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睡了三百年的天下第一剑

 拖跋 2016-05-29

沉睡了三百年的天下第一剑

2016-05-27 冷兵器研究所70评

在济宁兖州博物馆内,一把玄铁巨剑是格外显眼。从剑首到剑尾,由四个大型木桩一字排开支撑着。为了承重,木桩上还箍有铁圈。宝剑的身后就是它曾经镇守的“阵地”———泗河。

虽然剑身早已锈迹斑斑,但宝剑的气势丝毫不减。剑柄大概占了四分之一的长度,形状还比较像传统的宝剑。剑柄部铸有铭文:“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即,这把剑是在康熙丁酉二月,公元1717年,由兖州府的知府金一凤铸造的。由当时的兖州知府金一凤铸造的。在距今二百九十年的公元1712年厦季,由于泗河洪水暴涨,冲垮了石桥,兖州知府金一凤捐出了薪俸,组织力量用一年多时间修好了大桥。然后又主持铸了这把大剑,安放于竖立在大桥中间的桥洞外边,用来斩蛟伏龙,镇祛洪水。

剑格部分铸有睚眦图。睚眦,相传是龙的儿子。民间有龙生九子的传说。据说,当时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各的爱好。睚眦便是龙的第二个儿子。因其好凶杀,口能吞剑,人们因此将其刻在凶器上。如果说宝剑的剑格部分比较奇特,那剑身部分则更为奇特。它不像普通的宝剑那样是两面的,而是呈菱形,这也更显出了它的巨大。此剑的铸造难度不小,分铸技术很精湛,中国在春秋晚期时就有了人工钢铁制品。而隋唐时期以后,中国已经有能力铸造大型的钢铁器物。到了清朝时期,中国的钢铁铸造已经远远领先于世界水平。今人对古代大型铁器的铸造方法曾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这些大型铁器主要是以分铸的方法制成。据文物专家介绍,像兖州镇水宝剑这样的长剑,要是一次铸成的话,肯定会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由此,专家猜测巨剑很有可能也是采取分铸方法。铸剑人在剑模具上开出多个浇铸口,同时以铁水浇铸,最终才形成了这“天下第一剑”。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竖在河中的大剑被水冲倒埋在了沙中,人们早已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988年春天,当地人在干涸的泗河底拉沙时发现了它,沉睡将近300年的大剑才重见天日。

经过测量鉴定,此剑长7.5米,重1539.8公斤,这在我国现今出土的剑文物中均无剑能及,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剑”。这把剑出土后由兖州博物馆收藏,由于其广为流传的名气,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参观。这把剑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兖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凡参观过这把大铁剑的人们,无不为它的硕大无比而惊叹,认为它“天下第一剑”的名号当之无愧。

关于我们-冷兵器研究所(公众号ID-LBQYJS) 刀剑交流-铸剑师老沈(微信:LQLSSFB)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