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是一次孤獨的遠行

 青木森森 2016-05-27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断问自己:“修行到底爲了什麽?”这个问题似乎永远没有统一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修行到底爲了什麽,这也许不叫无欲,只是暂时不知道修行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麽。修道成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也许,修行了,只是让自己活得更明白。爲了活得更明白,唯有带着信仰上路,去完成这一次孤独的远行,而且永远无法回头。

  

  我们总喜欢追寻生命的意义,因此,修行就成了追寻生命意义的终极方法。我们也知道,修行需要放下很多,竭尽全力将心修空,而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克制自我,越想修空,越感觉思绪万千、念头此起彼伏。也许,这种充满慾望的修行连入门都算不上,更可况修成大道呢?要修成大道,我们甚至连修成大道的慾望都不能有,否则无法提升自己的灵魂能量。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传说,我们也未曾亲眼目睹白天得道飞升的真正的仙人。那是不是就不用修了呢?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遭遇,令我们在慾望的汪洋里沉浮,然後经历一世又一世轮回,永无休止。每一世的遭遇成为下一世的缘起,然後出生、长大,结婚生子,去结一段又一段缘分。人是欲界的低级动物,若不放下慾望,我们连高级的算不上,又何必奢求修道成仙呢?修道成仙需要经历多少劫难,若我们掰开手指细算,估计得等到无数世之後才能算清与仙界的距离。这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因此,最高明的做法就是:只管修行就好,不必在意我们是否真能修道成仙,也许,这才是修行的根本法门。

  

  修行,不是爲了证明什麽,更不是爲自己找一个让自己看起来高尚的噱头。放眼周遭的世界,似乎已经变了。或许是因缘感召,似乎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修行了,一问便被告知修这宗那派的,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然而,一旦名利现前,却显得比俗人还俗,这样的修行就偏离了方向。这种修行连信仰都算不上,更不必谈修行了。因此,选择了修行,就选择一种自讨苦吃的生活,因为苦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老子说,道在低处。而生活中修行,我们往往无法将自己放低,这是修行的一大障碍。唯有不把自己当回事,才能真正的底,然後才能海纳百川。

  

  人生是一场修行。喜怒哀乐本为人生常态,但对于修行人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就修行本身来讲,要做到不喜、不怒、不哀、不乐,确实很难。不是我们不够淡定,而是缺少淡定的条件。这个时候,克制自我是红尘中的修行人必须采用的方法。修行中,首要克制私欲,也即是戒,然後做到无我,只有这样,我们的心量才能慢慢放大,让自己不受慾望的束缚,才能将心腾空。刚开始,控制自我是很痛苦的,因为自我克制意味着抛弃那些固有的陋习。不过,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修行是一个内求清净的过程。《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这是修行的基本状态。唯有虚极方才得到真静,而真静是修行的必经关卡,通过“静”这道关卡,我们才能进入玄妙的大道。由此看来,世间修道者多如牛毛,而成道者却如凤毛菱角。很多人穷其一生修行,却连静这道门关卡都通过不了。这又是何等地悲哀。

  

  修行,就不能在乎别人的眼光。平常人总是活在别人的眼里,自己的心绪随着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而飘忽不定。修得好时,一旦被别人褒扬称赞便喜不自禁;遇到坎坷,一旦被别人奚落贬低便一蹶不振。这不是修行的法门,我们往往需要反观自照,时时警醒,以便让自己的修行功夫有所长进,切不可因为别人影响了自己的修行。

  

  当然,适才所讲的是修成大道的一些思路,并不是说修行就必须不断经历苦难、不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要果真如此,便没有人修道了。所以,当我们开始了修行,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会有所变化,福报也会越积越多,生活也会不断改善。因此,选择了修行并坚持不懈,至少可以获得完满的人生,使此生不惑,这是上天对修行人的回馈。不过,拥有智慧的修行人总是不断舍弃、放下,因此可以不断积累福报,最终有所成就。要修成大道,苦修苦行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有时候,修行是一次孤独的远行。修行中,我们不断被怀疑、看低、嘲笑、误解、打击,甚至被辱駡。这些都是魔障,若我们连这些魔障都克服不了,修成正果也许永远只是空想。

  

  【文/龙泉道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