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鬼

 昵称535749 2016-05-28
2016-05-24 14:00 | 豆瓣:西门不庆

有朋友嗜酒,无醉不欢,下了班后,喜欢到酒吧里小酌两杯。

醉酒有两种状态,一个是“断片”了,什么都不记得。我试过一次,下午还和人喝着酒,醒来就半夜里了,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到了床上;另外一种,就是觉得自己脑袋清晰,其实已经不受控制,胡乱说话——身体里的抑郁总得宣泄吧。宣泄完了,爽。却不料,留下了一地鸡毛,让人哭笑不得。

朋友就是后一种。

酒的起源,在中国有两种说法。一个是神农,一个是杜康。中国人凡是出现个伟人,几乎什么好事都会按到他身上,也不管人家乐不乐意。所以,神农很是神通广大。反之亦然,坏人总是让人觉得特别坏,其实有许多事情,并不是他做的,只是图方便,安在他身上。

历史,就这样变了味。

杜康是酒神。曹操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为他正了名。杜康的酒神,有着正统的中国人性格,不似罗马的酒神,那么张扬,那么激烈,那么沉溺于肉欲。酒神一正经,会让人觉得无聊。

真正创造酒的,应该是大自然。秋天的果子熟透了,掉落于地上,久而久之便发酵,散发出奇异的香味。远处的动物,如鹿、熊之类,闻到了便会去喝。猎人们跟在后面,见到了鹿喝醉之后,自己也去尝试。一尝,手舞足蹈,心里开心。这发酵的甘泉就被留意下来——酒就就诞生了。

不谈酒的起源,说酒鬼。喝酒喝出事故来的,笔记小说中,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喝得醉乎乎的,不小心落进河里,成为了淹死鬼。淹死鬼要找人替身,便时时地坐在河边,守着过路人,希望能有好运气。

有个叫王六的酒鬼,就是这样。一日见有人自河边过,想寻他做替死鬼。正准备下手了,闻到酒香——原来,那人带了个酒壶。忍不住,跟人要了两杯酒。喝高兴了,就不忍心下手,还跟人成为了好友,经常一起喝酒。

终于有一日,王六心中怅然,原来再不拉人垫背,就不能轮回。跟友人说,见到一个寡妇,想要去动手。友人告诉他,使不得,寡妇有个孩子,拉她做垫死鬼,良心不安。王六黯然,几经挣扎,最终还是放过了那寡妇。

阎王听闻,感知他善良,便给他封了一地方的城隍——做个主政一方的小官——临走前,与友人告别,潸然泪下。

这则很感人的小故事,应该记载于宋人的《夜航船》一书中。

最早的酒鬼应该出现在干宝的《续搜神记》上。这只酒鬼的好玩之处,就是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干宝笔下的鬼,不怎么会害人,有着天真浪漫的气息。这个酒鬼,生前姓刘,整日里逡巡在路上,跟人讨酒喝。一日,遇见了故友,便大喜过望,邀他去酒楼了喝酒。

友人震惊地说,你不是死了好久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酒鬼才猛然醒悟,才想起自己喝醉了酒,死在途中的真相。

他就慢慢化为一缕青烟,消失了。

喝酒误事,历史上的事例,实在是太多。朝廷纲常崩溃,也往往会归咎于酒色。佛的不饮酒戒里,再分出因饮酒而导致的三十六种罪愆。什么家业尽毁,什么命堕地狱,不一而足,可怕得很。

但也有例外,蒲松龄就讲过一个关于酒虫的故事,说是长山刘先生,生平嗜酒,每顿都要喝它一大瓮。可就这样豪饮,他的家还是越来越富,生活安康。家业不为喝酒所累。直到一天,遇见了一个番僧。僧人跟他说,你身体有病,肚子里有酒虫,把他钓出来就好啦。

钓酒虫,得用馋。先把刘先生捆住,然后放一瓮好好酒在他面前,使劲馋它。直到受不了,那酒虫就出来了。果然,依照番僧的方法,酒虫从刘先生的喉咙里爬了出来。这虫,长着肉红色的身子,有眼睛有鼻子,像鱼。

这,就是酒精。把它放进去水中,“即成佳酿”。

按理来说,不喝酒了,生活会变得更好。但刘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家里越来越穷,最后竟然饮食都不能自给,怎一个惨字了得。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蒲松龄也没有好好解释,就简单地说,酒虫是福,刘先生被恶僧骗了——文章应该是抨击恶僧。古时候的和尚,可多着是流氓,遭人愤恨,是再正常不过。

蒲松龄写个小说,为喝酒辩护一下,再骂几句坏和尚,一举两得。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