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elt sense:“体”与“慧”的结合

 昵称33298359 2016-05-28


Felt sense是聚焦疗法的核心之一,也咨询过程的“灵魂担当”。但因其不可名状的特性,不易理解辨识,且常与情绪感受和躯体感觉相混淆。故此本文抛砖引玉,浅析Felt sense基本特质:“体”与“慧”的结合。


1.Felt sense实例


Felt sense表现为一种连接生命智慧的躯体感应,其特质在于两点:body-sense (躯体感应) 和body-Knowing(直觉智慧)[1]简而言之:“由身体呈现,与智慧相连”。


这么说好像很抽象,不人本。好吧,先通过一个实例找点感觉。这是关于一个我朋友求职的故事,经她本人同意分享于大家。

我朋友曾应聘一家公司,条件好,待遇高,对方也中意她,一切就等她回复,但她却很纠结,一直犹豫。表面看这的确是一个良机,但总感觉好像哪里不太对劲。于是,我陪她一起聚焦。

当邀请她用身体去感受整件事情的时候,在其胸口出现了一种怪怪的、不舒服的感觉。这个现象就是felt sense。这种“怪怪的、不舒服的感觉“正是felt sense第一大特性——body-sense(躯体感应,稍后解释)。

我们陪这个“不舒服的感觉”在一起,待一会,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沉默片刻之后,她的身体自发地做了一个深呼吸,全身显得更加放松,身体似乎出现了一种松动的感觉,像是有什么东西“松开”了一些。随后一个关键词自发地浮现:“瞧不起”。

这个词的出现让一些原本未被意识到的记忆碎片也浮现了出来:在终极面试时,她面对2人,一个CEO,一个身份模糊的女同事。全程是CEO在和她面谈,而那位未介绍具体身份的女同事,全程保持缄默,仅作为一个观察者在一旁默默看着。而那种“怪怪的,不舒服”的感觉,正是来至于这位沉默的女同事。她的身体坐姿和眼神隐隐约约流露着一种瞧不起人的高傲。当时,我朋友全神贯注地与CEO交流,对这位副面官所透露出的那种“瞧不起人的高傲”,大脑虽未注意,却被身体捕捉。


当这些信息被领悟之后,原本那来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也消失了。但这事还没完,这部分信息被表达之后,一个新的Felt sense又出现了,是一种新的“不通畅”的感觉。看来身体似乎还感应到了一些潜在信息,还未充分显露,低沉呻呤,好似在继续暗示什么,这便felt sense第二大特性:body-Knowing(直觉智慧,稍后解释)。


无奈时间紧迫,急需答复,而这部分并未充分浮现的“潜在信息”最终以真人秀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虽然身体感觉不对,但基于现实考虑,朋友最终还是选择去了,就职后很快发现,面试时遇见的那位“高傲女”工作得力,但口碑和人缘极差。此人家境殷实,曾去周边留学,自视海龟,一向瞧不起周边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同事,而且喜好以揭他人之短,彰显自我之长。本来一开始,我朋友和这“高傲女”之间算时平级,还相安无事,但没过多久,“高傲女”就被任命为总监,成了朋友的直属上司,变得更加意气风发。

对于她的升职,朋友并不意外,只是惊叹过快。其初次见面之时,就已经感觉到了一些微妙,但没想到这么快。加上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后来继续聚焦之下,朋友恍然大悟:哦!原来身体那种“不通畅”的感觉是在提醒她“此路不通”(领悟)。而且细辨之下,胸口还有一种“僵硬”和“拧巴”的感觉,这种感觉则是在提醒她“关系太僵,难以合作”(领悟)。其实,身体一早就感应到了问题,也预见到了结局,并不断提醒她。


注意: Felt sense从最初胸口处模糊的“不舒服”,一路变化,随后变为“不通畅”,之后是“僵硬”和“拧巴”……(如果继续聚焦下去,还会持续变化)。Felt sense随聚焦过程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在聚焦中被称为“felt shift”——相应于“无常变化”!

这种变化看似无常,但并非无序,它们似乎始终导向一种生命更加完整的进化方向。

正因有身体无常之变化,才有转化发展之可能,此乃聚焦change之关键!


2.Felt sense特质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Felt sense的两大显著特质:1 body-sense(躯体感应):一种特殊的躯体体验,经由身体呈现,;2 body-Knowing(直觉智慧):这种特殊的身体体验,蕴含潜在信息,洞悉问题本质,提示前进方向,推动转化发生,仿佛与更大的智慧相连。


1)躯体感应(body-sense):经由身体呈现

Felt sense最初全称是bodilyfelt sense。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身体感应到的“体验”;二是用身体去体会“这种体验”之意。用简德林的原话来讲:“A felt sense is the body’s sense of a particular problem orsituation[1].”

felt sense本质上是一种躯体意识,身体觉知,是生命智慧对于某个问题的整体感应【2】。这种感应可以出现于身体局部,也可以由全身形式表现出来。在实例中,我朋友胸口处“不舒服”和“不通畅”的感觉都是Felt sense对问题的“躯体感应”。这些躯体感应一开始往往都是一些模糊隐晦,难以表达的躯体感觉。

这种特质的关键,就在一个“体”字——“由身体呈现”

 

2)直觉智慧(body-Knowing):与智慧相连

不过并非所有的躯体感觉都是Felt sense,还必须同时兼具第二种特性。

Felt sense并非单纯的躯体感受,其中还“蕴含深意,富有智慧”。因此简德林进一步阐释:“It is a body-sense of meaning[1]。”


Felt sense是生命信息流动过程中,经由“意识—身体—关系—环境”交互孕育而生的,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对问题的“鲜活回应”。这种“鲜活回应”极具智慧,但这种智慧,一开始还处在意识的边缘或意识之外,尚“看不清楚”。它距离被我们觉知理解,大彻大悟还有一段距离和时间。如同站在湖畔,雾里赏花,我们只能隐隐约约感觉到“一些东西”的存在,或是隐隐闻到一些花香,但那究竟是什么,啊,词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或是一时之间还难以语言化。但通过聚焦,这些“潜在信息”会慢慢地自然浮现,离我们越来越近,其中所蕴含的“深意”也会自然释放,被领悟表达之后,会激起一系列的身体的感受性转化,和认知领悟的更上一层。

因为,Felt sense所回应的“信息”通常是非凡的,转化也是深刻的。这些信息和转化,源自生命,而非大脑。当你与这些“回应信息”相遇,洞悉之后,体验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开解,心结的打开,甚至还可能体验到:生命的颤抖,灵魂的触动。

这也正是feltsense的第二大特性:与生命智慧相连,蕴含潜在信息,想要传达于我们,揭示问题本质,提示生命前进的方向【3】

这种特质,极像中文的“慧”字——“与智慧相连”。


 注意,这里的“智慧”并非简单的“身体智慧”,而是整体的“直觉智慧”。body-Knowing绝非简单意义上的“身体智慧”,所谓身体智慧只是一种通俗化的方便理解,真正的“智慧”远比“身体智慧”更大,更像一种整体性的“直觉智慧”。身体智慧仅仅只是直觉智慧的一部分。身体(body)一词在简德林的哲学观中,并不仅仅指生理性的躯体(肉身),而是身体即生命本身,并且还包含:你,我,他/她,环境,及宇宙[1,6]


 因此,Felt sense的主要特质就在两个字:“体”“慧”——即:由身体呈现,与智慧相连。泛指经由身体感应到的直觉感受,常被译作“体会”


3. 根本区别

       理解了这些,再看Felt sense与情绪感觉,躯体感受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它们之所以被混淆,主要在于2点:


1)临在不够,看不清楚

情绪可以生成felt sense,而felt sense也可以激起情绪反应,二者之间本身就存在转换和切换的现象,所以难免混淆。但只要临在够强,这其中的微妙变化,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

不过,对于初学者和来访者,一个好消息是:在实际的聚焦过程中不需要把它们分那么清楚。当出现一个情绪反应时,只需安住于情绪所产生的身体感受之中,耐心等上一会儿,felt sense自然会出现,再多等一会儿,领悟自会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不了解feltsense的情况下,只要专注去体会某个具体情绪,也能带来深远领悟。这其中的真相就是:在专注状态下,情绪生成了feltsense,而felt sense带来了领悟信息。情绪本身就是切入felt sense的一个主要入口【3,5】

 

2)特质不明,所以混淆

felt sense是“体与慧”的结合,情绪是“体与知”的结合。二者之间,天壤之别。情绪感受和一般的躯体感觉,只有body-sense(躯体感应)的特征,却无body-knowing(直觉智慧)的成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就在于:有“体”无“慧”。

对于普通躯体感觉这一点比较好理解,但为什么说情绪感受(emotion)也没有body-knowing的成分呢?因为:

体会,是一种“鲜活的回应”;情绪,是一种“固化的反应”。


情绪反应具有模式性,它由进化而产生,受限于肌肉收缩模式,并且高度社会情境化。可以说情绪实际上是由生物的本能反应和文化习俗所共同构建的一种通用模板【4】。情绪所附载信息没有生命力,只是无机物,如同“固定剧本”。只达到“知”的水平,远未达到“慧”的高度。它只会让生命陷入重复的轮回,却无法推动生命本质的转化。

Felt sense则不同,它是“活的”,具有生命力,超越有机体,属于“生命流”。它只存在于每一个当下,具有时空的特性,与生命一体,不断流动变化,没有固定模式。即便同一人,同一种体会,在不同的当下,所蕴含的信息皆有不同。如果将Felt sense比作“生命的河流”,恰如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人绝对可以无数次踏进同一种情绪。

在这点上,内在关系聚焦创始人Ann在她的《聚焦: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一书中有句话很精辟“Emotion narrow our awareness;felt sense widen our awareness”(情绪局限了意识,体会拓展了意识)【3】

 

小结一下,本文所阐述的仅仅只是Felt sense的特质,而非本质。其本质更为深邃:乃是生命正在持续向前探索之“进程”。这个进程看不到,但可以感应到,借由身体去感应。它会以躯体感应(body-sense)的方式呈现,并向我们传递直觉性的智慧信息(body-Knowing)——“由身体呈现,与智慧相连”。

简单形象比喻,体会就像一个智慧的精灵,极具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排忧解难,创造非凡,推动转化。我们不能命令它的出现,只能发出邀请、耐心等待。等它愿意回应的时候,我们会在身体上感应到一些奇特微妙、模糊难言的感觉,那便是体会。



参考文献:

1. Gendlin EugenePh.D.Focusing[M].New YorkBantam press,1981.

2.Campbell PurtonPh.D. TheFocusing-oriented Counselling Primer[M]. PCCS Books press,2007.

3.Ann WeiserCornellPh.D. Focusing In Clinical Practice[M].New YorkLondon: W.W.Norton & Company press2013.

4. Daniel GolemanPh.D.Emotional Intelligence[M]. New York,Bantam press,1997.

5. Ann WeiserCornellPh.D. The Power of Focusing[M].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1996.

6.Karen Whalen,Ph.D and Kevin McEvenue.Exploring the Transformational Power of the ConsciousLiving Body in Connection to the Living World Body[M].2014.




打赏原创



尊重知识,支持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