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农民都应知晓的国内粮食困局!

 知识分享zhsh 2016-05-26

农资导报宣传广告咨询:18500875110

  农业的事,说简单也简单,无非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事,平衡就行了。说复杂也复杂,中间牵涉到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及“国家安全”。

  让我们来看看国土资源部统计,全国21亿亩耕地,户均9亩左右。虽然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5%,但是还有6亿多农民居住农村,实际上仍有8亿多人口不能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农业仍然是他们的最终保障。

一、平衡游戏:中国的农业政策要同时兼顾五个目标

  (1) 粮食安全排第一位,即保障中国的粮食的自给率,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才觉得踏实(红线约束)。

  (2)增加农民收入,如果农业生产主体7亿农民的收入无法增加,后果你懂得!

  (3)维护农村稳定,稳定压倒一切,和谐社会嘛!

  (4) 减少环境污染,维护农村美好环境;貌似这个目标沦为一纸空文,农村环境日益恶化,不服?公布个全国土壤污染情况试试?

  (5)维护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勉为其难了,目前恰恰是国内农业缺乏竞争力。

  

二、国内农业面临的四大困局:

  第一,中国农业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

  粮食连年丰收,粮库充盈,导致农民卖粮难,而主要粮食的价格却远远高于国际价格

  第二,农村污染严重

  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水以及空气污染。

  第三、农民保障不足

  伴随着城市化,55%的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但不足40%的人口拥有城镇户口,大量农民工不能完全享受城市社会保障。

  第四、农民收入增长放缓折射农村安定

  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这些农民工的收入增加幅度开始减缓,这可能对社会安定造成一定的问题。


三、实现口粮自给政策有松动的趋势

  在中国所有农业政策体系里面,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自给率一直是农业政策的核心。古语云:无粮不稳。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自己的粮袋子不能被外国人掌握在手里。但是面对中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这样的政策不仅很难实现,而且使得农业的其他功能受到抑制。

  为了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的现实政策必需要弱化“粮食安全”的政策目标,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个政策约束已经变的不是那么硬性。

  中国2015年进口大豆8169万吨,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不算走私,总进口粮食超过1亿吨。国产粮食总量为6.21亿吨,占比为16.7%.。如果考虑到大豆单产只有粮食的1/3,进口粮食所耗土地面积占中国耕地面积的42.7%。中国的粮袋子已经不掌握在中国人手中了。 全面实现粮食自给已经变得不可能,中国人的粮食必须依靠进口。


四、对农民有什么实质影响?

  在农民这个群体中,有投资意识的为数不多,大多数只关注自己手里那几亩地。这种政策变化,对农民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原来的判断逻辑要重塑。原来农民哪怕种小麦玉米这种大宗作物,也能马马虎虎过去。现在不同了,今年再种玉米试试,再种就惨不忍睹。(农地圈)

       农资导报“金草帽APP”已经全新改版上线!要阅读最新、最有用的农资信息,请点击下载客户端!(?点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