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部书都是温情而有生命的——记一次“古典文献学基础”课程作业

 gs老张 2016-05-26


编者按

每一部书都是温情而有生命的。




乍一看以为是宋椠元版的稀见文物,其实,这只是北京大学本科生公选课“古典文献学基础”的期中作业——用你感兴趣的装帧形式仿制一种古籍。


“古典文献学基础”是中国语言文学系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选课,由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漆永祥老师主讲,每周3学时,力求通过对古典文献学的概念解释、成就综述以及对目录、版本、校勘、训诂、辑佚、辨伪等专门知识的讲授,使广大本科生打下坚实的古典文献基本功,提高阅读、鉴赏和整理古籍的能力。从2013—2014学年度春季学期开始,这门课已连续开设3期,每一次都有来自全校各院系的百余名同学选课,遍及文理。 

今年3月,和往常一样,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期中作业:给定一个月时间,结合课堂所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籍装帧形式,仿制一种古籍,要求从选纸剪裁、版式设计、装帧形式、抄写经典、封面签记、打孔穿线到制作成书必须全手工完成。

对于这份“特殊”的作业,漆老师有他的深远用意。他在课堂上多次强调:一部古籍尤其是经典的流传史,莫不九死一生,经无数爱书人、读书人的校勘、抄录、刊刻与存藏才得流布至今,每一部书是温情而有生命的个体;而现在,得到书籍的方式太过容易,导致不少人读书粗疏,更难言爱书,丢弃折损,了不为意,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抄录和仿做古籍,全手工、全身心投入,可以借此体悟著书之艰辛、抄书之不易、流布之偶然、阅读之神圣,也才能珍惜书籍,敬阅经典。





一个月后,到了提交作业的日子,第二教学楼405教室的讲台上,一部部“古书”惊现目前,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版《史记》、据汲古阁刊本所抄《孟襄阳集》、经折本《多宝塔碑》、金镶玉装柳永《乐章集》……,秦汉至清,应有尽有,装帧古旧,抄写整饬,丹染墨香,开卷灿然,几可乱真,令人爱不释手、欣喜过望。


经历这份“特殊”的作业,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道出了自己的感受。大家表示,在漆老师布置作业之初,大家都比较消极甚至有些反感,认为这个作业对于生活在科技发达、印刷出版业兴盛时代的青年人来说并无意义。但真正着手做时,才慢慢理解背后的意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每进行一步都有新的体会。


从选取制作模本到准备原材料,大家不得不仔细研究几种不同古籍的内页形式和装帧方式,多次前往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和它们“近距离”接触,一下具化了对中国古籍的认知。而自己抄录的过程则让同学们感到忙碌的学习生活得以因此放慢节奏,心中有一种久违的宁静感,在装帧的最后阶段,难得的手工机会也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


同学们纷纷表示,从不解到热爱,这份不一样的的期中作业让大家对中国古籍的认知实现了质的升华,同时也引起大家对古籍保护、文化传承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接下来,同学们还将在漆老师的带领下继续领略中国古籍的魅力,感知古典文献的厚重与温情。 



编辑:提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