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处西南待好风

 szcdgs 2016-05-26

 喜欢李商隐的诗很久了。最初是因为他也姓李,而且名字还那么雅。后来真的喜欢上他,是因为他的诗,尽管不是每一首都读得懂。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能够领悟他的诗的内涵了,甚至有些共鸣了。

发在博客上的那张“云”的图上,有一首诗,是曹植的《七哀诗》。以前并不认得。有朋友看了以后说写得好,其实我是因为看了一首李商隐的诗才发现这首诗的。

李商隐的诗比较难读,因为典故甚多,所以少年时总是挑些耳熟能详的浅显的读。人大了,也许是感情更加丰富了吧,有些复杂的诗也能读一读。一天有朋友要远行,甚是伤感。偶然翻到一首从未读过的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读完之后不觉感慨万千,与诗中意境颇有同感!特别是最后两句“斑骓只系杨柳岸,何处西南待好风”。斑骓本是好马,这里指的是思念的人所乘的马,也就是说看见思念的人的马系在杨柳岸边,以为他就在身边,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啊。后一句的典故就来自曹植的《七哀诗》,意思是什么时候能等到美好的西南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的身边呢!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诗能写到如此境界真是令人慨叹!古人今人的情感其实是一样的。

为了弄清这典故,我又查到了曹植《七哀诗》的原文,虽不及李商隐情感之浓烈,却也值得称道。曹植的诗最有名的当然是《七步诗》(煮豆燃豆萁),可《七哀诗》也是相当出名的。它写得是思妇怀人,也就是妻子怀念远处在外的丈夫。诗中写道“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被李商隐用到的就是这一段“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泥水。浮沉各势异,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也就是我引用的一段。古人感情之细腻不亚于今人,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曹植《七哀诗》与李商隐的《无题二首》相比,还要略逊一筹。原因何在呢,可能是好在句式上吧。《七哀诗》“愿为西南风”只是说自己愿意变成西南风,飞到你的身边。而李商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意境,变成了问句“何处西南待好风”。有种无语问苍天的感觉,“到哪里才能等到这样的好风呢?”。首先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作者想回到远方思念的人的身边,偏偏又找不到办法,只能寄托于这不存在的风。明知道不可能,可又控制不住地非要找到,于是只好问苍天了。这里妙就妙在表面上没在写思念有多深,可事实上思念之深已经是可断人肠了。

此外是李商隐用的一个“待”字,也是一处妙笔。诗的意境就更深了一层,“待”就是说即使有这样的好风,也只能被动地等待,而且还不知道去哪里等。这种意境岂不是更加的凄惨悲凉,甚至有绝望之感。

李商隐的诗一细读都会很伤感,让你原本就不佳的心情雪上加霜。可这也正是他的诗的魅力所在。情之所至,动人心扉。好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