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不想,事也成”的秘密!深度好文

 温柔的TIGER 2016-05-27

曹博士国际临床催眠治疗大师课-心得 美国哈佛大学高材生

 

其实在刚上完基础催眠班时,我并没有对大师课有多浓厚的兴趣。我也不太清楚大师课里会有怎样的内容。好像大师课主要是讲述高端心理治疗的手段和各心理学派系,更合适想要从事与心理治疗工作有关的人士。可是后来也不是知道为什么,我变的莫名其妙的,越来越期望的要来上大师课。我感觉到,大师课里有我需要的内容。但是我又同时默默的感到我还没有把入门催眠的基础打好,还没有充分准备好可以来上大师课。。。果然,在上完基础课后的一年里,都因为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我没成功来上大师课。 

 

终于今年在复训了基础催眠班后,我的潜意识算是给自己打了合格,也让我如愿以偿的来上大师课了。可是又非常的不巧(或恰恰是非常的凑巧),在上课的前一天我正好和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大吵了一顿。结果这次上大师课是我这几次来上课程当中,情绪最不稳定的一次。开课时我就觉得状态不太好,前天晚上没有睡好,听课时还被拉去打工作上的电话会议。我在课程中看到一个画面,或听到一个声音,都会让我回忆起吵架的内容,和钩起那偏激的情绪。我在课程中变的喜欢顶撞,抬扛,反驳,和用尖酸刻薄的角度评论;而且我越是感到极度的焦虑,就越需要随时被关注。有时我也会觉得很嗨,可是下一刻因为某种刺激,我的情绪就突然一落千丈。好像一只刺猬一样,我就是觉得哪里都不对劲,看什么都不顺眼,什么都厌恶。



 

直到课程结束我回到家里开始梳理心得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些情绪就是潜意识给我在这次课程中安排的功课,连接到了课程的每一个章节。课程中的一切细节–从开课时间到课中的同学到互动的练习都太恰当了,都奇迹般的仿佛是命运刻意安排的一般。

 

年龄回潮 

 

课程中的同学让我在年龄回潮练习中想起了成长中的一些经历。我第一次发觉和惋惜,原来我的真心朋友竟然那么少。从中学开始,我都是通过与同学们攀比来建立我的自我价值。我想,我现在很多的困境来源于成长时那种需要靠攀比来感到有自我价值的心态。我与周围所有的“朋友”都是一种虚伪的状态 。。。表面上是朋友可是内心里只想要把他们比下去。 在我的印象中,成长中在我周边的人都是采用了这个模式。我回想起高中时的两个最“亲近”同学时,我很愧疚。我们之间竟然都是斗争,猜疑,和妒忌。。。最终变成互不联络。而在踏入社会后这个模式又在我所有的关系中一次又一次的复制,竟然从来没有改变过。

 

在时间回潮中我意识到,在这种关系模式的背后是一种深度的自卑。我随时需要把别人比下去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可是我又没有自信去直接正大光明的与别人竞争。我突然想起一个遗忘已久,貌似很微小的事件:在大学找工作面试时,我在等候区碰到了一个非常优秀,我很羡慕的同学。 她和我聊天问我是在面试哪一家。我当时是去面试一家顶级的咨询公司,可是我怕要是面试失败了会很丢人,而且我不想让她知道我的职业规划。所以我撒谎说了一个一般的企业。可是我话音刚落,我的面试官就到等候区报了我的名字和面试公司。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这个同学深入来往了。



 

我想,小时候身边的人都是采用了这总明合暗斗的关系模式,也是因为在美国的华人圈,大家心底里都是自卑和没有安全感的。

 

也只是从这几年起,在回到亚洲工作后,我才慢慢的开始建立自信。在学习催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会更敏感的察觉到身边的人的需求。以前我会把这种需求当作一种负担,甚至会以为他们是在利用我,会鄙视他们的软弱,会觉得反感。在基础课程中的前世催眠中博士曾对我有点拨,在利用与被利用之间 ,倒底哪方是收获最多的。。。当一个人没有了任何价值时他也不会再被利用。。。如今我会更愿意去帮助别人,与别人分享,为别人付出我的时间与努力。

 

各种识人技巧

 

再谈谈以催眠为基础的各种有趣的识人技巧。  

 

我从小就有个随时摸头发的习惯,一直都改不了。别人会以为我摸头发是因为焦虑或想要被关注什么的,可其实我随时都喜欢摸头发。大师课中讲到,每个人在六触中是通过一个主通道来感受这个世界并与世界连接,而与一个人最直接和有效的沟通是通过他的主感通道完成的。



 

博士对于班上所有学生的主感通道做了推测。我发现我摸头发因为我是一个通过触觉感受世界的人。所以每当我压力大需要放松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泡热水澡。当我在对话中有困难表达什么东西时,我会不知不觉的的添加很多手势。我与不喜欢的同学出去玩回家后皮肤上会起小红疹。学钢琴时,我是主要通过手上肌肉的记忆,而不是通过音律,去背曲子的。我用的钢琴从来不调弦也不影响我练习,可是我第一次表演失败,犯错误时,手指在键盘上的感觉我始终记忆犹新。

 

或许不幸的是,在我成长中,触觉又是最被压抑的通道。小时候家里人很少拥抱,还经常在母亲歇斯底里发脾气时毫无来头的挨打。我逐渐的关闭了触觉的通道,以为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可是同时也失去了与世界连接的能力。

 

直到复训催眠基础班时,我才开始重新打开六触去体验这个世界。同时,我也学会去更多关注与理解别人的主感通道。以前我工作上很不喜欢给别人打电话, 哪怕一分钟的电话对我来说,都仿佛耗费了巨多的能量;能用邮件沟通的事情,我从来都不会打电话,而别人给我打电话讨论时,我都很不耐烦。上大师课后,我明白了以听觉做主感通道的人是主要以谈话沟通的。我发现我会更主动的给别人打电话,这也使我工作变得更顺利了。还有,以前我总觉得微信朋友圈里整天贴食物照,对食物要求极高的人都很无聊。可是现在我理解这些人是通过味觉来体验世界的。还有那些以貌取人,追求艺术的人,那是因为他们在通过视觉来体验世界。我觉得能够有这么多的方式来体验世界很美好,我也希望让我的六触通道都变得更发达,可以像他们那样体验到我之前从未有过的感受。



 

课程中还讲到了各种其他有趣的识人方法。比如怎样通过一个人的发型,衣服的颜色,来判断他是偏理性还是偏感性的。比如怎样通过一个人眼睛的转向来判断他是否在说谎。这个技巧我与朋友测试也观察过,挺准的。

 

心想事成的奥秘

 

心想事成的奥秘是我在大师课上最想学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对于一个电影的分赏析和课程里的练习来讲解的。其实这个电影我之前已经看过不止一次,也很认真的读过相应的书。可是这次重温这部电影时我却发现我之前,忽略了心想事成法则后最关键的前提–那就是我必须首先达到一个高能量的状态。 这种高能量就是在好的心情和情绪下潜意识达到的一种频率。 而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和力量会不知不觉的随时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从而时刻引导着我们经历的人和事。电影通过了一个貌似最微不足道的事件–早上起床时撞痛了脚指–讲解了一些自己都观察不到的情绪对未来的影响。在学习催眠前我还是处于一种僵尸状态,对自己的情绪和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毫无察觉; 所以我会觉得心想事成的法则时灵而时不灵。

 

现在回想起来,开课前几天我和好友大吵一架是极好的安排。 它通过夸张了我的情绪,让我关注到我情绪时时刻刻的起伏。大部分课程中,我的情绪一直在哭与笑,和绝望与希望,的极端中徘徊。即使当我意识到低落情绪对我潜意识的负面影响,我也无法控制我的情绪。情绪只能被释放,被疗愈,被转化。它很难被控制,因为大多数的控制只是一种打压,会使得它变本加厉的反抽。即使我受到电影的启迪后,努力的转化我的负面情绪,我还会随时因为各种小的事件,受到刺激立刻被打回原形。



 

我曾发现过一个神奇的冥想录音。在黑暗,无助,不顺利的时候去听那十分钟的冥想录音会让我的一天突然变得更顺畅和快乐。现在我理解了为这么这段录音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其实,这段录音本身只是引导我去想一些周围美好的事情,不过重要的是,通过听这个录音我焦虑的情绪可以得到释放,我的内心可以恢复宁静与祥和。若是一个人能够大部分时间保持一个高能量的状态,那么好事情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在他身边。我想,这就是所谓“心不想事也成”的境界。

 

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每次上完催眠课程都会有好事情发生–因为课程中的疗愈清理了我的负面情绪,让我达到一个极好的状态。这也是催眠基础课的核心理念。我也理解了为什么上完课后过了一段时间我又会遇到困境–因为负面情绪会像垃圾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随着各种事件和挫折而累积。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疗愈和清理这些负面积累的过程。 这个持续的过程也可以被称之为修行。我想大多数的修行法门,比如冥想,静心,太极,打坐,瑜伽等,最终都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然而对我而言,一个既简单又有效提升能量的方式就是催眠基础课中深化体验六触的练习。

 

课程的最后一天早上,我来上课打车出发晚了又碰到严重堵车。平时我会焦虑担心会迟到,可是我想到这是运用“心想事成”法则的一个好机会。于是一路上,我都告诉自己我会准时上课,并想象着自己9:06走进教室的场面(课程安排是9点开课)。最后我是9:10到的而且我到时还没有开课。虽然比我想象的晚到四分钟,可是以当天的路况和我出发的时间,已是非常顺利了。

 

。。。



 

其实当我全身心的投入去察觉与感受,我会发现很多“奇迹”与巧合。每次上完催眠课程后,都是我能量达到最高状态的时候,所以这些巧合会额外的明显。我还在惊叹这次上课前后的各种巧合–上课前与朋友的争吵让我对情绪的觉察,课程上的同学为我年龄回潮的引导,同学们自然而然的形成的一种能量场,以及前几次课程为这次内容的铺垫。。。一切都是非常巧妙的安排。

 

上完课后一点很小的事件或词语都会对我有良多的启发。我也真的会感受到心不想事也成的境界,比如谈判很久的项目上对方会突然让价,好久不见的朋友会主动来帮助我。。。我无法用逻辑去证明那种境界,我也无法对它招之则来,但是我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同时,每次上完课程后,我对催眠的信念又会经受考验;我会遇到挫折让我坠落,甚至质疑所学到的这一切。那时我会努力的回想起,在高能量状态下的那种感觉,我会尽量放下大脑只去体验当下六触那细腻的感受,我会去运用心想事成的法则。于是,我继续的在阳光明媚的“心不想事也成”状态与坠落后的低能量境界中徘徊,视图着将每一次坠落改变成一次去到更高能量境界的跳板。我想,这或许就是成长的过程与历练。

 

美国哈佛大学优秀生 2016-4-曹博士国际临床催眠治疗大师课学习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