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毁了孩子的学习体验----监工之下便是苦役

 老爸的修行 2016-05-28

随着孩子的成长,学习的比重越来越大。

也成了很多父母关注的重点,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做呢?

由于对孩子学习的关切,有很多父母会不自觉的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

是不是有错误呀?会不会写的不认真呀?

孩子写作业,父母坐在一边,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作业,不停的指出孩子的疏漏和不足。

”对吗?仔细看看,又马虎”

“写的太差,多难看,擦了重写。”


也有很多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状态。

是不是认真呢?有没有走神?

孩子学习,父母坐在旁边,眼睛紧紧盯着孩子,不停提醒孩子要保持全神贯注的姿态。

“干什么呢?走神了吧”

“学习要认真!集中精神!”


我们来分析分析,这种情况下,父母、孩子、学习,三者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时候,父母关注这学习的内容或者孩子的状态,孩子关注着父母的反应。这是一种关系倒错的状态,由于父母的干预,本该关注学习体验的孩子被动的被父母的行为干扰,妈妈焦虑、孩子烦躁,再加上一个爱生气的爸爸,学习生活就是一个随时引爆的火药桶。

这种关系之下,父母看管着孩子的学习,如同一个监工。

孩子被监管着学习,如同一个劳工,学习的感受也就变成了痛苦的差役。


有的妈妈问我:“难道就任由他写错,走神吗?”

当然不能,只不过我们需要远远的注意孩子的情况,在学习过后做出引导,而且首先要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孩子的学习,本身就是不断积累优点,而改掉缺点的过程。我们鼓励孩子的优点,会帮助孩子强化取得进步的感受,感悟到成长的快乐,孩子就会呈现更多的优点,缺点自然越来越少。

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慢慢的就会把学习变成擅长的事情、自然而然的事情。父母就可以无为而无不为了。


前几天一直没有说完《论语》学而的头三句,今天做个小结。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正是讲了上面的道理。

有人讲这句话是说“别人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我们想想,不知道我的人多了,我们也不会因此生气,这样的君子是不是会很多呢?

还有人讲“做了好事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会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这种解释过于牵强,引申过多,又与学而的主题不符。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应为“对方不够聪明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这句话作为学而的第三句,依然是说学习观的,对待自己的朋友、学生表现的不好的时候,应该接纳而不是生气。

对待我们孩子暂时的缺点和不完美,我们如果做不到不生气,不也称不上是君子吗?

学习这点事,如果我们是监工,孩子的学习就是苦役!

如果我们是欣赏的观众,学习就是一场日益精彩的演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