙縣人,居於杭州。嗜古代印章,曾蒐羅周代、秦代迄宋、元、明各朝印章數萬鈕。又精纂刻,在巨珠上刻篆文,以補諸品中所未備。汪啓淑匯編了《水槽清暇錄》、《集古印存》、《漢銅印原》、《漢銅印叢》、《靜樂居印娛》、《焠掌錄》、《小粉場雜識》、《訒庵詩存》、《初庵集古印存》、《飛鴻堂印譜》、《飛鴻堂印人傳》、《擷芳集》、《退齋印類》等20多種圖書。

 


清  汪啟淑铭海水仙鹤纹端溪砚拓片


清 「王文治」銘斷碑硯

 長30cm

 RMB: 100,000-150,000

 以端溪佳石作平板式硯,方正大氣,質地細膩溫潤。硯額刻銘:倚天拔地之才,瀉水湧泉之思,百斛之鼎獨扛,五鳳之樓特啓,吞丹篆於胸中,夢花生於筆底,宣儀受北斗之文,仁裕飲西江之水。夢樓王文治。硯牆左右刻銘:宰相梅花尚書紅杏,將軍武庫學士詞宗,自開府垂明於宋室,澤洲考績於國朝。真卿。硯背留硯石原皮,仿前代斷碑形制刻行書大字,古色斑斕,逸趣橫生。

 中國傳統書法源遠流長,各朝各代風格各異,發展到清代前期,金石文字學興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學人也開始反思「館閣體」的弊端,尊碑抑貼的觀點開始興起。王文治作為清代書壇翹楚,文章書法自是有其獨到的見解和追求。此硯取材方正,通體只刻文字,以刀代筆,字口深凹,書風俊秀渾厚,定是延請高手所為。文字內容則是表述了王文治對於前輩大儒的贊美和追慕,這與王文治作為一個詩人、書法家、官吏的身份,非常吻合。原配紅木天地蓋。

 


清  王文治铭断碑砚拓片


清乾隆 御制仿古詩文歙硯

 長13.2cm寬9.8cm

 RMB: 120,000-180,000

 取歙州老坑龍尾石,精雕細琢成太極八卦式硯。硯形橢圓,四邊稍內凹,硯面起寬邊為廓,硯堂平整,淺淌式墨池,線條優美。背面作八卦圖,雕刻精細入微,中間刻銘:太極流精,兩儀成象,因象取制,是為元始,睡漢。是硯構思奇巧,雕刻精美,包漿瑩厚古拙,似玉非石,為僅見之品,識者足當寶之。惜原裝硯匣丟失,台北故宮有同類乾隆仿古歙硯。

 參閱:《品埒端歙?松花石硯特展》第166-169頁。

 


清乾隆  御制仿古诗文歙砚 拓片


清 老坑大西洞葉形翠珠端硯

 長26cm寬10cm

 RMB: 80,000-120,000

 此硯取材老坑大西洞之佳石,奇特之處在於集合大小近50個圓形翠斑於片石之上,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意境,此種石品在老坑端硯中十分罕見,乃大自然造物之絕品,實是可遇不可求。

 呂國章(1927年生),上海人,畢業於中國美院。擅長書法、繪畫、篆刻。原任中國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秘書長,主持西泠印社日常工作40餘年,現任西泠印社名譽副會長、浙江省書協顧問、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曾得日本文部大臣賞識。

 來源:日本實業家田中正夫1984年購於西泠印社(西泠印社秘書長呂國璋手禮)。

 展出:日本近世讀崎書人展,第10號展品。

 


欣赏若是不够,欢迎欣赏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