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山韦驮菩萨

 Martin2016 2016-05-27

鼓山韦驮菩萨塑像由来


福州鼓山涌泉寺有两尊韦驮菩萨塑像:一尊是如常所见的立像,还有一尊本寺独有的“坐韦驮” 。要说这尊“坐韦驮”,真有一番来历。

 

那是在清朝雍正十二年(1773年)间,鼓山涌泉寺的老方丈圆玉禅师因要协助朝廷编修《大藏经》(也就是后人所称的稀释法宝《龙藏》),无法管理寺院,于是他推荐最小的徒弟法印为涌泉寺方丈,是为第一百代主持。

 

法印是宁化人,姓李名象先,这一年年仅十六岁。法印自幼出家,刻苦好学,聪慧颖悟,但让这样一位毛头小子来管理一个四五百僧众的大寺院,一些资格老的僧人虽然心中不满,但碍于是老和尚的安排,明里不吱声,背地里却都在等着看新主持的笑话。法印正式就任方丈后,更加埋头钻研佛学,刺血写经,精进实修,所有功德,回向法界,寺中大小事务,都放手交给执事们照常办理,自已甚少过问。

 

过了一段日子,管粮仓的僧人前来禀报,说寺内粮食只够僧众四、五天伙食了,让方丈及早想办法。法印这才派人下山购粮,但仍然不够寺内所需。为此,法印走出丈室,先拜大雄宝殿的如来,再拜天王殿里的弥勒,最后到护法菩萨韦驮天尊像面前,拈香祷告,祈请韦驮菩萨帮助渡过难关。

 

这天夜里,法印方丈和往常一样在禅床上静坐,忽然觉得身体懒懒的,意识有些迷糊,似醒似梦中,韦驮菩萨出现在面前,对他说:“明天一早有人送米来,快派人赶到江边去挑米。”法印方丈惊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有失戒律,急忙起身重振威仪,再入禅定,直到天色微明,才走下禅床,洗漱毕,就敲动云板,传众僧前来听话。


 

等到众僧到齐后,法印方丈双掌合十,默默祷颂一番之后,正声对大众说:“昨晚韦驮菩萨示现,让我们今早下山,到江边挑米。年老体弱者,留在寺里,年轻僧众随我下山去!”

 

这句话可把大家听呆了,有人大胆提问:“山下果真有米吗?” 

少年方丈镇定地道:“下了山就知道了。”

 

众人不敢违拗,分头去准备扁担、麻袋,有几个年老的本可以不去,为了 “走着瞧”看个究竟,也跟大伙一起下山凑热闹。一行一百多人,翻过灵源洞,浩浩荡荡沿着一条通往魁岐的小路下山。

 

刚走到半山腰,就看见江边已有一艘海船被一队官兵团团围住。

 

原来,这艘船是向暹罗国偷运大米的走私船。众所周知,暹罗平时不乏大米,兹因国王泰萨罗驾崩,众王子为争夺王位引起战乱,造成粮荒,米价暴涨,诱使沿海商贩,冒犯海禁,铤而走险,私运大米牟利。雍正年间,海禁极严,凡走私者,一被查获,就要问斩。

 

走私船于昨晚夜航入海之时,也就在方丈迷糊、韦驮天尊示现那段时间开始,海上骤然狂风大起,迫使走私船只得就近折入闽江口避风,不料被盘查哨发现,一直追到魁岐,在此停泊,接受检查。急难之时,米商脱口而出,说是运米前来施舍给鼓山涌泉寺的,云云。哨官哪肯相信,其实,米商自己也弄不明白,这些没头没脑的话是从何说起。正在盘问间,看见山上来了这么多手执扁担的僧众,就问:“米商说,事先没有和你们联系施舍之事,你们怎么知道来这里挑米?”

 

法印方丈回答:“此乃仰仗韦驮菩萨指引,所以才下山接米。”

 

那米商机灵得很,也凑上前插话:“是呀!我们在海中航行,突然狂风大作,大雾迷蒙,也是韦驮显灵指引我们进入闽江口的。”


 

哨官很信佛,听说韦驮显灵,也就不再追问,只得督促卸米。那米商保住了头颅不搬家,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也乐意护送大米登山,办理施舍手续,圆满功德。

 

大米一进门,等不及进仓,大伙就拥到韦驮像前答谢。只见韦驮混身冒着大汗,好像累得站不起身来。这就奇了,木雕的神像哪能冒出汗水呢?众僧惊异之余,一齐俯伏叩拜,高呼:“韦驮天尊,您太辛苦了!请休息吧。”

 

法印方丈乘此因缘,立即传寺内塑工,再塑一尊韦驮坐像,让他在大殿休息。这就是鼓山特有的“坐韦驮”来历。

 

鼓山韦驮菩萨显灵的故事,很快被传开了,登山瞻仰的人很多,施舍也跟潮水一般涌来,涌泉寺再也不愁没有粮食了。

 

法印方丈所立的韦驮坐像,“文革”初期被几个红卫兵破砸了;1988年,又重塑了一尊,仍陈列在大雄宝殿的东北隅。新塑的“坐韦驮”如常人一般高大,踞坐在一方岩石上,全身披甲,一手持杵,杵尖斜指地面,状似降妖伏魔。法印方丈所刺血书写的经卷,侥幸保存下来,现在仍由涌泉寺僧众保存着。

 

至于说到砸韦驮坐像的那几个红卫兵的结果,当地人都知道他们没有一个是得善终的。菩萨是慈悲的,菩萨不会惩罚人,但是,人自己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慈悲。慈悲与慈悲相应,才能感召祥和的人生,人心若恶念恶行,就只能是与地狱相应,由此感召的就是地狱的果报了。



鼓山韦驮菩萨显灵故事


清朝雍正十二年(1773年)间,鼓山涌泉寺的老方丈圆玉禅师因要协助朝廷编修《藏经》,无法管理寺院,于是他把最小的徒弟法印,推荐为涌泉寺方丈,是为第一百代主持。

  

法印是宁化人,姓李名象先,这一年年仅十六岁,自幼出家,刻苦好学,聪慧颖悟,但让这样一位毛头小子来管理一个四五百僧众的大寺院,一些资格老的僧人虽然心中不满意,因碍于是老和尚推荐,明里不敢吱声,背地里却都在看象先的笑话,象先正式就任方丈后,更加埋头钻研佛学,刺血写经,寺中大小事务,只交给别人,自已从不过问。

  

过了一段日子,管粮仓的僧人前来禀报,说寺内粮食只够僧众四、五天伙食了,让方丈及早想办法,象先这才着急起来,他派人下山购粮,但仍然不够寺内所需,急得象先拜了大雄宝殿的如来,又拜天王殿里的弥勒,最后他转到护法天神韦驮像面前,拈香祷告,心中求韦驮帮助渡过难关!

  

这天夜里,象先和往常一样在禅床上静坐,忽然觉得身体懒懒的,意识有些迷糊,似醒似梦中,韦驮出现在面前,对他说:“明天一早有人送米来,快派人赶到江边去挑米。”象先惊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觉得有失戒律,急忙起身盘足静坐,可是一颗心总是静不下来,忐忐忑忑一直到天色微明,才走下禅床,草草洗过脸,就敲动云版,传众僧前来听话。

  

等到众僧到齐后,象先双掌合十;默默祷颂一番,提高声调对大众说:“昨晚韦驮托梦与我,叫我们今早下山,到江边挑米。年老体弱留在寺里,年青的快去准备扁挑,跟我一起下山去吧。”这句话可把大家听呆了,有人大担提问:“山下果真有米吗?”

 

 


他很有把握说:“下了山就知道了。”众人不敢违拗,分头去准备扁挑、麻袋,有几个年老的本来可以不去,因为是属于“走着瞧”的,也跟大伙一起下山凑热闹,一行一百多人,翻过灵源洞,浩浩荡荡沿着一条通往魁岐的小路下山,刚走到半山腰,就看见江边已有一艘海船被一队官兵团团围住。

  

原来雍正年间,海禁很严,走私一被查获就要问斩。被围住的正是一艘走私船,偷运白米往暹罗国贩卖,暹罗平时不乏大米,因国王泰萨罗驾崩,众王子为争夺王位引起一场战争,造成粮荒。走私船航行途中遇狂风,只得就近折入闽江口避风,不料被盘查哨发现,一直追到魁岐,在此停泊受检查,米商惧怕杀头,编造谎言,说是运米前来施舍给鼓山涌泉寺的。哨官哪肯相信,正在盘问间,看见山上来了这么多手执扁挑的僧众,就问:“米商说,事先没有和你们联系施舍之事,你们怎么知道来这里挑米?”

  

象先急忙回答:“我昨晚梦见韦驮显灵,所以才下山接米。”

  

那米商机灵得很,也凑上前插话:“是呀!我们在海中航行,突然狂风大作,大雾迷濛,也是韦驮显灵指引我们进入闽江口的。

  

哨官也很信佛,听说韦驮显灵,也就不敢再追问,允许卸米,那米商保住头颅不搬家,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也乐意护送大米登山,办理施舍手续。

  

大米一进门,等不及进仓,大伙就拥到韦驮像前答谢。只见韦驮混身冒着大汗,好象累得站不起身来。这就奇了,土塑木雕的神像哪能冒出汗水呢?众僧惊异之余,一齐俯伏叩拜,高呼:“韦驮天王,您太辛苦了!请休息吧。”

  

象先立即传寺内塑工,再塑一尊韦驮坐像,让他在大殿休息。这就是鼓山特有的“坐韦驮”来历。

  

鼓山韦驮显灵的故事,很快被传开了,登山瞻仰的人很多,施舍也跟潮水一般涌来,涌泉寺再也不愁没有粮食了。

  

象先所立的韦驮坐像,“文革”初期被几个红卫兵破“四旧”砸了;1988年,特聘民间著名雕塑家陈世善重塑一尊。仍陈列在大雄宝殿的东北偶,新塑的“坐韦驮”如常人一般高大,踞坐在一方岩石上,全身披甲,一手持杵,杵尖斜指地面,状似降妖伏魔。象先所刺血书写的经卷,侥幸保存下来,现在仍由涌泉寺僧众保存着。


【福州鼓山航拍集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