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是当代的大学者,以学问通博和记忆高强而著称,其名气权威之大,甚 至有学界一尊神的声誉。在他异常精博,洋洋二百余万言的学术论著和其他作品中,横贯古今中外,却未免错漏疏失不断,本文就目前钱钟书研究的状况,对学者作家们指出来的钱氏的错谬和不足来一个纵观,说明任何人都有他的局限性,一味的拜倒是不不对的,希望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钱钟书。 钱钟书的清华同学吴组湘对钱钟书不太以为然的看法表现在两处,一是清华读书时吴组湘曾要钱钟书在外文书库开英文“黄书”书单,据吴的回忆,只是当时对图书馆一下不能摸到门径而已,二是吴组湘还曾对钱钟书说你的书里面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自己。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认为钱钟书只是一个书呆子罢了。 著名学者施蛰存表示不喜欢钱钟书,认为太狂傲了。 红学大家周汝昌对钱钟书关于陆机文赋的看法进行批评,认为钱将<文赋>中“伫中区以玄览”的"中区"解释成房子里面,是很不对的一个十分平庸的看法。 台湾狂人李敖对钱钟书的看法是书读得很好,学问却做得一塌糊涂。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两个学者陈圣生和蒋寅,都对钱钟书提出了不同角度的批评 意见,文艺理论家陈圣生认为钱钟书作为一个哲人缺乏理想性,也不把<围城>当作一部 杰作来待,并对《管锥编》里的一些看法表示很不仰服。蒋寅认为钱钟书的学术还是传统清儒们的评点感悟式的学术,对学术范式的开创算不得大师,同时认为当大家在铺开写论文的时候,钱钟书利用这个时间读了很多书,因为他的著作没有分析认证的过程,省了很多时间。 北京大学一个著名的评论家韩毓海评论钱钟书的学术体系认为他只是提供了一 个结构主义的知识体系而没有提供一个发展动力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点上钱钟书只是天才,而鲁迅才是真正的中西文化交汇的一代宗师。 同样出身北大的两位“文化杀手”余杰,孔庆东都批评了钱钟书,余杰把阅读《管锥篇》 看作是阅读枯骨一样,没有对社会的关怀。孔庆东则把钱钟书和陈寅恪进行对比,扬陈贬钱,并认为钱钟书是以中贯西,用国学贯通西学。 文化评论家朱大可和美学理论家吴炫主编的一本《十作家批判书》将钱钟书的 <围城》也列在里面,批评其理性大于情感,破坏艺术的统一性,成就有限。 上海一位已故的文学批评家胡河清也指出<围城》缺乏神秘主义的深沉力量, 影响了作品的应该达到的境界。 一个名叫陈云的学者在《书城》上发表文章认为钱钟书为人谨小慎微,并不是什么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才子,《管锥编》里有好些迎合时俗的东西,也认为鲁迅才是一代宗师,而钱只能算天才。 华南师大的一名学者也撰文指出,钱钟书走的是六经注我的路子,并不是历史 上最出色的学者,清代末世大儒孙诒让才是练成文科绝手的学者,并且,作者还表示更尊敬陈寅恪 特立独行的少年作家的代表韩寒也认为<围城>写得不象小说象散文。 除去上面叙述的,还有不少,比如指摘钱著的错误,批评他的不关心社会现实 的人格表现,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都从反面观照出钱钟书的形象,就像钱氏本人引证一位西方学者的话一样,最好的批评正如最好的赞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