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瓦古城 :一袋黄金的美

 RK588 2016-05-26

在古代中亚的丝绸之路上,有一句谚语:“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这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希瓦这个地方非常漂亮;第二个意思是希瓦超级难去,要是能过去做笔生意,路费出一袋黄金也值得。希瓦的美,绝对不仅仅是一袋黄金能衡量的。






文、摄影 / 谢田



从花剌子模到希瓦汗国


希瓦真是一个难去的地方,它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古城,位于咸海南部的大片沙漠之中。我是从乌兹别克的首都塔什干坐飞机过去的,飞了两个多小时,如果是在古代,那恐怕得要一个月的长途跋涉才行。


光是难去可没有什么吸引力,我来这里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希瓦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个世界遗产。希瓦古城给我的第一感触就是“惊艳”,我是晚上到的,趁着夜色出去走了一圈,远远地看到一根根秀丽的宣礼塔立在城中,在星光的闪烁下发出迷人光彩,那真是人间罕见的绝景,便是在伊朗和土耳其也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色。


古城虽然漂亮,但是没什么名气。“希瓦”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中国人应该都没听说过,哪怕是对于喜爱丝路历史的人来说,恐怕也是相当陌生。我去之前,以为那里就如同中国的平遥一样,在古代是个普通的城市,现在由于保护得好,一下子脱颖而出,成了旅游胜地。然而当我真去了之后,发现它的历史底蕴其实非常深厚,只是改了名字,所以认不出了。希瓦所在的区域叫作“Khorezm”,翻译过来就是花剌子模,是当年威震中亚的古国;而希瓦古城附近的新城叫作“Urgench”,现在译作“乌尔根奇”,其实就是古书中的中亚名城玉龙杰赤(也称玉里健)。




当年的花剌子模帝国在中亚曾经横行一时,算是丝路上的第一大国。只可惜他们太过自大,居然欺负到了成吉思汗的头上。成吉思汗曾经派出大批使节和商队前往花剌子模请求通商,结果都被安上了间谍的罪名,杀了个一干二净。成吉思汗盛怒之下,不打金朝了,于公元1120年挥兵西征。这个故事被金庸写入了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是其中相当精彩的一个章节,是郭靖率大军从一座笔直的雪山上跳伞入城,才灭了花剌子模,然后他又冒死向成吉思汗建言,阻止了屠城惨剧。实际上河中这地方经常是沙漠茫茫,哪里有什么雪山,而且历史的真相往往也比小说家笔下要残酷得多。1221年4月,玉龙杰赤城破,残军巷战七昼夜,结果全军覆没,蒙古军挑出10万工匠送回哈拉和林做工,妇孺尽为奴婢,其余居民被悉数屠杀。为了防止花剌子模复兴,蒙古军队又掘开阿姆河,引水淹城,将玉龙赤杰夷为平地。


蒙古人的破坏对于花剌子模是毁灭性的,直到1592年,这里才稍微恢复了一点元气,重新建立了一个希瓦汗国。由于周围都是沙漠,缺乏天敌,所以这个国家绵延了三百年,直到1873年才成为沙俄的附属国,但是还由信仰伊斯兰的可汗来管理。1920年,伏龙芝率领苏联红军大兵压境,希瓦汗国倒台,成立了花剌子模人民苏维埃共和国。苏联人治理中亚的方式很有一套,中亚五国的边境线都是贴着首都划的,一旦造反马上就能灭掉。花剌子模也是这样,苏联人把花剌子模拆成了两个,一半归乌兹别克,一半归土库曼斯坦,边境就在希瓦旁边10公里。


全城都是文物


来到希瓦的第二天,我开始参观这个古城。希瓦古城和中国的平遥丽江一样,进古城不要钱,但进景点要钱。一张通票能进大部分景点,只是价格高得惊人:26000苏姆。不过幸好这个苏姆不太值钱,乌兹别克的金融状况大概是我去过的国家中排名倒数前几位的,通货膨胀率高得吓人,2009年希瓦的门票只要7200苏姆,我去的时候翻了快两番,但是真实票价反而下跌了。




在乌兹别克,除非逼不得已,否则千万别找银行酒店或者出租车司机换苏姆,因为不划算。最好是去巴扎(就是中亚地区的市场)里换,多问几家,总有惊喜的时候。当地银行是1美元换2000苏姆,而我在市场里用200美元换到了51万苏姆,多出来四分之一有余。这真是笔巨款了,因为最大面值的苏姆只有一千,约合人民币两块四毛钱(时价),51万苏姆足有510张,小贩换钱的时候根本懒得数,直接用电子秤去秤,小时候在历史课本上看到国民党的金元券是用秤来量的,没想到这次见到真的了。令人惊奇的是,整个巴扎里居然没有点钞机,真是个靠谱的商机啊。


钞票可以贬值,但古城可是实打实的。希瓦古城的面积并不大,南北长650米,东西宽400米,只是古代希瓦的内城,但是城中有94座清真寺及63座神学院,所有的建筑都是希瓦汗国时代留下来的,可谓全城都是文物。


古城里有好多清真寺的宣礼塔,很多都开放参观,爬上去可以从不同角度俯瞰全城,喜欢拍照的会相当过瘾。当然这些塔也未必都好爬,有些塔很少有人上,常年没打扫,里面尘土很大。还有的塔非常高,最高的宣礼塔有57米,能看到顶上绝佳的风景。以前的阿訇一定要身体很好才行,因为他们每天为了呼唤人们来礼拜,必须要爬五次。有一个超级高的宣礼塔没能修起来,那是穆罕默德阿明可汗在1851年修建的Kalta宣礼塔,他想修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宣礼塔,站在上面能看到布哈拉,可惜的是他在1855年就去世了,这个塔只修了一小部分,成了一个精美的半成品。


沙皇俄国征服希瓦汗国之后,对当地的伊斯兰传统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是可汗的银质王座被送到了圣彼得堡,象征王权的归属。沙俄时代留下来最明显的痕迹是可汗的新王宫,它建于1906年,里面完全是欧式的金碧辉煌,从天花板到地板都非常精美,不过东西都没了,只剩下50公斤重的大吊灯还在展示着当年的气象。


苏维埃来到希瓦之后,迅速废除了可汗制度并终结了伊斯兰信仰,经学院和清真寺也都被关了起来。幸运的是,苏联政府虽然压制了伊斯兰文化,但是对古迹却珍爱有加,他们把城里的居民全部迁到外城,然后整座古城被打扫成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城市博物馆。虽然在沙漠之中免不了尘土,但整个城市色调统一,没有垃圾,街边都是面向游客的商贩,伊斯兰古城里常见的神秘、繁忙与肮脏在这里一样也没有,苏联式的整洁有序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苏联解体以后,当地的伊斯兰宗教开始复兴,经学院又有了唱诵古兰经的声音。我的一个导游就是个新晋的穆斯林,他的脑袋后面有一些天生的褶皱,恰好形成了阿拉伯文“安拉”两个字,他觉得这是一种神示,于是倍加虔诚。不过我感觉这种伊斯兰文化的回归更多的不在于宗教,而是对自己民族传统的一种寻根,是在追求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因为很多当地人虽然号称自己是穆斯林,但酒还是一样的喝。苏联统治这里70年,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伏特加,很多人知道穆斯林严禁喝酒,但是一天不喝酒就浑身难受。我的导游就喜欢喝酒,我问他:你喝酒还算是穆斯林吗?他笑了笑,有点不好意思,对我说道:我是穆斯林,但戒酒实在是太困难了。



宫殿里的生活


希瓦古城中景点很多,其中有三个特别重要。第三重要的是JUMA清真寺,翻译过来就是星期五清真寺,星期五对于穆斯林而言其实就是星期日,因为集会礼拜都是在周五。清真寺里有218根木柱,每一根都精雕细刻,还都雕刻的不一样,一看就是精益求精之作。第二重要的是帕拉翁·马哈穆德陵,这个始建于14世纪的陵墓是希瓦最古老的建筑,里面贴满了精美的瓷砖,美丽而又庄严。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当地人办婚礼,在陵墓里举办的婚礼还真是很罕见呢。


古城里第一重要的景点叫Kuhna Ark,那是希瓦可汗的要塞和宫殿,最初建于12世纪,17世纪时被扩建成了今天的规模。宫殿的主体还是很漂亮的,墙上贴满了青花瓷砖,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小塔楼,在上面可以俯瞰全城,远处一根根大大小小的宣礼塔好像工厂的烟囱一样。最有特色的是宫殿前面的小广场,那是以前可汗们扎帐篷的地方。中亚地区有个传统,就是汗王必须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代,他们虽然已经不再游牧了,但还保留着扎帐篷的形式。


宫殿虽然漂亮,住在宫殿里的人却未必开心。可汗的寝宫很大,而他嫔妃们的房子低矮狭小,差不多只能装下一张床。而且窗户大多是朝西,冲着院内,到了希瓦酷热的夏季,恐怕就是活人也要变成木乃伊。其实这是故意设计的,可汗可没什么怜香惜玉的心情,他有几百个嫔妃,根本临幸不过来,为了防止嫔妃偷情,窗户都必须朝着宫内,以防看到外面的人,宫里服务的男子也都是幼童,在那个没有亲子鉴定的年代,只有这样极端的举措才可以保证生下的王子血统绝对纯正。这些嫔妃每天活动的空间小得可怜,和囚犯差不多,只有被幼童叫到号的,才能出去服侍可汗,其他人只能苦苦地等在囚室一样的屋子里,等到青丝变白发,然后被赶出宫门,再由别的年轻女子来替补。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当时的嫔妃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有一次,一个饥寒交迫的盲人乞丐无意间爬进了王宫,一个妃子见他很可怜,就给了他一些食物,让他走了。可汗知道后,立刻下令处死这个妃子,妃子感到很冤枉,说:“我没有和他发生什么啊。”可汗说:“是没发生什么,但是他见到了你的容颜。”妃子说:“他是个瞎子,怎么看到我呢?”可汗说:“那你看到他了。”然后就这么蛮不讲理地把妃子杀掉了。


那时候不光是宫廷里的妃子,一般的女孩子过得也不算如意。导游带我去看了当地穆斯林女性的传统服装,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穿戴整齐之后,一寸皮肤都看不到。希瓦是个出美女的地方,但是除非娶到家里,否则都没法看到庐山真面目。布尔什维克来到这里之后,对这个现象极端愤慨,下令将传统的妇女服装在三天内统统付之一炬,头巾都不让戴,于是现在来这里的游客都会为街上有这么多的美女而惊叹不已。


和美女一样美的,是当地的美食。最典型的要数水果了,希瓦的四周有大片的沙漠,沙漠气候是很极端的,一年温差至少有六七十度,就算是最适合旅行的春秋季,也必须要带全各种衣服,因为昼夜温差太大了。我每天都是中午T恤晚上冬衣,一天之中感受四季,但这样的气候让水果特别甜,好吃得简直难以形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