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教弟子寻找穴道之法(二)

 昵称33780604 2016-05-28

 二、膏肓穴

  再来介绍一个用简单方式找“膏肓”穴法。“病入膏肓”是用以形容非常难治的病情,而“膏肓”穴,就在第四椎的脊柱旁开三寸,在肩胛骨的旁边。

  让病人坐在地上,把两只腿卷曲起来,膝放在胸前,再用手围住自己的膝,可以把背部肩胛骨这位置打开,就可以在脊椎上触摸,摸到第四椎后,再往下一分,也就是第五椎向上两分那个地方,用墨把它点个记号,然后从这个点往旁开约三寸的位置,就是“膏肓”穴。

  在膏肓穴用力压按,病人会感觉到手指头很痛,就是真正穴位的所在。在这儿可以灸百壮到千壮。做一个比米粒还小的三角锥状艾粒,在上面以火烧灸,每灸一炷艾粒叫“一壮”,膏肓可以用艾粒灸百壮到千壮。

  因为膏肓穴在胸口的后方,灸了以后可能会觉得气壅盛往上,可灸气海、足三里,火就会从上面被引下去。气海穴在肚脐下面,而足三里在膝盖骨的下方。

  膏肓穴可用以治疗阳气极度不足的现象,叫做“阳气亏弱”。还能治“诸风痼冷、梦遗上气、呃逆噎膈、发狂”。古人讲灸膏肓穴后,切不可纵欲。

  三、骑竹马穴

  再讲一个很特殊的穴道,叫“骑竹马”穴。

  男左女右,用竹蔑从臂肘弯处的横纹量到中指的长度,截断竹蔑。又用竹蔑量度同身寸一寸。同身寸就是男左女右,手中指卷曲起来所形成的两个横纹,两个尽头的距离长度。

  让病人脱去衣服而且像骑马一样,跨骑在一根竹竿子上。跨定后,两个人慢慢的抬起竹竿,让病人的脚离地约三寸,两旁还有两人将他扶定,用前面所量的长竹蔑,贴定竹竿,并且竖起来,从尾骶骨贴着脊柱量到蔑的尽处,再用笔墨点个记号,从这个记号向两旁各开一寸(半),就是穴道的所在,灸七壮。这个穴依照《针灸聚英》说,应该是一寸半,为膈俞和肝俞穴道才是。

  这个“骑竹马”穴,被用来专治疮痈和颈脖子处的淋巴结核等病:“痈疽恶疮、发背疖毒、瘰癧诸风”。

  四、灸劳穴

  再来看一个叫“灸劳”的穴道。劳就是拖延很久也不愈的病,也就是长期的慢性病。“灸劳穴”可以治疗手脚心热、盗汗、精神困顿、骨节疼痛、先发咳嗽渐渐吐出脓血、肌瘦面黄、吃的少而且无力等等。

  让病人坐正直,用一根长长的草或一根绳子,男左女右从脚的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上到“委中”穴,截断那根草或那根绳子,之后用这根草从鼻尖量,经过头正中,分开头发,量到脊,草的尽头处用笔墨点个记号,再用另一根草一条,量一个口寸,用这个口寸的长度挨着墨点向两旁开的尽处就是灸劳穴道。在这个穴道灸,随着病人的年纪加一的壮数,例如病人三十岁,就用三十一壮。因这个穴应该就是心俞穴,心主血,所以灸之有效。

  中医古时候的智慧,不需要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知识的框架,而是由民间慢慢地流传下来,让后人慨叹之余,充满了对祖先的敬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