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那些事儿】孩子不善交际怎么办?

 媒体大搜索 2016-05-29

素质教育、早期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本期专家 刘廷荣


孩子不喜欢和陌生人接触,也不喜欢和人交流,会影响孩子今后融入社会吗?会对他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吗?作为家长怎么办?刘廷荣老师认为,不善交际的孩子确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屏障,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必须是相互交往和交流的过程!因此,本期刘廷荣想就这个话题和各位家长和孩子聊一聊。


不善交际的表现有三个

怕交际


  多年的教育经验让刘廷荣老师总结出,孩子不善于交际首先表现在惧怕交际上。“这是自信心不够的一种表现!”刘廷荣老师说,孩子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和眼前的陌生人成为朋友,甚至是目前遇到的困境得到良好的改变,因此孩子从心理上抵触和人交际。从而造成了孩子迈不出交际的步伐,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既定的模式——不交流。


很自负


  眼下的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在呵护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数很自负。在刘廷荣老师看来,这也是孩子不善于交际的一个病症所在。“当孩子自负时,他会觉得其他人都不如自己,甚至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那么相互间没有共同点和相同的话题,孩子也看不起其他人。”长久下来,孩子开始特立独行,做事也容易伤害到其他人的感情,“朋友也就少了,和人交流的机会少了,锻炼交际的机会也随之减少,慢慢的孩子就不会交际了。”


很自私


  “交往、交流是双向的!”因此刘廷荣老师还认为,自私的孩子一般在交往、交际上是“弱势群体”。他指出,当孩子长期处于一种自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下,他学不会和人分享,不懂得去合理地迁就他人。这样很容易造成别人也不想和孩子交流,也就是俗话说的“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样一来,孩子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孩子也长期处于一种自我意识当中。


改变要靠父母一起完成


  怎样来改变孩子不善于交际的问题呢?刘廷荣老师表示,首先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应该主动进行教育,要让孩子去换位思考,不能一意孤行。同时,父母要挤出时间亲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交谈。要创造孩子成功与人交流和交际的机会,让他感受到与人正确交际的乐趣。


  此外,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人的合作能力。父母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单独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孩子与别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比如,让孩子独自去问路,让孩子独自去买一样物品,让孩子主动给不太熟悉的人打电话等。


  最后,父母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群体性活动。因为,群体性活动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交流的好机会。而且参与群体性活动还需要智慧和力量,这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鼓励孩子经常参加各种群体性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孩子也很有可能在群体性活动中结交了一群朋友,有了朋友迈出交际的步伐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