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郑公书馆298 2016-05-28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余姚

余姚隶属浙江省宁波市,位于宁绍平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余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据了解,余姚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设置县了,初到余姚,我们可以看到余姚的一边是千年前的历史遗迹,另一边则是现代感十足的高楼大厦,给人一种古今文化互相交融的感觉。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在余姚市区,一条姚江穿城而过,姚江又叫余姚江、舜江、舜水,全长106公里,流域面积达2440平方公里。在余姚,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同时,也为孕育出古老的人类文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在姚江两岸的宁绍平原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宝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河姆渡遗址了。河姆渡遗址距今已经有7000年的历史,它属于中国晚期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遗址现位于余姚河姆渡镇,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左右,它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意义非凡。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改变了之前人们对过去几千年来的认识,它纠正了以往江南文化发展较晚的观点,它说明了除了黄河流域,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如今的河姆渡遗址已经经过开发,可供游客参观。想去参观的游客可以直接前往河姆渡遗址,也可以通过乘坐渡口的摇摆船前往遗址。据当地人介绍,这个渡口已经存在几百年了,十分有历史感。历史上的河姆渡地区原是一片水草丰茂的湿地,旁边并没有现在的姚江,直到后来的地壳运动,慢慢地水涨上来了,才有了如今的姚江河道。而河姆渡地区也因为地势慢慢抬升,形成了一处山冈。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在如今的这座山冈上,树立着一座巨型石雕。这座巨型石雕的原型来源于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一件文物——双鸟朝阳纹牙雕。这座牙雕长约16厘米,高5.9厘米,厚约1厘米,形状看起来像一座鸟窝。牙雕中间刻了5个同心圆,同心圆的外部装饰着火焰纹,代表着太阳,牙雕的两侧各有一只圆目利喙的鸷鸟向对而视。整座牙雕布局严谨,线条虚实结合,寓意深刻。有人认为这是对太阳的崇拜,也有人认为它表明了当时的河姆渡人对生命的崇拜。不管是对哪种事物的崇拜,它都在预示着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人在当时已经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具有一定的宗教研究意义。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除了精美的工艺品,在河姆渡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纺织工具。其中,数量最多的纺织工具就是纺轮,已发现的数量达300多件,它的发现数量远超其他新石器文化遗址。这些纺轮中,质地多以陶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石质和木质的纺轮。另外还发现了大量的缝纫用的骨针,最小的骨针长度仅仅有9厘米,直径0.2厘米,针孔大0.1厘米,和如今的大号钢针差不多大小。这些都说明,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地区,当时的河姆渡人已经具备了非常高超的手工艺制作水平。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在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还在许多深坑中发现了稻谷。这些稻谷在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保存地十分完好。据检测,这些7000年前的稻谷属于栽培水稻,这表明,当时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而河姆渡人也因此获得了“稻米部族”的称号。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如今,为了方便游客参观河姆渡遗址,整个发掘现场的周围建起了供游客行走的木栈道。参观河姆渡遗址时,最典型的场景,就要数一片片的木桩了。这些地方原先都是河姆渡人当时的房子。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都生活在一种叫做干栏式建筑的房子中,将房子的地下架空,这种房子能适应当时南方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在如今的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农村,还可以见到此类干栏式建筑,非常实用。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河姆渡遗址中看到一处由木桩围成的四方形建筑。其实它在当时,是一口水井。这口水井可不一般,它在中国考古史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口木结构水井。这口水井由200多根底部削尖的木桩构成,深度仅有1.35米。因为余姚地处沿海附近,水尝起来有点咸味,但地表水十分丰富,所以这口水井有效地解决了当时河姆渡人的饮水问题。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虽然当时的河姆渡与如今人类生活相比,显得十分原始落后,但在7000年前,它已经充分展现出了老祖宗们的智慧了。河姆渡遗址是我们漫长历史中璀璨的财富,需要后人好好去研究与保护。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余姚不仅拥有历史悠久的河姆渡文化,它在最近几百年来,也是能人辈出。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王守仁,别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他倡导“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王守仁的思想,受到后世很多人的推崇,梁启超、孙中山、蔡元培、郭沫若等都对他表达过很高的评价。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在如今的余姚,有一处王守仁故居,这里是王守仁出生的地方,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守仁故居内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整体结构布局整齐,风格简洁朴素,虽然经过了历史的变换,却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除了王守仁,一直被大家熟知的余秋雨也是余姚人。余秋雨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余秋雨以他的历史文化散文而闻名于世,相信很多人都曾经读过他的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余秋雨凭借着自己丰厚的文学功底,在自己的文章中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如果觉得王守仁离我们太过遥远,不妨和余秋雨来个亲密接触。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在余姚当地,还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地方戏曲——姚剧。姚剧本来被称为“余姚滩簧”,直到1950年才被定名为姚剧。它主要流行于余姚、慈溪等地,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姚剧的唱腔淳朴优美、节奏明快,富有乡土气息。余姚为了将姚剧传承下去,还在近年来招收了20名男女演员,并委托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专门开设姚剧表演专业班来进行教学,可见余姚对姚剧的重视程度。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在余姚当地,还有个十分有趣的民间习俗——麻雀饭。麻雀饭的活动在田野举行,首先会选出两位福寿双全、又有组织能力和熟悉祭祀仪式的老太太为主祭人和司仪。主祭人被大家称作“头脑婆”。在举办麻雀饭的当天早上,会由“头脑婆”带着人去田野上选定地点,并带去铁锅水桶等炊事器物。在2月19日当天,各家各户的大人们会把孩子们打扮得像是过年一般,吃过早饭后,将准备好的米、菜、碗、筷给孩子带上,去村口等候同伴,由老太太带孩子去郊外。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来到郊外后,“头脑婆”会把大伙带来的米、菜放到一起,然后拾柴的拾柴,垒灶的垒灶, 提水的提水,准备下米煮饭。“头脑婆”这时会点起香烛,领着大伙朝天礼拜。接着,“头脑婆”会指挥老太太们敲响木鱼、鼓、罄等法器,口念《麻鸟经》:天有天王天将,地有人王人丁。天有门日月化万星,地有女娲伏羲传百姓。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生万物,麻鸟降人间。送来福,送来禄, 送来寿,送来喜。鸟神鸟神,急急如律令:“百无禁忌,叩头三千。”反复念个几遍后,会磕几个头。接着是一边剪纸,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 经,念到中午,把经纸烧在地上,便开锅取饭,把饭散在田野上,引鸟争食。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在这天,规定孩子们不许吓唬百鸟,更不能打鸟,等百鸟来吃过米饭后,“头脑婆”便给参加者匀饭。祭祀完毕,孩子们可以在田头玩耍。孩子们即使贪玩得出了点格,大人们也不会责骂。“头脑婆”与其他老太太收拾好锅灶、碗筷,便回村子。一年一度的“麻雀饭”也就到此结束。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之所以会有麻雀饭,是源于余姚人民对鸟的崇拜,这点在河姆渡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在野外祭鸟可以祈祷鸟神造福于民,保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但这里,竟发现了7000年前的遗迹

不得不说余姚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如今的文化名人,姚剧,都在展示着它的独特,你有兴趣去余姚看看吗?

你想了解或分享一下你的家乡的特色嘛?欢迎在公众号留言哦!说不定,下一个就是你的家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