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英雄何以引起中宣部纪录片《山之子》摄制组的关注?

 大豫坊 2020-09-25

中宣部纪录片《山之子》摄制组

拍摄采访1960年登山英雄贡布

近日,由中宣部立项支持的《山之子》新闻纪录片在成都开机拍摄,该片由攀登影业(北京)有限公司策划承制。

据悉,该片是一部作为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及建国70年的献礼片,讲述一个藏族同胞已是88岁高龄的贡布一生,以他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见证西藏60多年来变化,从农奴解放、藏民生活、精神风貌、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反映新中国的人权建设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藏族人民翻天覆地的幸福生活,让世界各国人们更好的了解中国西藏。纪录片上下两集,高清4k每集45分钟,共90分钟。

贡布老人是登山英雄。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3名中国队员肩负国家使命,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首次从珠峰北侧登顶成功!其中一名登山英雄就是藏族同胞贡布多吉。纪录片《山之子》将通过贡布一生的传奇经历,探寻尘封在历史中的登山英雄,给后人打开一扇窗,回望过去,立下永久的纪念。《山之子》不是简单的事件纪录和人物传记,将通过贡布的视角,客观呈现西藏60多年来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百姓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反映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国西藏。

      《极地使命》一书编著者 鲁晓沐和贡布合影留念

     据有关资料显示,贡布,藏族,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人。登山运动员,曾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被选入中国登山队。曾当选为西藏体育总会主席,全国人大第三、四届代表大会代表。

  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凌晨4时20分,贡布和王富洲、屈银华成功登上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从北坡攀登珠峰的伟大壮举。

  1933年,贡布出生于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一个堆穷(农奴)家庭。由于家境贫困,贡布10岁开始为农奴主放羊,牧羊归来,还要为农奴主烧茶做饭,喂养牛马,稍不注意,就要挨打挨骂。后来,一位从日喀则朝佛归来的老人对贡布说,日喀则很热闹,有汽车、摩托车,还有金珠玛米(解放军),年轻人到内陆学习,每月还能领到大洋……贡布听了,很好奇,自己也想出去看看。1956年,贡布约了两位伙伴,步行5天到达日喀则,也当上了解放军在班禅警卫营当了两年的炊事兵后,1958年秋,国家体委访问团来到西藏。贡布身体很好,被选中了。

  上世纪60年代初,为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拿出宝贵的财力、物力,组成了200多人的大型登山队。目标是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属于中国的奇迹。

  1960年3月,经过一年多艰苦训练的贡布和队友们,肩负着国家的重任,正式向珠峰发起挑战。近3个月里,登山队员和运输人员4次往返大本营与各营地之间,逐步适应珠峰地区的气候,并把一包包物资送往山峰的各个营地。大本营—6500米—7007米—8500米,登山队员步步为营,每到一个高度建立营地后便又返回大本营休息4到5天。第三次行军到8500米,天气骤变。贡布和队员们建立突击营地后撤回大本营。休息了10多天后,他们在5月中旬出发,开始突击顶峰。当5月24日下午抵达珠峰著名的“第二台阶”脚下时,30多人的登山队伍只剩下贡布、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4人。“第二台阶”海拔在8700米左右,最难的是一个高4米多,垂直成90度的岩石墙,光滑陡峭,无从寻找攀着点。以前有几支国外的登山队攀登到此处都以失败告终,他们称这里为“死亡地带”。

登山英雄今昔

  面对岩石墙,老队员刘连满为大家当人梯,用自己的肩膀把队友们托上了“第二台阶”。为此,刘连满耗尽最后一丝气力,不得不放弃登顶。5月25日凌晨4时20分,经过艰苦的跋涉,贡布、王富洲、屈银华3人终于到达顶峰。胜利的喜悦战胜了疲惫,贡布从怀里掏出了一面五星红旗,借着皎洁的月光晃了晃。接着又把一座小型白色毛主席半身石膏像,放到顶峰西北边一块大岩石上,然后用细石保护起来。为了纪念登上顶峰的胜利,他们还拣了9块岩石标本,准备回去献给毛主席。在这次登山中,牺牲了2名队员,冻伤了20多人,贡布被冻伤了右手的一根指头。

  贡布始终保持着对登山事业和大自然的热爱,提起西藏的雪山、湖泊和河流,贡布如数家珍,经过长年的奔波与考察,西藏地图已深深地印入他的脑海。从北坡登上珠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为了创造另一个奇迹,1993年,贡布提出并组建“攀登14座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的西藏探险队。到2007年,这支英雄的队伍终于攀登完了14座世界高峰。“这是人类的一个壮举,在世界登山史上是一个奇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成这样的集体攀登。”贡布自豪地说。

  为了保护珠峰地区的自然环境,在贡布多次倡议下,西藏于1990年6月1日建立了“西藏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贡布四处奔走,从珠峰到藏北,大力宣传禁止捕杀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为了纪念攀登珠穆朗玛峰,贡布给两个孙女和两个外孙女分别取名为珠穆雍措、珠穆英卓、珠穆玉妮、珠穆英瑞,“珠穆”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圣女、女神,有高贵、漂亮的意思。

  如今,精神矍铄的贡布除了散步,就是在家用藏文撰写一本有关雪山的书。

王富洲、贡布、屈银华这三位是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成了“民族英雄”。

     相关链接:

中国人的珠峰--不能被遗忘的中国登山英雄

新浪网 

1960年:北侧第一次登顶珠峰——英雄3+1+N

现代登山运动出现于中国,完全是国家行为。当时唯一的学习对象是前苏联。从195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应邀派许竞、师秀、周正、杨德源4人前往高加索登山基地学习登山技术开始,5年间,中国登山队(前身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实施的13次雪山攀登活动中,就有7次与前苏联合作。

这5年里,年轻的中国登山队从零开始,陆续攀登了团结峰、十月峰、厄尔布鲁士山、慕士塔格山、公格尔九别峰、贡嘎山、道龙上瑞、七一冰川、列宁峰、莫斯科-北京峰、疏勒山主峰、念青唐拉山脉东北峰等12座从5100米到7556米的山峰,为1960年的珠峰攀登奠定了人员基础。

挑战世界最高峰,不仅要拥有具备高海拔攀登能力和经验的人,而且还要有适合的装备。在那样一个对外贸易不发达、天灾人祸不断的年代,中央政府为此专门划拨外汇,仅在瑞士、法国购买登山装备就花去了近35万美元。

1958年11月,许竞率领的侦察组前往珠峰脚下进行线路侦察。1960年3月3日,由214人组成的第一支中国珠峰登山队,进驻北侧大本营,开始攀登前期的建营、运输、侦查等准备工作。这是世界登山史上第18支攀登珠峰的队伍;这也是人类第11次尝试由北侧登顶珠峰。之前,已有英国队于1953年5月29日首登珠峰,瑞士队于1956年5月23日、24日第二次登顶珠峰——两次攀登均从尼泊尔一侧完成。

3月24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6400米建立前进营地。3月27日,侦查北坳冰壁的攀登线路。4月12日,修通北坳冰壁路线、突破了珠峰北侧攀登的第一个技术型难关,建立北坳营地。4月29日,宿营7400米。5月1日,宿营7600米,发现了30多年前英国登山队留下的物资。5月2日,登山队在海拔7800米处第一次用氧——距此37年11个月零9天之前,他们的英国同行在这个线路的7770米处,有史以来第一次在高山攀登中使用氧气。5月2日晚,建立8100米营地。5月3日,在海拔8300多米处,再次发现英国队当年的营址和遗留物资。5月4日、5日,完成对第二台阶的侦查。5月23日,建立8500米突击营地。

5月24日上午9点,突击组长许竞突然病倒,由王富洲接任组长,并率领刘连满、贡布和补充进来的屈银华出发攻顶。他们每人携带2瓶氧气、睡袋、冰抓、岩锥等个人物资,加上电影摄影机、胶片、毛主席塑料像、一把铁锤等公共物资,人均负重14公斤。

中午12点,突击组4人到达海拔8600多米的第二台阶下部。珠峰北侧第二台阶的最难点,是一块4米多高、笔直的岩壁,曾被认为是无法通过的障碍。他们首先决定,每人只携带1瓶氧气完成后续攀登,其余氧气集中存放在第二台阶下。然后,刘连满由王富洲保护,在岩壁上打了两颗岩锥,他与贡布、屈银华分别尝试攀登,但均不成功。随后,由刘连满做人梯、屈银华脱去高山靴踩在他肩上,终于在岩壁上又打了几颗岩锥,设定了保护点。下午5点,4人终于攀上第二台阶的顶部。

在继续前行的过程中,担任开路任务的刘连满出现了体能衰竭和严重的高原反应。他多次摔倒后,终于在海拔8700米处不支倒地。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把刘连满安置在一个既避风、安全的岩石槽中休息,准备回程中再把他带回。此时,已是下午7点。

由于他们没有携带更多的宿营装备,接下来继续攀登的话,他们将面临着夜间在陌生线路进行超高海拔行军的重大挑战。

“大家认为虽然天气将晚,但考虑到原来的气象预报是25日天气将变坏,大家的体力与每人所余的氧气量不容许再拖太长时间……又考虑到顶峰的风力一般在夜间比较白天要小一些,而当天又是睛空,星光映着雪光,还是隐约地可以寻找一下攀登路线。更主要的是想到了党的指示与六亿人民的希望。所以就决定只有前进不能后退,不能错过时机,不拿下顶峰誓不回头。”

他们通过8750米时,阳光逐渐消失。他们根据对预设路线的记忆和登山经验,在微弱的星光、雪光中,不断尝试。到达8800米时,3人基本用完了氧气。

5月25日凌晨4时20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之巅。

下撤途中,他们在8700米找到刘连满时,他正昏沉睡去,他身边的笔记本上写着:“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给你们3人回来时用则也许管用。永别了!”

5月30日,中国登山队全体返回大本营。他们成功开创了珠峰的第二条登顶线路,并因此成为整个国家的民族英雄。

由于登顶队员没有获得足够的影像证据,以及当时东西方之间的隔阂,1960年中国队首次由珠峰北侧登顶的记录,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为国际登山界所承认。

回首这个故事,除了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后世的人们还应记住刘连满、许竞、王凤桐、汪玑(遇难)、邵子庆(遇难)等人的名字。这是一次艰难的胜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