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拍这部纪录片的人,真是连命都不要了

 真友书屋 2016-05-25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文 | magasa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部极具传奇色彩的纪录片《珠峰史诗》(The Epic of Everest)。影片记录了1924年英国探险家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程,因为这次登山的悲剧结果,使这部影片也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阴影。




十九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勘测印度、西藏交界处的无数座巍峨雪山,珠穆朗玛峰渐渐进入西方人的视野。在确定它是世界最高峰之后,最初的半个世纪内都无人敢打它的主意,直到1920年代,陆续有多支英国登山队企图征服这座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冲击珠穆朗玛峰,他们到达的最后高度是海拔7000米处,距离峰顶还差很远。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携带供氧装置,果然大有进步,他们到达了海拔8320米的地方。摄影师J.B.L.诺埃尔跟队拍摄,最后完成了纪录短片《攀登珠峰》(Climbing Mount Everest)。


两年后,在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之后,由当时最杰出的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组成的第三支英国登山队,又向珠穆朗玛峰进发了,诺埃尔再次跟队拍摄,他同时也是这次登山活动的组织者和赞助者(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及阿尔卑斯山俱乐部一起),并获得了所有相关的影像资料的版权。




但是,这次野心勃勃的攀登最后又以两位探险家的失踪而告终。关于这起悲剧的争论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此起彼伏,直到马洛里的遗体在1999年被发现也未令其平息(欧文的遗体至今未被发现)。


因为马洛里随身携带的柯达摄影机失踪,他曾宣布要放到珠峰顶上的妻子照片也不见踪影,所以人们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曾真正登上珠峰。如果是的话,那么他们将比明文记载的世界登顶珠峰第一人还早二十多年。




不过,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以二十年代的科技水平与工具条件,再考虑到发现他遗体的位置等信息,他们应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诺埃尔希望用胶片记录下这次人类对大自然的史诗式征服,这本是电影自发明以来从风光片到探险片的自然延伸。拍摄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严寒、缺氧和暴风雪让登山者和拍摄者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诺埃尔摄制组一共携带了十四台手摇式小型摄影机,镜头不仅记录了壮美的雪山圣景,也是最早细致记录藏人生活和喇嘛寺庙的影像之一。然而诺埃尔的表现重点并非景观,他更感兴趣的是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所感受到的孤立与绝望,从而迸发出的无畏勇气。


为了准备这次拍摄,诺埃尔制订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他先是在印度大吉岭买下一片土地,兴建了一座先进的洗印工作室。他在前方拍摄好的胶片会第一时间遣人送到工作室,避免在高山上实地操作。摆脱了后勤上的顾虑,诺埃尔就可以更加专注地紧跟马洛里和欧文的登山二人组了。




诺埃尔的拍摄深受他的前辈赫伯特·庞庭(Herbert Ponting)那部《伟大的白色静寂》(The Great White Silence)的影响。庞庭的纪录片追踪了英国海军军官罗伯特·斯科特征服南极的旅程。


《伟大的白色静寂》



《伟大的白色静寂》


两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和它们所表现的内容都有颇多神似之处,斯科特虽然成功到达了南极,但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比他早到35天,夺去了世界第一人的荣誉,而斯科特探险队在返程的途中全体遇难,写就了一曲悲壮史诗。


《伟大的白色静寂》当年的首映并不成功,《珠峰史诗》竟又重蹈了它的覆辙。诺埃尔为了给《珠峰史诗》增加一点噱头,他带了几个西藏喇嘛到英国,影片放映前让喇嘛出来表演一番佛教的仪式。很多西藏人被他的做法激怒了,他们认为这是对神圣信仰的亵渎,此后一段时间内西藏封杀了英国人。




沮丧的诺埃尔在后来的几十年内以在美国举办讲座维生,还出了一本讲述自己探险经历的著作。1953年,人类第一次真正征服了珠穆朗玛峰,还在世的诺埃尔也重新成为媒体红人,他拍摄的许多关于西藏和喜马拉雅山的照片和影片,被用在许多地方。




BFI怀着极大的敬意修复了《珠峰史诗》,并邀请著名音乐家西蒙·费雪·特纳(Simon Fisher Turner)为其重新谱乐。尽管征服珠峰对今天的人类来说不再那么艰难,然而历代探险家表现出的勇气的价值并不因此减损分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