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整形皇帝624答求美者问

 MIMI78 2016-05-26

问:老年斑要紧吗?

答:亲爱的朋友,老年斑,也称“寿斑”,专业上称“脂溢性角化病SK也被称为老年性角化症老年疣。一般发于30~40岁后,是中老年很常见的一种良性皮肤肿瘤,男女都可累及,无性别差异、无自愈倾向。近年,脂溢性角化病有发病年轻化趋势,多因影响外貌而就诊。且临床上对于脂溢性角化病的治疗存在差异,因而,研究了解脂溢性角化病是正确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病因及临床表现解析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多发生于面部、颈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一般不累及掌、跖。与日光照射有密切联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且发病率以及皮损的数量、大小均随增龄而增加。另外,其发病还有一定的家族性,遗传方式可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研究发现,生殖器官部位发生率较高和HPV感染有关。此外,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往往有较高的甘油三酯和较低高密度脂蛋白。
SK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为扁平丘疹或斑片,淡褐或深褐色,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隆起,表面可呈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直径不超过3cm,常附有油腻性鳞屑,病程缓慢,无自愈倾向。典型的SK不难诊断,但不典型者很容易与黑素瘤、色素型基底细胞上皮瘤、日光性角化病及色素痣等相混淆。

相似疾病诊断和鉴别

1.老年性雀斑样痣:位于日晒部位,故亦称日光性雀斑样病,为大小不等的浅褐或深褐色斑,不高出皮面,与脂溢性角化病早期损害相似,但脂溢性角化病临床上角化明显,略高出皮肤,可有脂溢性鳞屑,组织病理不同,可以区别。
  2.痣细胞痣:表面光滑不呈疣状,无脂溢性鳞屑,组织病理可鉴别。
  3.日光性角化病:皮损潮红或正常皮色,境界边缘不清,无油腻性鳞屑,组织病理可鉴别。
  4.色素性基底细胞癌:形状不规则,具有珍珠状卷曲边缘,表皮薄而发亮,可有毛细血管扩张,中央凹陷或呈溃疡。

病理特征及临床分类

一般脂溢性角化病分为7型:

①棘层肥厚型:棘层肥厚明显,瘤细胞主要为基底样细胞,病变处表皮增厚形成粗网状或条速;

②角化过度型:角化过度与乳头瘤样增生显著,棘层肥厚不明显,表皮以鳞状细胞为主,可见假性角质囊肿;

③腺样型:表皮细胞排列呈腺样结构,两层基底样细胞组成,表皮向真皮延伸;

④巣状型:表皮内有明显细胞巢,部分细胞巢胞核小而深染,部分由较大的基底样细胞组成;

⑤鲍温样型:皮损中有鲍温样病理改变即表皮内细胞异形,主要见于曝光部位;

⑥刺激型:较多鳞状组织形成鳞状漩,细胞扁平,有嗜伊红变性;

黑素棘皮瘤型:皮损内含大量色素,黑素细胞大而多。
常见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治疗SK的方法较多:药物涂抹、冷冻治疗、手术切除和激光。其中,最受推崇、疗效最为显著的方法是激光治疗。

常见的激光治疗主要有532nm /1064nmQ开关Nd:YAG激光、694nmQ开关红宝石点阵激光、2940nm铒激光和10600nm CO2激光。另外,采用两种或多种激光联合、药物联合激光等个性化治疗方案在医学上已被日渐认可和推崇。

532nm QNd:YAG激光:较易被黑色素和氧合血红蛋白吸收,穿透深度有限,适用于皮肤浅表性疾病治疗。通常采用532nm治疗时易产生黑色素和继发性色素沉着,因而对于亚洲SK患者治疗时应适当降低能量密度,建议治疗参数设置:能量密度0.3J/cm2、光斑直径2~6mm、脉冲<10ns2~3次治疗,80%的皮损可被清除,色沉率为6.12%
另外,采用532nm激光+755nm激光联合治疗,532nm激光与利多卡因软膏等药物联合治疗通常可以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Q开关红宝石点阵激光:易被黑色素吸收,调Q技术可缩短其脉冲宽度至纳秒级,产生的光热效应能有效的破坏、清除黑素细胞,适用于脂溢性角化病的治疗。通常使用红宝石点阵激光,建议能量密度选择3.4~6.8J/cm2、光斑直径4~5mm、脉冲宽度30ns、治疗3~5次、间隔30~45天。


2940nm铒激光:红外光谱,是水的吸收峰值,比CO2激光吸收率高10~15被,且穿透组织深度较深,热损伤小<30um,精确性和安全性更优于CO2激光。一般建议采用4~5J/cm2、光斑直径3~5mm3~6次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