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成功者唯一秘诀---《观人经》

 道可道灬國 2016-05-28

 

文(魏)刘邵 竹君编辑

 刘邵,在魏文帝时期曾任尚书郎,后为执经讲学,赐封关内侯,卒后追赠光禄大夫。刘邵为人博学多才,思虑玄远,特别善于品评鉴别人物,深为同代人推许和赞扬。《观人经》是其代表作。此书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专讲识人之术,素有“识人宝鉴”之雅誉。

经世之本,识人为先,成事之本,用人为先,乃古今成功者唯一秘诀。
                           ——清·曾国藩

国家长治久安,王位的稳定和延续的关键,莫不决定于对人材的鉴识和正确使用。

孔子说:“人可分为五类:庸人、士人、君子、圣人和贤人

能详察这五种人并妥当加以使用的,就算完全掌握了治国安邦的方法了。

庸人是指:胸无大志,不求终身之名声,谈吐中缺乏有教养的语言,既不能选择贤明之主赖以托身,又不能以自己的努力安身立命,目光短浅,不识大局,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随波逐流,毫无主见。这样的人就是庸人。

士人是指:胸有目标,行有计划,虽然不能穷尽道术的本义,但也能言有所据;虽不能遍行百善之美,但总有可称道的善行美德。智慧并不追求多多益善,务在精通;言语并不追求多多益善,务在抓住要领;做事也不必贪多,贵在明了做事的方法和途径。道理既明,行而有方,这样就如同性命与形体的关系一样不可动摇。身处富贵不觉得增加了什么,身处贫贱也不觉得损失了什么。这样的人就是士人。

更多書畫图文关注微信公众:Artcn或加QQ:515060013查看'國藝'書畫空间

君子是指:出言忠诚守信,不避忌讳,仁义在身而无夸耀之色,思路清晰,通情达理,语言谦和,行动扎实信守原则,自强不息,好像超过他们并非难事,但终究不可企及。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贤人是指:德性不越法度,行为合乎规范,语言足以令天下的效法而不招人诋毁,道德足可用来教化百姓而不伤及自身。引导天下致富而不囤积财货,恩施天下使百姓不为贫困忧虑。这样的人就是贤人。

圣人是指:德合天地之性,变通无穷,洞悉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协和万物顺应自然。奉行符合道德方法,使万民百姓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情和才能,圣明的统治可与日月同辉,教化的推行若有神助,百姓身在其中而感知不到他的道德,即便感同身受,也看不到它浩渺的疆界。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评价人物的方法:这就是“九征”与“八观”。三国 魏 刘邵 《人物志·八观》:“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吕氏春秋·论人》:“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八观】:八观,就是依据人在不同环境的表现来识才。《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包括:

(1)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2)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富则观其所养。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的;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4)听则观其所行。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5)止则观其所好。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6)习则观其所言。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

(7)穷则观其所不受。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8)贱则观其所不为。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八观”中至少占六条,才能算本质好;战五条算及格;五条以下就太可怕了,不能考虑。


流氓无赖何以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英雄豪杰何以失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不观则不辨,不辨则败。

                           ——魏·刘邵 

古代考察“贤”与“不肖”的九种办法。《庄子·列御寇》:“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卷一·知人之难,察而可知 

勾践隐忍雪国耻·范大夫功成身退

识人是成功的基础,用人是成功的关键

根据他的欲求,判定他的为人 

表情神色,隐含人心的所有秘密 

智者常观其言、察其行、辨其性情,而后因材施用

识人第一,是因往往小的疏忽,便会铸成大错

卷二·中和最贵,中睿外明

曹相国为政清简·季札睿智评诸侯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观人察质,须先察其平淡,后求其聪明

不做超出能力的事,也是智

要重视”中和之材”,因它最易与乎庸混淆

辨人的本质在于,观隐蔽,查细微,见微知著

卷三·火日金水,各有偏长

晁错峻急失先机·晋智伯骄狂失国

借用不同性格的牵制,坐收渔利之奇效

全才用其均衡,偏才扬其长避其短

行动果断的人往往疏于深思熟虑,深思熟虑的人往往不能随机权变

遵循事物的规律,知退才能进,事缓则圆 

注意人的仪态举止,它是心神表征;倾听别人的声音,它是心气显现

卷四·徵神见貌,所观者八

张柬之正气复唐·燕王失察酿大乱

信任目光沉定之人,防范目光闪烁之人

仁爱之人,谦恭柔和为表;智慧之人,明朗通达为征

对于能干之人,更要深入地考察他的本质 

用人忌以他人的评价代替自己的判断,否则无异于自请祸患

卷五·察其夺救,观其慈仁

商鞅酷法殃自身·韩信拜将指迷津

沈庆之畏祸误国·怀王贪利失大义 

触詟巧言谏太后 

见微而知清浊,是智者 

从一个人对待利益的态度,去辨别他的本质

用人须容人疑人,容而不疑小智也

仁者无敌,但须行丈夫之仁,防妇人之仁

卷六 不仁致祸,善情无害

识则满目俊才,不识则遍地糟糠.

不要只看一个人的才能,更要看他如何使用才能.

辨别和使用人才,一看能力,二看宽仁.

只看眼前利益的人,像即将吞钩的鱼,祸患不远.

卷七 应对答辩,其材可知 

上才可以言识人,以言服人,以言用人.

提防那些夸夸其谈的人.

品性才能,形于中而露于外,可识可辨.

言谈中隐含着众多的真相,只是会听的太少.

了解一个人的辨才,不仅看他是否口齿怜俐,更要看他说得是否条理清晰.

强辩于己于人都是愚蠢的.

卷八 洞晓先机,思深为智 

不识人者[人治],认人者[治人].

深思熟虑,而后可洞晓先机.

见识,须加上深入细致的思考,才可洞悉玄机.

身处顺境而保持清醒才是大智.

卷九 审时者明,韬晦者智 

能审时者谓之明,能韬晦者谓之智

行动见勇猛,安静见智慧.

要防范那些装得不聪明的人.

深藏的聪明,总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卷十 识微者妙,不昧者疏

最高的才能是统御人才,事必躬亲,则难以做大.

细微之处常常更显露事物的本质.

能真情流,自然疏落的人,是值得交往的人.

大智慧终须返璞归真.

卷十一 深藏者厚,逢迎者虚 

能者深藏,浅者外露.

逢迎的力量有时抵得上千军万马.

奉承是历久不衰的戏,演员不腻,观众不烦.

卷十二 自炫者愚,不伐者智 

智者常常是沉默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手高于头,做强于说.

观人不应看其取得成绩前,而应看其取得成绩后.

卷十三 喜怒言笑,情志可知 

功高不居,不仅是美德,更是保身的必要手段.

从喜怒言笑中,观察一个人的情态.

蛛有丝,马有迹,都需仔细观察.

观察一个人的情感与神色变化,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卷十四 偏材各异,自有所长

骨骼挺拔,气质清爽的人,将取得美善的名声.

品格比才能的影响更长远.

清奇的骨骼是潜在品质,仍须加上后天的努力.

卷十五 察奸辨佞,为政之要 

察奸辨佞,是为政用人之要务.

要防范那些借公正之名谋取私利的人.

观人之要,在于不被表象迷惑,以其目的判其是非.

卷十六 详察是非,明辨曲直 

一味揭人隐私而不徇私情的人,貌似公正,当疑当察.

要注意那些似是而非的品格,它们是用人的陷阱.

识人需眼力,用人需胸怀.

恃才傲物并非他们的真本性,只是因其末被赏识.

卷十七 爱敬两兼,人伦之本 

观察一个人的爱敬,可以判断他的前程.

不要轻视一个人对待责任的态度,它是可否委以重任之要件.

人际关系是否通畅,了解他对爱敬的态度就清楚了.

有自知之明不易,有识人之明更难.

卷十八 观其情场,其人可知 

自我炫耀之人,是难堪大任之人.

表现才能是人的本性,有能力的人最终能显露才能.

发现并使用那些还末被发现的人才,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卷十九 逞才遭忌,谦抑全身 

夸耀自己的才能,不如夸耀别人的才能.

不要使用心胸褊狭的人,即使他有能力.

谦虚不仅使人进步,还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更有助于保全自身.

智慧之人处于优势时,会处处让着别人.

卷二十 性偏不济,德全事成 

观察那些偏才的短处,可以发现他们的长处.

杰出的人才往往是偏才,长处与短处同样明显,关键是扬长避短.

注意那些装糊涂的聪明人,解开他们的心结,任用他们.

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他人的短处.

用人法则:取其长,补其短.

卷二十一 才疏者暗,谋深者明 

不要被表面的聪明所迷惑,智慧不能替代行家.

小人多是善伪装之徒,不识其伪,必受其害.

仁是最重要的一种品质,它可使能力得到长远的发挥.

狷介与刻薄的人才,其能力可减半对待.

卷二十二 好术者伪,明达者圣 

操纵利害转化,可获得最大的利益.

喜弄权术但由于计谋不够,便会显得虚伪.

权谋不宜过多,多则伪.

能力与德行是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卷二十三 取人之道,务戒浮泛

用人的最高境界在征服人心,谓之[谋圣]

用人之道,忌浮忌泛;要相信眼睛,不要相信耳朵.

不要以一己好恶去选拔人才,因人才不会以你的喜好去发展.

识人用人,切忌主观,还须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

人的真正面目来自于性情.但只有具备洞察力之人才能探究其玄妙.

观察人的品质,一定要先观察他是否有平淡的气质,其后再看是否聪明.

有洞察力的人,能随机应变,但却疏于深思熟虑.

深思熟虑之人,能够把握静虑的本原,但不能能随机应变.

人的仪态举止是内在心神的表现.内在心神的表现,又是由声音变化体现的

一个人有真正的仁爱,神色就一定会谦恭柔和.

一个人有真正的勇气,神色就一定会威严激奋.

一个人有真正的智慧,神色就一定会明朗通达.

神色的变化表现在外貌上,就是精神外在的表现.这种表现体现于外貌,那么内在的情感就会通过眼睛流露出来.

观其言而察其行,然后其人可知.

圣明:能够预先知道未发生的事情.

睿智:能够深入思索精妙的道理.

英明:判断事情见识超过常人.

凡是不合常理的事情,必定有其自身的缘故.

观察人的情感和神色的变化,就可以在通常情况下了解他的内心状况.

人伦之道的极致:没有比爱敬更重要的了.

对人尊敬,就不会招致伤害.

没有聪明,一切都很难成功.

知人善任的人,用眼见的事实来纠正传闻中不实的部分.

很多人都善于戴上逼真的假面,不能明察便埋藏凶险.

是否善于察人,关乎成败生死.

应大道而行,看似无为,其实有为.

有才无德,一定招来祸端.

为人刚直,遇事要多加思索,这样才能避免招祸.

真正的君子:智而讲信义,一诺千金,中睿外明,见微知著.

若不知随机应变,纵然有识有志,也无法得到善果.

 刻意求功,疏于深思,往往会铸成大错,为政经商者当戒之.

神色气质是人品才情的外在表现.

对举荐之人不察而委以重任,是盲目和愚蠢的.

委以重任之要件:人品.

不同人的不同行事方式,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命运.

可以从人的行为细节上看出强弱之势的转化趋势.

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客观分析远比亲信之言更加重要.

慈爱而无远见,则事与愿违.

心地善良,胸怀宽广的人能于不经意间趋利避祸并赢得尊敬.

具有一双识人的慧眼,成功之路就走了一半.

口才和智慧可以征服人心

能明察秋毫,才能预知凶险.

 在动荡之中保持镇定,才能明察细微,作出正确决断.

聪明而不显露,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不放过细节,时刻保持敏锐观察力,方能神机妙算.

美言如蜜,媚主惑人者,必是大害.

未经过历练就疏忽大意,盲目自信,只会加速失败.

有卓越的才能而保持低调,可增加德行.

对错只在一念之间,敏锐的辩别力至关重要.

行为谨慎,持重有谋的人才堪当大任.

苦读建功

才高自恃,则上忌下怨.

直而乖忤,有智而不识势,则祸患积焉.

只有通过客观观察和理性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决策.

不知权变则遭人怨,难以成事与保身.

  观人之术,古已有之。武丁见了傅说,也认为是王佐之才,破格录用。周文王听说姜尚在渭水钓鱼,就前去拜访,见面后即乘同一辆车子回去,拜为太师。后来姜尚辅佐武王灭掉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观人的作用在于知人,知人才能用人。而对于敌方,了解对方的长处和弱点,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即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