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蛛蝉(蝉蜕)的应用[附药·蝉花]——朱良春

 乐山有大佛 2016-05-27
             [荫物基源]
  蛛蝉为蝉科昆虫黑炸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的全虫,其蜕壳叫"蝉衣"(或作蝉蜕、蝉退),其幼虫在羽化前为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的分生孢子寄生而死亡的带菌干燥尸体,叫"蝉花",均入药用。南方各省均产。蚱蝉味咸而甘,性微寒;蝉衣则无气味而性微凉。人肺、肝、肾三经。
[本品功用]
  炸蝉早在《本经》即有记载,说它能治"小儿惊痈夜啼,癫病寒热",而入药实则先于蝉衣,但后世多习用蝉衣,而不用蚱蝉,淹没其功,殊为可惜。一般散风热、透疹痘,固以蝉衣为胜;但祛风定痉,则以炸蝉效宏。凡是因风、因痰而生热,因热、因恐"而致痉,因惊、因痰而为痈、癫的证候,用之都有疗效。其所以奏效之理,诚如邹澎在《本经疏证》中所说:以其疏泄,致"阴中之清阳既达,裹撷之秽浊自消"。民间常于螳螂攫食蚌蝉时捕之(阴干),用于防治小儿脐风,这是因它与螳螂都有定痉止搐作用的缘故,又取炸蝉以火烤熟食之,可治慢性失音。
  蝉衣体气轻虚而性微凉,擅解外感风热,并有定惊解痉作用,为温病初起之要药,清代温热学家杨栗山氏称其"轻清灵透,为治血病圣药",有"法风胜湿,涤热解毒"之功,故《寒温条辨》治温热病的主要方剂中,有12首均用之。蝉衣疏散风热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对体温调节中枢的异常兴奋性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通过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使散热增加,从而使体温趋向正常,它不仅能法外风,又能熄内风,而达到定惊解痉的作用。又善透托疹瘤,凡麻疹、水痘等之应发而不发者,用之可促其透发。但若热邪已深入营血,如各种热病发生的出血斑,无论隐显与否,均必须应用大剂凉血解毒之品,倘误用蝉衣逆而透表,则反耗气动血,致斑益多,病愈剧。再如邪已从火化,不拘上结为肺热叶焦,或下结为热结旁流或燥矢,此时更不当发疹,误用则病益甚,必须慎之。
  又《银海精微》谓本品能法风散毒,消退目翳,止泪散邪,故在治疗肝热目赤肿痛、蟹睛疼痛、白臀遮睛、目蒙生错等症的方剂中,用之者达十余首之多。可见本品对各种目疾,亦有疗效。
各家本草对蝉衣均未有"利小便"之记载,独张锡纯氏述及。证之临床,确有效验。据近年来报道,用蝉衣配合苏叶、益母草治疗慢性肾炎,对减少尿蛋白有一定的作用。这又是一个新的发现
  蝉衣配蛇退,能治癫癣疹瘾之僵痒;与胖大海组成"海蝉散",可用治肺热声哑之候,又常与僵蚕合用,以增强疏泄风热之力。以此二味复入钩藤、全蝎,则善治肝热风动之痉挛抽搐;复入菊花、薄荷、白漠黎等品,又是治瘾疹焮痒,风热表证的效力;复入杏仁、贝母等,又可用治百日咳。
[现代研究]
  蝉衣含有大量甲壳质等成分,能降低横纹肌紧张度,使反射迟钝,并对交感神经节的传导有阻断作用,故镇痉定惊之功较为显著,破伤风等症多用之。近年来还证明它具有抗心绞痛的效能。
[用法用量]
  在炮制方面,习惯上都主张去头足。但据动物实验证明,蝉衣之头足解热作用明显;蝉衣身的止痉作用最强,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所以蝉衣用于疏散风热及镇静时,无必要去头足;而用于抗痉厥时,则以去头足为宜。
  凡无风热或表虚多汗者,忌用蝉衣,一般煎剂作透表托疹之用时为3~6克,但作法风定惊之用者,可增为15~30克。散剂则应减用其量。
[病案举例]
1.营养不良性水肿
任××,女,42岁。慢性腹泻一年多,近三月来经常面浮足肿,有时腹膨,形体消瘦。尿检无异常。苔薄白质淡胖,脉细软。此脾虚不能制水之征,属之"营养不良性水肿",予蝉金散,另用棉花秸根一株,艾叶9克煎汤送服。药后尿量增多,浮肿渐退,三日悉平,予参菩白术丸调理而安。
2.百日咳:
  这是一种顽固的痉咳,一般用"顿咳散"疗效较好;处方:蝉衣、僵蚕、前胡各6克,生石膏、杏仁、川贝、海浮石各4.5克,六轴子、北细辛、陈京胆各1.5克,研极细末。每次一岁服0.3克,一日可服4~5次(间隔3小时),白糖开水送下。一般连服二日后可见缓解,五、六日后可渐向愈。
[病案举例]
  尤××,女,6岁。患百日咳十余天,面微浮,咳呛陈作,作则面红气促,涕泪俱出,有时呕吐,经治无好转。给服顿咳散,每次2克,一日四次;翌日瘥减,五日而愈。
3.脱肛:
  用蝉衣研末,以香油调成糊外搽患部,缓缓纳入。一般数次可愈,体虚者需服"补中益气丸"以巩固疗效。
4.乙脑后遗症之失音:
  沈阳市传染病院使用"通窍发音汤"治疗此症,治愈率达85%以上,处方:蝉退、富蒲、寸冬、天竺黄各12克,桔梓、元参、甘草各3克:生地、连翘各15克,炒山栀、射干各6克,竹茹30克,用水煎至240毫升。成人每服80毫升,每日三次。小儿酌减。此方具有通窍利咽,养阴调肺、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本症颇为确当,值得学习使用。
5.对口、搭背初起:
  对口、搭背属于"痈"的范畴,故对口又称"颈痈",搭背亦称"背痈"。多由湿热蕴蒸,气血凝滞而致。初起未化脓时,用蝉衣、蜈蚣等分研细末,蜜或醋调敷,每日换药一次,连用数日可消。因为蝉衣善于法风胜湿,涤热解毒,配以蜈蚣之开瘀化毒,其效自著。
6.哮喘
  某些哮喘与尊麻疹均为过敏性疾病,故在治疗上有其共同之处。单方,"法风定喘丸":蝉衣45克,黄荆子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幼儿酌减),日三次,收效甚好。作者曾制用;颇感应手。发作时服量可增至9~12克,不发时可以小剂量,每日三次巩固之。因为蝉衣不仅有疏风清热之功,且有镇静解痉及抗过敏的作用;而黄荆子既能止咳法痰、解痉定喘,并有解表散热、镇静止痛之功,放对此二症均有效。
7.角膜斑翳
  角膜炎多由肝经风热上扰所致,经常反复发作,每致遗留给膜;宜养阴柔肝,清热散风,和血退翳,可用加减"拨云退翳丸"。处方:川芍45克,蝉衣、菊花、密蒙花、蔓荆子、木贼草、椿实子、荆芥穗、地骨皮、蕤仁肉、黄连、甘草各15克,生地、妃子各30克,研未,蜜丸如梧子大。每服6克,日二次。体虚者兼服"补中益气汤"或"杞菊地黄丸"。
[病案举例]
  张××,女,24岁,农民。五岁时患麻疹后,右眼遗留角膜白斑;视力很差,仅见眼前手动。苔薄质微红,脉细弦。予拨云退翳丸一料,药未尽剂,视力即提高到1.2;嘱其服完后,继服杞菊地黄丸巩固之。
8.痔疮
  每日用蝉衣七只,胡桃七枚,炙存性为未,黄酒冲服。连服7~10日。适用于内痔痔核肿痛。其方义为:蝉衣善人血分,能法风胜湿,涤热解毒;助以黄酒之活血散瘀,即能消肿定痛;胡桃补肾润肠,有利于痔疾之恢复。
[病案举例]
  刘××,女,39岁。宿有便秘之患,因经常努责,而引起内痔痔核坠痛,排便时更甚,颇以为苦。因惧手术,要求服药内消。即予上方试服,三日见效,八日而愈。
  又山西省运城人民医院介绍了"蜕散"治痔法,即用蝉蜕、僵蚕粉各33克,分成15份;每晨取鸡蛋一枚,在一端破一小孔,纳入上药粉一份,以胶布封口,蒸熟;每日早晨空腹服一个,共服15天为一疗程。
[病案举例]
  王×,男,51岁,住院号59634,住运城。因动脉硬化、肠胇病、痔疮入院。检查肛门红肿,搔痒,3点处有一混合痔;采用上法服一疗程,复查时痔核消失。此后又治15例,效果均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9.过敏性疾病
  王锦云氏用"麻黄蝉衣汤"治疗寻麻疹、湿疹、药疹、漆过敏等39例过敏性疾病(其中37例治愈,l例进步,1例效不显),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处方:麻黄4.5克,蝉衣,浮萍各6克,槐花6克,黄连、甘草各3克。将上药加水1200毫升,煎成400毫升,经纱布滤过后为一煎。将剩的药渣再加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经纱布滤过为二煎,再将一与二煎混和均匀后,等分早晚分服。
[病案举例]
  杨×,男,22岁,干部,住院号15946:于1958年9月5日入院。主诉全身出疹子已七夭余,发病前无明显诱因。疹子首先由前臂开始,继向全身蔓延;疹子呈粟粒般大红色丘疹,质稍硬而有奇痒,伴有黄豆大的水疱,周围有红晕;部分有黄褐色结痴及金黄色渗出液。周身尚有轻度浮肿。入院后服加味麻黄蝉衣汤,连服五剂痊愈出院。
10.矽肺: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大量二氧化末而引起的慢性职业病,所谓"石痨"、"煤工肺痨",就是本病最早的命名。其主要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咯痰及进行性气急,均因粉尘沉积肺络,阻塞气朾,肃降失常而致。一般治疗颇难奏效。兹举用蝉衣等组成的治疗矽肺的验方一首,供临床应用参考:地黄30克,白芨、蝉衣各18克,防己12克,荆芥、甘草各6克,每日煎服一帖。
11.囊虫病:
  囊虫病是由链状绦虫的幼虫(囊尾蝴),寄生于人体某一组织而引起的病变,其中脑囊虫病发病率最高,约占本病的80%以上;而其包囊多位于皮质运动区,所以癫痈发作最为常见。洪作范氏遵循以痈为标,以虫为本的辨证法则,拟定了"囊定痈散",具有熄风定痈、杀虫消囊的作用。经治9例,痊愈6例,显著好转3例。
  处方:蝉蜕75克、全蝎50克、甘草25克、琥珀20克、朱砂15克、冰片5克(后下)共研细末。每服3.5~5克,日服2~3次,白开水送下。
[病案举例]
  陆××,男, 27岁,工人。
  病史:既往有绦虫史,于1971年继发囊虫病,去沈阳医学院先后两次,经该院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囊虫病"。投服中西药物,病情未见改善,至1973年来院就诊。
  2月11日初诊:自诉半年前抽过一次,近一个月又抽过一次,有时感到呆倦少神,嗜眠,欠睡就头晕,全身不适。平时有较明显的自觉症状,全身疲乏无力。
  检查所见:左臂皮下有少数散在囊虫结节,质硬,推之移动(不红不肿不痛,大小不等。脉沉缓无力,舌质淡红无苔。神情倦怠,形气略减。证属脏腑不实,脾胃俱虚,而其抽搐之发生,则由于囊虫入脑,致使脑部的脉络郁阻而成。急则治标,予消囊定痈散一料,常规眼用。
  3月2日次诊:药后,癫痫未见发作,皮下囊虫结节渐小渐少,部分消失。脉缓神充,舌淡无苔,原方再进一剂。
  至1977年4月追访,得悉该患者服完第二料药后,皮下囊虫结节消失。癫痈己四年未发作。至于精神倦怠、头晕、嗜眠等证已复常态,恢复工作己有四年之久。
疹出不透
  蝉退3克,芫荽、浮萍各9克,荆芥6克,水煎服。并可煎汤趁热外熨。
[附药·蝉花]
  蝉花味甘性寒,功能疏风热,定惊搐,并能明目散臀。配合钩藤、白芍治小儿夜啼;配合炙全蝎、炙僵蚕、广地龙,治惊痈抽搐;配合密蒙花、谷精珠、菊花,可明目散臀。用量3~6克。
[按语]
  僵蚕与蝉衣虽均有散风泄热、定惊解痉的作用,但僵蚕兼有化痰消坚、解毒疗疮之功,而蝉衣又兼有透疹止痒之效,为二者同中之异。
[临床应用]
1.小儿惊搐
  (1)定惊散:胆星。胡黄连、全蝎、羌活、天竾黄、琥琅、防风、黄芩、天麻各4.5克,焦山桅、般龙齿、连乔各6克,川贝、大黄、煅磁石、僵蚕、代储石、煅青礞石、煅石决明各9克,飞朱砂15克。共研极细末,分装于30只活蝉腹内(不去翅足),线扎紧,挂廊檐透风处阴干;焙研为极细末,然后加入麝香1.5克和匀,以瓷瓶密封。二岁婴儿每服0.7克,一日三次;三岁以上小儿按年龄递加,每岁加0.15克。此方功能法风化痰,泄热定惊,可治小儿食滞不化,感受风邪,以致发热有汗不退,频发惊搐,角弓反张,歧视或上视,咂唇、弄舌、撮口等症。
  (2)小儿惊风退热散:蝉衣60克,鸡内金、天竺黄、勾藤各12克,陈皮9克。共研细末,瓶贮备用。一般二岁左右每服1克(或每公斤体重0.1克),日三次。能解热定惊,化痰和中,可治小儿惊风,发热,消化不良。
[病案举例]
  黄××,女,4岁。风寒外袭,食滞内阻,壮热三日,有汗不解,面赤气粗,呕吐,烦啼不安,入暮惊搐频作,咂唇弄舌,二日未更衣。苔白腻中后微黄,脉滑数,指纹青紫,已透气关。此邪滞互结,蕴蒸主热,热盛生风,而致惊搐。于定惊散三包,每服一包(1克),一日三次。服第一包后,神烦即较安,呕吐亦缓;嗣服第二包,得畅便一行(量甚多),面赤退,气粗平,神疲欲睡;晚服第三包,酣然入睡,热势渐平,不再惊搐。后调理而愈。
2.破伤风:
  (1)傅青主氏治破伤风,创有"蝉衣酒"之方。即:净蝉衣15~30克,以黄酒三两加水煎服;或以蝉衣炒研,每服9克,黄酒送下亦可。临床观察,症势轻者有效,剧者需加全蝎、僵蚕、制南星、天麻等始妥。
  (2)治疗破伤风经验方:蝉退、全蝎、僵蚕、羌活、防风、制川草乌、白附子、天麻、白芷、胆星、大黄、半夏、甘草各9克,蜈蚣三条,水煎得450毫升,一日分三次服,每日一剂。另琥琅、朱砂各3克,研细末,分三次随汤冲服。轻型一般需3~5剂,中型5~7剂,重型7~10剂。7剂以上视情况可不用朱砂,腹泻甚者去大黄。北京首都医院外科自1964年起采用此经验方,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迄今为止共16例,无一例死亡。此方有镇静。法痰、退热等作用。其优点为破抗用量少,镇静剂用量少,气管切开少,护理简便,病人痛苦少,治疗方法较之过去大为简化而效果更好。
水肿:
  凡浮肿病或风水等症,可用"蝉金散"方:蝉衣、鸡内金、车前子等分研末;每服6克,一日二次,开水送下,能利水消肿。1961年曾用此治疗营养不良性浮肿病,肿势消退甚速,但体质虚弱者不够巩固,后加用棉花秸根(甛黄芪可代用之),艾叶、赤小豆等,则收效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