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学道教丨修行, 是一次孤獨的遠行【立秋】

 文成天命 2018-07-02

很多時候,我們會不斷問自己:“修行到底爲了什麽?”這個問題似乎永遠沒有統一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修行到底爲了什麽,這也許不叫無欲,只是暫時不知道修行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麽。修道成仙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也許,修行了,只是讓自己活得更明白。爲了活得更明白,唯有帶著信仰上路,去完成這一次孤獨的遠行,而且永遠無法回頭。



我們總喜歡追尋生命的意義,因此,修行就成了追尋生命意義的終極方法。我們也知道,修行需要放下很多,竭盡全力將心修空,而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克制自我,越想修空,越感覺思緒萬千、念頭此起彼伏。也許,這種充滿慾望的修行連入門都算不上,更可況修成大道呢?要修成大道,我們甚至連修成大道的慾望都不能有,否則無法提升自己的靈魂能量。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傳說,我們也未曾親眼目睹白天得道飛升的真正的仙人。那是不是就不用修了呢?



人生在世,總有種種遭遇,令我們在慾望的汪洋里沉浮,然後經歷一世又一世輪回,永無休止。每一世的遭遇成為下一世的緣起,然後出生、長大,結婚生子,去結一段又一段緣分。人是欲界的低級動物,若不放下慾望,我們連高級的算不上,又何必奢求修道成仙呢?修道成仙需要經歷多少劫難,若我們掰開手指細算,估計得等到無數世之後才能算清與仙界的距離。這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因此,最高明的做法就是:只管修行就好,不必在意我們是否真能修道成仙,也許,這才是修行的根本法門。



修行,不是爲了證明什麽,更不是爲自己找一個讓自己看起來高尚的噱頭。放眼周遭的世界,似乎已經變了。或許是因緣感召,似乎身邊很多朋友都開始修行了,一問便被告知修這宗那派的,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然而,一旦名利現前,卻顯得比俗人還俗,這樣的修行就偏離了方向。這種修行連信仰都算不上,更不必談修行了。因此,選擇了修行,就選擇一種自討苦吃的生活,因為苦本身就是一種修行。老子說,道在低處。而生活中修行,我們往往無法將自己放低,這是修行的一大障礙。唯有不把自己當回事,才能真正的底,然後才能海納百川。



人生是一場修行。喜怒哀樂本為人生常態,但對于修行人來說,是一種挑戰,因為就修行本身來講,要做到不喜、不怒、不哀、不樂,確實很難。不是我們不夠淡定,而是缺少淡定的條件。這個時候,克制自我是紅塵中的修行人必須採用的方法。修行中,首要克制私欲,也即是戒,然後做到無我,只有這樣,我們的心量才能慢慢放大,讓自己不受慾望的束縛,才能將心騰空。剛開始,控制自我是很痛苦的,因為自我克制意味著拋棄那些固有的陋習。不過,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修行是一個內求清淨的過程。《道德經》說:致虛極,守靜篤。這是修行的基本狀態。唯有虛極方才得到真靜,而真靜是修行的必經關卡,通過“靜”這道關卡,我們才能進入玄妙的大道。由此看來,世間修道者多如牛毛,而成道者卻如鳳毛菱角。很多人窮其一生修行,卻連靜這道門關卡都通過不了。這又是何等地悲哀。

修行,就不能在乎別人的眼光。平常人總是活在別人的眼裡,自己的心緒隨著別人的眼光和看法而飄忽不定。修得好時,一旦被別人褒揚稱讚便喜不自禁;遇到坎坷,一旦被別人奚落貶低便一蹶不振。這不是修行的法門,我們往往需要反觀自照,時時警醒,以便讓自己的修行功夫有所長進,切不可因為別人影響了自己的修行。



當然,适才所講的是修成大道的一些思路,並不是說修行就必須不斷經歷苦難、不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要果真如此,便沒有人修道了。所以,當我們開始了修行,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會有所變化,福報也會越積越多,生活也會不斷改善。因此,選擇了修行并堅持不懈,至少可以獲得完滿的人生,使此生不惑,這是上天對修行人的回饋。不過,擁有智慧的修行人總是不斷捨弃、放下,因此可以不斷積累福報,最終有所成就。要修成大道,苦修苦行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修行是一次孤獨的遠行。修行中,我們不斷被懷疑、看低、嘲笑、誤解、打擊,甚至被辱駡。修行本身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是一次孤独的远行,只是因为个人的性格与长短不同,所面对的难点不同而已,最终,能大成者,得道相同,感悟相似。這些都是魔障,若我們連這些魔障都克服不了,修成正果也許永遠只是空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