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哪次选择不重要,也没有哪次能决定你的一生

 霸王龙勇士 2016-05-27

人生的选择和考试不同,每次选择都没有标准答案。它永远和你的个人目标、愿望息息相关。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别人提供的选择无非是别人的判断和建议罢了,最终的选择还要你自己下决心。

文/ 温言

我的高考生涯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估分那天的情形仍历历在目。由于知道自己没有发挥好,所以我完全不敢估分,而遣了心理素质强大的母亲大人去预估。在她估分期间,我一个人坐在床上角落里,抱着枕头默默地流泪,心如刀绞。我妈一边估分一边安慰我说:“没事儿! 全国那么多所大学呢,上哪个都不错的啊。”

这句话正中我的痛处,我失声大哭,恨自己太过紧张以至于没发挥好,就要和所有美好未来失之交臂,人生再没机会了!

没想到估分后发现成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很多”蒙”着选的答案居然还蒙对了.在老师的强烈支持下,我填了北大的国际关系作为第一志愿,顺利录取后,本科毕业又留学转商科读研。回来进了500强公司工作,跳槽升职,结婚生子,出书写文章,每一步循规蹈矩,看似非常顺利。

然而,随着人生在看似顺利的路途上一步步展开,估分那天痛哭的情形却始终历历在目。

当初并未料到的是:看似每次选择都顺遂人意的我,从未在工作领域中取得过任何惊人的成绩,沦为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员,心中不曾有过任何恢宏的人生愿景,过着平淡而满足的生活。

而当年高考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的朋友和同学们,有的开公司成了年轻富豪,有的拿到了上市公司的股权,在三十岁不到就获得了经济自由,还有的因为早早结婚生子买了几套房子,如今过上了家庭主妇的悠闲生活……

当年高三毕业时大家的境遇千差万别,选择也大相径庭,但在毕业十年后,大家都过上了还算不错的生活,可谓殊途同归。可见我当年的泪真是白流了!——人生本就不会因为一次考试而完蛋,哪怕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只要考试之后还有漫长的时光在等待,生活就不会断绝出路,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成功可能性。

今天年轻的毕业生们面临的情况,较之十年前更加复杂和日新月异。

科技不断更新迭代,房价骤然上升,全国人口开始大规模迁徙流动,高考人数在逐年下降,出国留学和留学归国人数在稳步上升,互联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从鼓励大学生读研到呼吁大学生创业……我们正处于眼花缭乱的机会和抉择当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直接地面临着诱惑和抉择的患得患失。

对于这种迷茫,其实无须太过焦虑的。从我和朋友们的真实人生可以看出,即便在十年前选择相对少、信息流动相对缓慢的时候,时间一样可以把不同起点的人带至他们所期望的高度。在十年后社会更加包容且多样化的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目标明确地坚持走下去,都不会比预期差太多。

我以前做教育推广工作的时候,常有一脸焦急的学生,扑过来问:“老师,我今年大三,去留学好吗?”

“老师,我毕业后是应该先读研?还是先找工作、工作两年后再出去?”

“老师,学完以后我能找到实习工作吗?”

面对这些问题,我常常会反问对方:“你以后想做什么呢?”

“你的职业规划大致是怎样的?”

“你是希望在国内发展,还是你其实不在乎地点、更关心机会?”

可是那些提问者却都回答不上来,他们最常见的回答是:“我还没想好。”

没想好其实就是没有想。

如果他们提前思考过这些问题,有起码的判断,就根本不会提出这些笼统抽象的问题。

人生的选择和考试不同,每次选择都没有标准答案。它永远和你的个人目标、愿望息息相关。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别人提供的选择无非是别人的判断和建议罢了,最终的选择还要你自己下决心。

我本科一毕业就去留学了,毕业后直接回国找工作;我大学的室友先留在了国内实习,晚一年才出去留学,却在读书时遇到了现在的老公。现在看来,会觉得我们当初的选择都是对的——我节省了时间,赶上了归国找工作的好年景;她有了社会经验,更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到底哪种选择更好呢?只能说哪种选择都有自己好的一面,也相应会付出代价。即便是我自己,不敢笃定地说当初毕业后立刻出国留学就是最正确的选择,也不敢说毕业后如果

找工作,就不会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

因为两条路无论选择哪条,都不会知道另一条上有什么样的惊喜和陷阱。对我而言,能做到的就只能是多年后回头,告诉自己,不为当时决定后悔。

再回头来看当初向我提问的同学:“老师,我是先读研还是先工作呢?”

“不如先工作吧,这样当你遭遇工作瓶颈的时候,留学读研可以是一条转型的道路。”

“可是我怕工作了以后,就没有耐力复习语言也不想出了。”

“那你就先出吧,把基本功打扎实了,再出来工作。”

“可是我又怕学的时候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方向不明确,浪费了时间。”

“那你就先工作一年,再考虑要不要出去。”

“可是一毕业就出去的同学那时已经学成回来了,我再出去会不会太晚?”

我充分理解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可是,如果真的有一种选择可以囊括所有好处而不必负担任何风险和损失,我们又何必在此没完没了地讨论呢,直接选择那一条路不就好了。

我们永远会在选择时犹豫,总是希望趋利避害,期望着要么恰好选择一条上乘的捷径,能比别人更快、更少辛苦地达成目标;要么通过一次性的选择,可以规避另一条路上众所周知的坎坷和风险。我们的问题,说穿了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其实,在我看来,工作后也一样可以读研,在校园也一样可以提升就业力,都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抉择,那个困惑的学生会抵达哪种成功,和他选择的路径其实并无直接联系,只是和如何完成他选择的路途息息相关。

还有一种面对选择时的焦虑,并不是对自身前途的忧虑,而是来自和他人比较后的怅然若失。

“如果我选择了毕业后找工作,可是同学们都纷纷保研考研了,会不会将来学历高的人工作机会更多?”

“我选择了继续工作,可是身边的朋友们无论在什么机构的都出来创业了,我是不是也应该出来闯一闯?”

这样的焦虑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在父母辈的攀比中出生,在优劣排序中长大,在攀比中成熟衰老,大概还会挑选人生中最高的排名刻在墓志铭上。

然而,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简单类比的。

A是研究天体物理的大学教授,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国家级成果,但收入维持在城市中等水平,教书生活和研究工作颇有规律,有个幸福的家庭。

B是大数据分析师,加入了国内互联网公司,拿了一部分期权,后来自己出来创业,公司Pre-A轮融资,面临方向选择的烦恼。以前在互联网公司收入很高,现在做老板反而不敢多拿工资;以前朝九晚五,现在在梦里都在思考着方向,也有个不错的家庭。

A和B的人生孰优孰劣?

你或许在心底里更渴慕A的生活或者B的生活,那不过是你自己更向往恬静平衡的工作生活、或更向往惊涛骇浪的冒险生涯的映射。即便就B本人的选择而言,他抛弃了原本安逸的工作,选择了自己创业奋斗,也不能说明所有像他一样做着安逸工作的人都应该出来创业,搏上一把。

A和B的人生,只要是其心甘情愿的选择,无论走到哪一步,都谈不上是失败的人生。唯有一种失败的人生,就是过着A的生活,却在羡慕B;跳去B的公司,看到大家纷纷创业,于是自己也辞职创业,却无从对抗可能死在黎明之前的焦虑,重压之下,又想去过从前A的生活。

在生活中,越是聪明的人越会囿于选择的烦恼;受的教育越多,读的书越多,越容易因为机会和选择的多样而患得患失。

出国还是保研、实习还是游学、去大公司还是创业……这些都是甜蜜的苦恼,没有一个问题真的是生死攸关,也没有一个选择能一劳永逸。说穿了,坚定地选择任何一条路,再兼顾其他,想清楚目标,都可以获得不错的结果。

可我们总是急功近利地关注眼前的利益所得,大张旗鼓地宣扬功成名就的辉煌,所以我们惶惶于努力后没有回报,付出后收获甚微。但外在成就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只是阶段的里程碑。而所谓的里程碑,也不过是你在健行了十公里、百公里和上万公里后脚步累积所抵达的外在标志。那些真正的收获,从不会因为有没有立碑、立碑有没有被人看到而有所增减。

我有一个非常仰慕的师姐,按照社会惯常的视角来看,她毕业后的头几年简直是波折丛生、倒霉透顶。先是放弃国企的offer,出去念金融相关专业;结果学成后,却没找到特别对口的工作然后回来了;想去的机构没有合适的指标,只能一边实习一边等机会;实习半年后,那家公司又只招应届毕业生了……几经辗转,她最后去了深圳一家企业的投资部。可几年后,随着那家企业在海外一步步叩响当地市场,不断进行并购,她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人脉积累也越来越广。后来她离开了那家企业,去了一家跨国投资机构,没过几年,她成立了自己的投资机构,专注于她感兴趣的领域深挖如今已小有名气。

如果把时间窗缩短到开头两年,这位师姐的职业运真是太差了,似乎每一步都被自己的决策坑了。可如果把时间窗放长,又会觉得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事业有成。其实这都是因为她每一步都遵循了内心的声音,努力坚持下去,尽管波折不断,但通过时间累积,她还是达到了让自己满意的高度。

很多年前,我曾和一位经理争论应不应该追求生活事业的平衡,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我强调我的人生需要这种平衡感,唯有留足够多的空白给自己,我才能追求实践自己的小兴趣、小爱好,才能谈恋爱旅游,享受生活中应有的幸福感。那位经理只比我大一岁,却持不同观点,她说年轻时若追求生活平衡,就会失去职业最快的上升期,所以应该先拼命达到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再等行囊充裕时享受幸福。

这些年过去,她已在咨询领域颇有成就,却常常烦恼找不到可与其匹配的男士共度一生;我已成立家庭,却时常郁闷事业上达不到同辈们站上的高峰。我们一面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烦恼,却又同时享受着各自在事业或生活上收获的幸福和成就。

闺密问我:“如果你在当初的职位上熬下去,是不是现在就能拥有她那样的事业成就?”

我摇头,这个假设永远不会成立。

什么样的性格就注定了什么样的命运,人生的追求最终会引领我们走上各自的道路。即便不在第一个路口分手,也会在下一个岔路口说拜拜。她得到了我所失去的,我享受着她所放弃的,我们的境遇最终都是自己点滴抉择的累加,何以不平,又何以存忧?

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我常常急不可待,充满了迷茫和焦虑,觉得无论怎么下脚好像都会有损失,可是到了现在,我发现一切选择都有代价,一切努力都又回报。不要在和别人的攀比中选择,而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判断,多年后才不至于后悔。

无论你走哪条路,努力之后,都是差不多的结果——得到你拼命争取的,失去你不曾努力保有的。人生若有意外之喜,那才是上天最大的恩赐。

如果你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漫长的道路上,纵然有短暂焦虑的迷惘,却始终不会失去真正的前进方向。

作者简介:温言,毕业于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号:温言(ID: wenyanhello)。本文选自新书《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当当新书榜排名第六。本文由作者投稿,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文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