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良华:寻找教师成长的“镜子”

 教育繁星 2016-05-29

人容易被蒙蔽,这种蒙蔽并非由他人造成,最常见的蒙蔽是自己蒙蔽自己:人陷入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发现自己需要改进或改良的问题。

人究竟如何重新发现自己的问题?人究竟如何能够认识自己?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至今虽然没有被解决,但人类找到了一个工具,它让这个问题获得缓解。这个工具就是“镜子”。

镜子在现代生活中往往以“玻璃”的形式出现,其实,“镜子”是人类生活中的原始现象:人类在以“玻璃”为镜之前,曾经“以铜为镜”;而在“铜镜”出现以前,曾经以“人”(他人)为镜。

也就是说:“他人”是自己的镜子,这是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事件。

若教师指望自己能够发现需要改进或改良的问题,教师也还是不得不从“寻找镜子”开始。

教师可以向他人请教,可以拜师,可以到课堂亲自观察,这些都有“镜子”的意义。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办法,就是“教师阅读”。

还有什么比“教师阅读”更能让教师本人发现自己不得不改进的问题呢?

反过来说,如果某个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读书习惯,那么,这个教师就应该不断询问自己:哪些书已经成为我的专业生活中自我改良、自我更新的镜子?

建议“教师阅读”,并非怂恿教师博览群书。博览群书至多只能做教师的个人追求,却不必成为教师的群体标准。

教师所需要考虑的是:有选择地阅读,因阅读而自我唤醒、自我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