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真的读懂杨先生了?

 昵称33542116 2016-05-26


在满屏的悼念声中,杨绛先生火了。

 

这种火的程度,是她将近105岁的人生中从来没有过的,因为这么多不熟悉她的人,这下熟悉她了;这么多不知道她的人,这下知道她了;

 

就连这么多根本就不懂她的人,也在朋友圈里装得好懂,到处晒一张“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的手写便笺,满满的正能量,落款还是“杨绛,一百岁感言”。

 

其实呢?其实只要看看那手少女怀春行楷书法,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到底是杨绛感言,还是杨紫感言。

 

绛紫一些人,总归比那些没文化的人要好,因为后者连女士也可以称先生都不懂,昨天一天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吵着嚷着要写错字的小编滚出来,保证不打死你;

 

而微信传笺的这些人,就觉得自己好歹还是读过书的,是懂先生的。先生长寿而长情,博学而聪慧,著书而持家,洒脱而豁达,你看,这跟我不是有那么一丢丢意趣相投么?

 

这么一来,你的形象仿佛也高大了许多,因为你懂她,受教已久,即使未曾谋面,也是神交已久,心有灵犀。

 

 

这很像围城里方鸿渐跟褚慎明的相遇啊。克莱登大学毕业的哲学博士方鸿渐,在真正的哲学家褚慎明眼里,只能算“哲学家学家”,看起来是在研究哲学,其实研究的只是哲学家。

 

那么“哲学家学家”这个词,是褚先生发明的吗?不是,是Bertie告诉他的。Bertie是谁?英国罗素。

 

世界有名的哲学家,新袭勋爵,而褚慎明跟他亲狎得叫他乳名,连董斜川都羡服了,便说:“你跟罗素很熟?” “还够得上朋友,承他瞧得起,请我帮他解答许多问题。”

 

天知道褚慎明并没吹牛,罗素确问过他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茶里要搁几块糖这一类非他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你大可想见,一旦罗素去世,而褚慎明还健在的话,他该会在朋友圈里怎样的晒法,会发多少个《我与罗素二三事》之类的鸡汤帖。事实上他真这么干过:

 

他常翻外国哲学杂志,查出世界大哲学家的通信处,写信给他们,说自己如何爱读他们的书……外国哲学家是知识分子里最牢骚不平的人……忽然几万里外有人写信恭维,不用说高兴得险的忘掉了哲学;

 

便回信赞褚慎明是中国新哲学的创始人,还有送书给他的……褚慎明靠着三四十封这类回信,吓倒了无数人,有位爱才的阔官僚花一万金送他出洋。

 

 

在钱钟书看来,那些稀里糊涂替褚慎明背了书的外国哲学家,有一个共同特征:

 

他们是知识分子里最牢骚不平的人,专门的权威没有科学家那样高,通俗的名气没有文学家那样大,所以呢,忽然有粉丝不远万里来加他们,自然心花怒放,要高兴得忘了哲学。

 

然而钱钟书本人决不是哲学家,杨绛更不是。你们看她翻译了堂吉诃德,就料定她能说出“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种大战风车的金句?那是你们傻,不是人家傻。

 

人家才不傻呢——哲学家把心思都放到了宇宙,所以人生往往一塌糊涂,不是疯了就是死了,不是自杀就是他杀;

 

而哲学这东西,说到底是要落脚到人生的,你不好好过完一生,怎么让人相信哲学呢?

 

所以钱杨二老的人生,过得不知要怎样的好法。这种好不是你们惯常理解的那种好,而是一种极致的情怀,用这两天被你们传成了热词的话说,就叫“我们仨”:

 

阿圆清澈的眼睛里,泛出了鲜花一样的微笑。她说:“是的,爸爸,我就回去了。” 


太阳已照进船头,我站起身,阿圆也站起身。我说:“该走了,明天见!” 


阿圆说:“爸爸,好好休息。” 


她先过跳板,我随后也走上斜坡。我仿佛从梦魇中醒来。阿圆病好了!阿圆回来了! 

   

她拉我走上驿道,陪我往回走了几步。她扶着我说:“娘,你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她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自己家里去。娘……娘……” 


她鲜花般的笑容还在我眼前,她温软亲热的一声声“娘”还在我耳边,但是,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晃眼她没有了。

 

 

没办法,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发现一个字都不能省,必须把上面这段原文粘贴出来,否则不能说明问题。

 

整本《我们仨》,就这一段,让我看一次哭一次,尤其是自己也有了儿子以后。你要知道,这一段写的是一个梦,却全是活生生的现实:

 

那一年是1997年早春,那一天独生女阿圆不满60岁,那一刻她罹患癌症悄悄离去;她回家的时候,爸爸钱钟书在另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躺着,妈妈杨绛也在那边,等妈妈匆匆赶到的时候,病床上干净整洁,已经没有了阿圆。

 

那一年杨绛86岁。她整天跑啊跑,一会跑到这家医院,一会跑到那家医院,一会在这张病床前,一会在那张病床前,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从1935年“我们仨”创建开始,到1937年阿圆加入正式定型,杨绛在这个三人组合里的定位,60年没有变过。她该跑,该忙,就连解散那一天,都该她留下打扫现场,最后一个回家。

 

学究天人,终归要在家里才能踏实完成;家国一生,左不过一个缘字始、一个情字收。这样的坚持和圆满,才叫人生的哲学;

 

不会生离,没有死别,最后走的那一个,不过是最后一个回家,如此而已。

 

 

所以杨先生之所以可称之为先生,是因为她用105年这么长的一生,给你们制作了一个家有儿女的范本,给你们示范了一遍怎样把杨紫变成杨绛。

 

要懂她,学她,变成她,你不一定也要能写话剧,能写洗澡,能翻译堂吉诃德,那个太难了;

 

你只需要把自己的家也变成一个60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变样的小虎队或者F4,哪怕到解散那天,也不过是前后脚的回家,基本上,你就可以宣布自己成为半个杨绛了。

 

那还有半个呢?

 

你仍然不用去试图现学西班牙文,你先用母语看看这段文字再说: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

 

你知道的,这一段清秀温润得就像16岁女生的文字,其实出自96岁的杨绛之手。在我印象里,中国历史上到96岁还能玩得像16岁一样嗨的人,除了京城杨绛,就只有天山童姥了。

 

你想像过自己96岁时候的样子吗?不要说96,86也行,76也可以,只要你走到人生边缘的时候,也能写出类似的文字,不要求用外文,就用中文就好;

 

也跟学术实力没多大关系,就老老实实跟过去这辈子挂钩,写出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你可以吗?可以的话,另外一半杨绛,你也懂了,也可以变成她那样了。

 

 

然而事实是,绝大多数昨天自称很懂她的人,到了人生边缘那一天,不要说写美文了,就连鲜嫩的美蛙都啃不动了;不要说啃美蛙,就连因此奔涌而出的口水都不能自理了。

 

人家在思考灵魂的来处和去处,你在思考口水的来处和去处;人家端坐在书桌前照样奋笔疾书,你趴在床上跪在地上瘫在轮椅里,苟延残喘;

 

就算这样不堪的一生,你到现在也才过了一半甚至更少,你拿什么去懂杨绛?你凭什么去羡慕他们仨?

 

你真的想多了。这不是我说的,真是杨先生亲口说的:你的问题,就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所以,你如果真想读懂杨绛,就趁着离人生边缘还早的时候,多读一点书;要知道长寿来自于心境,而心境来自于学识;学识来自于思想,而思想,来自于自由。

 

说来说去,你嘴上推崇备至的知识分子的完美人格与理想,归根到底,都从自由的思想里来;

 

钱钟书也好杨绛也罢,梁思成也好林徽因也罢,胡适也好林语堂也罢,还有你们最熟悉的钱学森、李四光,以及两弹一星众多元勋,甚至还有屠呦呦;

 

凡是你能想到的大师,以及能被称为先生的女士,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来处——

 

Before 1949。

 

 

我们今天,仍然在啃那时候的老本。

 

山河破碎了,五六十年就能修补;思想和灵魂破碎了,三五百年未必能缓过来。所以你真的要懂杨绛的话,就一定要懂一个道理:

 

不管外边是怎样的千军万马、风大雨大,你仍然得牢牢守住自己思想和灵魂的城堡;哪怕你的躯体被反复蹂躏,外可以圆,内仍然是方,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这样的围城,才是最懂围城的杨绛真正想告诉你的。

 

这样一座城,城里的人,未必想出来,即使出来了,也只是不想跟你玩了,回家跟老公孩子团聚了;

 

而城外喊打喊杀的那帮人,其实永远也攻不进去。即使进了城,他们也不会玩,如此而已。




文/糠糠壳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