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鬼谷子里的千古智慧,读来受益终身

 鬼谷道 2022-09-03 发布于江苏

文/鬼谷信

永平十六年,在西域的戈壁滩上,几棵胡杨静止在不远处,天上的秃鹫在窥视着地上的每一个生灵,一行骆驼客在烈日的烘烤下缓慢了走着,这一行他们已经走了三个月,他们的终点是鄯善,那个叫楼兰的地方。

“此行去鄯善,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一位年长些穿着回望着洛阳方向,忧心忡忡的说。

“这个鄯善王一直跟匈奴交往甚密,是否会归顺我朝,还不得而知”,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汉子说,只见那汉子皮肤黝黑,打着赤膊,却威严异常。

“班司马,窦都尉让我们安抚鄯善,看着鄯善王摇摆不定,咱们还是应该早作打呐”,那年长的人又说。

“郭从事多虑了,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前面就算是刀山火海,咱们也要去趟一趟”,说罢,班超不再说话。

三天后,他们终于来到了这个叫楼兰的地方。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鄯善王为了表达诚意居然亲自出城门迎接,敬献了最好的马肉和歌姬。在楼兰的每一天,鄯善王都热情的接待这些东方的使者。

“看鄯善王这么热情好客,原来是我多虑了”,郭从事搂着西域美女暗自想。刚把一块肥嫩的马肉放入口中,几个楼兰侍从就突然走进来把桌上的饭餐换成了素餐。而后几日,鄯善王再也没有出面接待过他们。鄯善王态度的略微改变,班超敏感地觉得这一定是匈奴使者来了。

如果不想办法,一行三十六人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为了验证他的想法是对的,于是班超把楼兰侍卫叫了进来。

“听说匈奴使者来了?”班超直截了当的突然发问。

“啊?不…不……不知道啊。”侍卫被突然的发问难住了。

“我已经知道他们来了,他们住哪里?来了多少人?”班超使了个诈,佯问道。

“就在楼兰城下,有两百人”侍卫被惊出一身冷汗,见瞒不过,只好如实说了。

“他们知道我们来了吗?”摸了下佩刀问。

“大王怕得罪匈奴使者,还没告诉他们”侍卫哆嗦的说。

于是班超把侍卫关了起来,接着,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喝酒,喝到酒醉的时候,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说:“你们跟我千里迢迢来到这戈壁滩上,大家都想着能建功立业,荣归故里。你们知道为什么我大汉使者会与蛮夷小国的待遇一样吗?是匈奴人来了,万一鄯善王把我们送给了匈奴人,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你们说怎么办?”

酒席安静了,突然一阵大风掠过,直吹进屋里,那一行人的酒醒了三分,齐声说,事已至此,我们是死是活,全交给司马你了。

班超面目凝重的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南风起的紧,只有乘夜用火进攻北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就有活路了。”

有人说:“这件事要不要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大怒说:“是凶是吉,就在于此事。郭从事是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计划,我们就会白白送死了。”

是夜,南风骤起,班超就率领将士直奔北匈奴使者驻地楼兰城。班超命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敌人驻地的后方,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又命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门两边。安排完后,班超顺风纵火,一时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匈奴人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击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第二天班超请来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王大惊失色,举国震恐。班超好言抚慰,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朝廷作为人质。

事后,郭从事胆战心惊的问班超,为何不趁早逃走,为何要孤身冒险?

班超说,匈奴人如果杀我们,我们跑得掉吗?我大汉使者被人吓走,日后有何脸面复归西域?朝廷又有何威严可说?我们有三条路可走,下策是带着大家等死,以死殉国,中策是带着大家逃亡,或许能活命,但辜负朝廷又何颜面活命?所以只要用上策先下手为强了。

故事讲完了,平心而论如果我们处在班超当时的危境中,最终的选择或许要么等死成烈士,要么逃命当逃兵。所以说班超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并不是偶然。他用智慧和胆识出色的化解危机,转危为安。

说这个故事是为了打破鬼谷子里一个概念误区,这个概念叫“三仪”,晋代陶弘景把三仪解读为“上智中材下愚”,为了凑足“三”,甚至不惜硬加了一个“中材”,似乎很有道理,但在班固的例子里,我们并没有看到奇谋是从三种人身上得来的啊?所以这个解法应该是不合理的。

那么三仪是否可以理解为“三种策略”呢?我们来推演一下,班超所谓的上策其实是冒着最大的风险的,等死或者逃亡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他选择了险招,也就是说,鄯善王也好,匈奴人也罢,他们根本想不到班超会先下手,以卵击石,这就叫奇袭。奇,就是你做到了别人根本想不到的事情,就如孙武所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所以,奇计就是别人意想不到的计策,至少班超用火攻突然出现在匈奴人面前,这一点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他通过否定中策、下策的优劣,最终通过相互参验,而选择了最合理的策略。

三仪可以理解为三个标准准则,三个角度,三个方向、三种格局。三仪也可以理解为上策、中策、下策。这个方法教给我们在提出政策、计划并实施时,一定要对事情的来源本质研究清楚,同时要分别应对不同的对策,说白了就是要有结合实际情况的短期,中期及长期的计划。

有人肯定要问了,直接选上策好了,还参验啥?关键就在于成本、风险和收益。虽然班超奇谋成功,但其实也是风险最高、成本最大的策略。换个地方、换个人,或许班超真的就成为烈士了,这也正是为什么鬼谷子说“参以立验,以生奇”的原因了。有些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其实会有几个选择,进、退、不进不退,如何找出最优解,其实靠就是学会通过参立三仪这个办法。

有人还会问,那班超有三个策略,他又是如何决断的呢?这其实是《决篇》的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