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分享最实用的读书方法论 | 查理部落

 长沙7喜 2016-05-26



人文|投资|方法论

声明:本文系个人原创文章。

很多人非常关心读书方法,市面上关于读书方法的图书、文章非常多。其中最有名气也是最广为传播的,莫过于美国人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在两年前也读过此书,说实话,我觉得这本书写的比较晦涩难啃,即便是通读了全书,我依然没有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读书精髓。


后来,因为关注了秋叶的微信公众号,经常看他每周五推送的拆书,知道秋叶是一个阅读高手,据说每年读书超过百本,而且还写了大量的书评,在读书方法这方面可以说颇有心得。于是前不久花了2天的时间读了他所写的《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相比《如何阅读一本书》来说,这是一本关于读书方法的通俗读本。整体而言,我觉得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在它的“序篇”部分,秋叶分享了他在读书这方面的一些心得,通过大篇幅、口语化的叙述,能够让我们很轻松得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序篇中分了四个部分,作者分别分享了他是如何做到每年读书上百本、如何读书、10种可复制的读书方法以及怎样写读书笔记等。


其中关于如何读书,他提到:


“有些人读书读得多,但一直停留在阅读观点而不是批判性思考的层面上,读得多收获未必大,还不如那些把一本好书读通透的人,所以古人说读通半部论语治天下”。


对此我很有感触,最近几年,自己也开始重视起读书来,读书以后才意识到以前读书真的太少太少,肚子里实在没有什么东西。所以自2013年开始,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读书中:2013年我一共阅读了将近30本书,2014年也是30本左右,2015年一共读书40多本。2016年到现在差不多读了20多本。


但回过头来看,放佛自己陷入了单纯追求阅读数量的怪圈中,而忽略了对读书质量的追求。以至于很多书,读了也就读了,完全没有沉淀下来,也没有觉得自己究竟记住了多少。所以,对于阅读,我非常认可秋叶的观点:一定要以追求读书的高质量为前提。换句话说:一切不以追求读书质量为前提的读书都是耍流氓。


在如何挑选读物这方面,作者将图书分了四大类,并对每一类图书,给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我觉得非常不错,在此和大家分享:


1、工具书:比如英文词典、专业参考书等,这些书不见得每天都要看,所以尽量选择一个好的版本,以便随时翻阅。


2、专业书:与你专业或工作相关度较高的书籍,无论是经典原著,还是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都需要长期跟踪学习和通读,不能指望每一本都是干货,需要你去一点点去积累。


3、视野书:这类书主要是用来提升你的思维模式、开阔视野的,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能够帮助你多维度的观察和思考。


4、潮流书:比如市面上一些畅销读物,阅读这些书有助于让你与时俱进。



关于读书是精读还是速读?


这是个大家一直在争执辩驳的问题。秋叶告诉我们,好书一定要精读,对自己加以研究的某个方向,还要学会主题性阅读。


关于主题阅读,他提到:


如果觉得某个方面有必要了解学习,他至少会看上十本同类书籍,然后仔细想想那些专家的看法是否一致,慢慢得出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思考框架。建议在读书之前,先自己列一个大纲,先看一本经典的,对照大纲进行梳理充实,再去读其他的图书,跳过想法一致的部分,若看到不同的想法,自己思考一下,并整合到自己的大纲中,很快就可以形成一个领域的主题阅读,并有了对这个领域的系统认知。


另外他还提到读书这件事情,看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写下来的文字也未必全是自己的,只有反反复复讲,把看的写的讲到潜意识里,成为一套方法论了,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了,才是自己的。我想这也就是学以致用的道理吧。



在如何写读书笔记这方面,秋叶也提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看作者简介、摘要和目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框架,越了解作者的经历背景,越有助于你深入思考这本书的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