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绵阳市统计局

 金陵一棵树 2016-05-28

 

一、基本情况

  我局共有编制50个(含下属单位),在职职工45人(含下属单位)。其中,局机关核定编制为37(含工勤人员5人),在编36人(含工勤人员5名);下属单位绵阳市普查中心核定编制10个,在编6人;计算站核定编制3人,在编3人。目前,配有正县级领导干部1名(另有调研员1名);副县级领导干部5名(副局长2名,纪检组长1名,总统计师1名,普查中心主任1名,另有副调研员4名);正科级领导干部12人;副科级领导干部2人。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县级后备干部和中长期培养对象初步人选推荐报送工作的通知》(绵组通﹝2015﹞58号)文件要求,结合市统计局干部配备情况,2015年初步建议向组织推荐县级正职后备干部1名,县级副职后备干部2名,县级副职中长期培养对象2名。2015年选拔任用中层领导干部4名,其中正科级领导干部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3名。

二、主要特点

  市统计局始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规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使真正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坚持高标准选人。市统计局始终坚持以“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为指导,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使干部人事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用人,让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得以突显,真正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在政治上得到优待、心理上得到激励,进而推进我局的干部队伍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了选拔任用干部的“硬杠杠”外,还要做到“三看”:一看民主推荐情况,了解群众基础;二看阶段考察、考核和测评,了解工作业绩;三看日常表现,了解个人作风纪律。今年3月,根据工作实绩和个人的业务水平,程序透明,以公开选拔的方式提拔了4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科级领导岗位,11月又以社会公开招录方式选调2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普查中心工作岗位上来,使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激发统计干部的事业热情,争创一支“务实、进取、争创一流”的统计干部队伍。为进一步优化内设机构及人力配置,今年3月和11月局党组在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从有利于优化干部结构、有利于干部素质全面提高、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出发,分两次对全局按照工作需要轮岗交流12名干部,盘活了局机关人才存量,充分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确保局机关干部队伍形成“一池活水”。二是坚持按制度管人。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一是坚持人事考核制度。依据年度考核结果,对全局年度考核合格人员进行了薪级工资调整和审批。二是严格落实人事录用、奖惩以及工资等相关规定,认真及时办理好调任、转任、录用等人员的任免、工资、编制等手续。三是不断完善干部职工人事信息。使干部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及时收集各类归档材料,并将材料进行整理、核对修补后按档案管理要求装入职工个人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四是规范临时用工管理。每月按时为聘用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同时为聘用人员缴纳住房公积金,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三是坚持全方位育人。创建学习型局机关是市统计局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全方位育人理念。在具体实践中,突出体现统计服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干部职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成功的将培训作为统计服务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局党组进一步加强局机关干部职工培养工作,选派1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参加全国普查中心系统业务培训班;选派1名干部参加四川省统计系统“宏观经济与现代统计”高级研修班培训;选派2名干部参加第15届西部城市综合统计信息交流年会;选派5名干部到贵州遵义市、云南曲靖市和大理市考察文化产业;今年还支持局机关干部职工共8人参加从业资格和职称考试,并给予培训和考试费用实报实销的鼓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认真落实中共绵阳市委组织部《关于全市年轻干部双向交流挂职“百人计划”实施意见》(绵组发〔2015〕11号)文件精神,选派两名优秀中层领导干部到定点扶贫驻村帮扶,为他们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丰富了工作经验,提升了工作能力。

三、存在问题及打算

  分析市统计局干部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干部总量较小,年龄梯次不够合理,干部队伍趋“老龄化”。近几年局机关的公务员空编数较少,人员基本在内部消化,人员流动困难,干部成长缓慢,符合任职条件的年轻干部培养难度较大。截止到2016年1月底统计数据,全局40名干部职工中(不含工勤),平均年龄为42周岁,其中40周岁以下干部数为16名,占干部总数的40%;其中35周岁以下7名,占17.5%;30周岁以下仅2人,占5%,干部结构“老龄化”现象将日趋严重,短期内难以缓解。

  二是培养教育上缺乏多渠道机制,“走出去”力度不大。目前,大部分后备干部的培养仍以本单位使用为主,缺乏系统的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后备干部选派到重要岗位锻炼的机会不多,到艰苦环境进行实践的机会不多,到发达地区开阔视野的机会不多,这些都影响了后备干部通过实践锻炼增长才干、走向成熟的步伐。同时,统计系统干部提拔交流到其他部门或区县任职的情况非常少。

  三是存在备用脱节现象。后备干部的“备”就是为了“用”,但就整个后备干部队伍来说,由于受职数、任职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造成一部分后备干部后备多年却一直得不到提拔使用,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对组织的信任,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使整个后备干部队伍在管理上难度增大。

  四是年轻干部缺乏积极和创新性。个别年轻干部有急功近利的表现,情绪浮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工作中开拓性、主动性不够,点子不多,思路不新,办法不活,放不开手脚,造成在培养过程中受限。还有的年轻干部在自身建设方面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只要把涉及工作的知识掌握就可以了,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新经验、好做法研究少;有的重视专业知识积累,忽视、甚至淡漠政治理论学习,缺乏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在艰苦的环境或逆境中的磨砺,缺乏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市统计局将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培养工作,加强监督,创新干部管理措施。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通过多种渠道,把后备干部向全局干部职工公开,充分听取干部职工意见,实施广泛的民主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述职评议制。按照干部管理相关规定,领导干部和新提拔任用干部定期向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和组织部门进行工作述职,接受评议。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政策水平、能力素质等,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要求帮带责任人平时对干部加强管理,经常与干部交心谈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实施后备干部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把思想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补充进来,时刻保持后备干部队伍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六是进一步加强干部培养锻炼。加强向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的汇报沟通协调,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学习,加强干部历练,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