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语文学科不能在学生心目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6-05-26

作为语文老师,我有一种感觉,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教学经验的丰富,也因为当下这个社会的变化,语文学科的教学似乎并没有整个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也没有因为现实环境的变化而把语文学科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更别说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可以这样说,语文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的位置是十分尴尬的——花时间去学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不花时间去学,有的人成绩不一定不好;这是一个十分令人倍感尴尬的现状,也是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倍感难受的一件事。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十二年的语文学习,每周都要花将近五节课到六节课的时间学习,课后还要做作业,写作文,为什么最终会落得如此的结局呢?
      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是有语文学科自身学习的规律与特点的问题。
      这不是小学老师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初中老师能够突破的,更不是靠高中老师的完成,而是需要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整个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形成一个完整而又规律的语文教学体系;而这不是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讲,学生听,就能够完成所谓语文学习的任务的,也并不是初中高中语文老师拼命讲,学生拼命练习做作业,就能够真正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而是需要整体的教学设计与构思,真正使得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形成衔接并成为一个整体;要不然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面花了很多时间,如果并没有真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真正摸透语文学习的规律,他们并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的付出一定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其次,还有我们当下的语文教材的问题。
     小学的教材有很多的篇目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的调动是很不足的,而且那些篇目的内容也有很多的欠缺与不足,初中与高中教材所选的篇目也有不少篇目对于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或者有些的不合时宜的;除了篇目之外,还有整个教材的体例,所选的文本,并不是真正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接收能力,而且还存在忽略了一些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现象。
      当然还有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语文考试大纲。
      这是决定语文老师教什么的纲要,如果老师不按照大纲来教,可能就会有一种情况,到时这个语文老师所教的并没有考,而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好,老师就得负责任;而我们的语文考试大纲,说句实话,很多该教的不考,而有些考的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甚至不必花如此多的时间去学习;学生学习语文是极为功利的,如果老师教了,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分数,他们自然会去学,如果老师教的那些内容并不要考试,他们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用心认真学习的,除非个别真正热爱学习语文的。
       还有一个主要因素是语文老师,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可以把那些看起来很困难的东西教得并不那么困难,可以让那些并不怎么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吸引到学习语文的队伍中来。如果我们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能够做到让学生在语文学科里受益匪浅,或者获得乐趣,学生又怎么会不爱学习语文呢?
      作为语文教师,作为一个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我觉得自己的确得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语文教学,反思一下:为什么语文教学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并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并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