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花30年收藏古建筑,在山水里建造25栋大宅,只为与你把酒话桑麻。

 昵称33808379 2016-05-30



绍兴品臻園 




山水·雅集

 

古人讲:“四美俱,二难并。”什么意思呢?四美俱,乃是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并则指贤主、嘉宾,都齐了叫“六兼”。人生天地间,如同一席流动的盛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故而,最为难得是志同道合的相聚,或曰:雅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雅集,莫过于永和九年(353年),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故交聚首会稽山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会稽山下的这次雅集,经历朝各代效仿,形成一道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景观。此次盛会上,饮酒对句,最终成诗37首,结为《兰亭集》,1650多年后,其中的篇章大约已被忘却,人们仅仅记住了她的“序”,以书法的名义,那简单的二十个“之”字,加上文末落款一个“之”字,是中国文化最璀璨的符号。



公元2016年,又是一个暮春之初,我们一行九人,从北京出发,会于会稽山,此行的目的地——绍兴品臻園。在我们齐鲁大地,有一山一水一圣人,这山是五岳之尊的泰山。在钟灵毓秀的江南,会稽山,无疑象征着文化的最高海拔。绍兴品臻園就坐落于会稽山东麓的宛委山。



若耶溪清清如许

白纱衣 笼一帘烟雨

水面一道涟漪 惊散莲叶下的鱼

听取杨柳岸一段牧笛


山前又有溪,流泉澄碧,鱼鸥成群,风光如画,名为若耶。据记载,2500年前,欧冶子奉越王之命在这里铸造宝剑,“若耶之溪涸而铜出”。诗情画意的若耶溪,令历代文人雅士流连忘返,像唐代的李白、孟浩然,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明代的王守仁、徐渭,都曾泛舟若耶。至今,这里还流传着西施的故事。

 



木石·前盟

 

坐拥一山一水的绍兴品臻園,掩映在大片樱花林中,由数十幢始于明清时期的中国建筑为主体、精心保护典藏修复而成的建筑群落组成,这些古建筑是其精华所在。熟悉建筑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传统建筑向来以其榫卯木构和大屋顶,区别于西方而独成风格。

 

汉宝德先生在《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中讲,“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虽然建立了建筑的空间秩序,但没有永恒观念,没有发展出石头建筑。”古代中国选择木构建筑,“是因为木头与人的年龄差不多,土木在五行中不仅位居中央,还象征生气与生命,木材的建筑是亲近人的,手触之是有温暖感觉的。”



 

这一木一石,不唯是建筑材质的中西之差别,在今天又是传统与现代之对语。现代的人,不可能穿越回古代生活,但人又是情感动物,拥有记忆与寄托,所谓文化乡愁。某种程度上,绍兴品臻園完成了木与石的统一,这是我去过大大小小很多城市、看过无数当代中西建筑之后最大的感受。同样是中国风格,绍兴品臻園,可以说与院子系、桃花源、九间堂这些新中式别墅,完全不在一个叙事维度,因为后面这些是文化的传承、全新的营造,绍兴品臻園,却是营造的传承、全新的美学。

 



中国建筑传统重道轻器,匠人无名无姓,鲜有理论著作,谈建筑和园林的书很少,严格说只有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和明代计成的《园冶》,再有就是散落于《浮生六记》、《闲情偶寄》、《长物志》等文人笔记之中。梁思成先生第一个系统研究传统建筑,他实地考察测算,将繁杂的古建筑形制做科学的整理分析,用近代的建筑投影图绘制建筑构架、门窗、装饰和彩画的详图,整理出《清式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注释》和《中国建筑史》。

 

我们在今天,能够对中国建筑有一个很系统的认识,真是要感谢梁思成先生。

 

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大的问题却来自:对古建筑的破坏和手艺人的消隐,以至于很多已经成了“遗产”。我们曾一度迷失在席卷全球的世界浪潮,对自身的文化美学先斩后揍,弃之如敝屣,以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两年,慢慢地才逐渐清醒,月亮其实一样圆,东方西方各有优势。




可遇·不可求


所以我说,绍兴品臻園是营造的传承、全新的美学。正常说来所有开发都始于拿地,绍兴品臻園却诞生于秦同千先生的古建筑收藏之旅,这段抢救式收藏爱好已持续了三十余年,先后收藏的古建筑已超过三百栋,它们全部被编码分类,安放在上海、绍兴的多处仓库。同时,聘请一支近200位来自安徽、浙江的古建修筑复建专家及民间工匠,常年参与这些古建筑的维护、修补。令人敬佩的是,秦先生还为这些老匠人整理出版了口述史。



秦同千先生与阮仪三先生


 

秦先生的秉持与作为,生动地印证了什么叫“营造的传承”,这让我想起乾隆时的文坛领袖袁枚,作为一介文化人,袁枚与众不同,他特别重视工匠技艺,喜欢亲自动手营造园林,在他的朋友圈里,卢玩之精于髹漆器具,李竹友精于竹器者,范西屏精于棋艺,吴省曾精于绘事。所以袁枚有个观点:“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就是说,技艺本身就是道,道法自然的道。



如果没有这些古建筑,也就没有绍兴品臻園;如果仅停留于古建筑,也不会有绍兴品臻園。除了对传统木构建筑的传承和模拟之外,更要赋予中国建筑以现代文明的功能,这个浩大的工程是“新旧两立”的营造过程。如今,当经过一对石鼓或石狮迎候的台阶而推开大门,走过连廊,置身有池、有山、有亭、有树的多重庭院时,整个人会突然变得平静,无论多少世俗之事都难再打搅心灵。



绍兴品臻園样板间,在现代中式大宅的后院,有一座复建的明清徽派建筑厅房。檐庑、牛腿、月梁、雀替、木柱,皆因无数双手和霜雨的摩娑而泛出包浆。但古色古香的室内空间,却被巧妙设计为现代功能的餐厅,传统和现代得以融合。正如秦同千先生所说:“在品臻園中,除了复原中国人原有的生活品位同时,也不能回到老大中国的封闭心理,必然要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的一些成功经验,使中国建筑能不动声色地容纳下精妙的西方文明,这样的建筑不仅是要有对过去进行传承,更是具有世界的属性、未来的属性。”



品臻園引入兰亭安麓,也是这“全新的美学”的体现。据安麓官网,其品牌理念为:“体现前沿的国际水准,融合本土特色。安麓是有伟大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载体,安麓是中国的生活方式度假酒店。”这一理念,与绍兴品臻園不谋而合,于是秦森企业将珍藏的五十栋明清古建贡献出来做酒店、成为兰亭安麓的套房别墅和配套用房。而第一家安麓——上海朱家角安麓,正是落址于上海品臻園。



 

在《江南园林志》中,童先生把“園”字外围的“口”看作围墙,然后里面有“土”有“口”,代表着亭台楼榭假山水池。绍兴品臻園,从名字看,它拒绝简化而用繁体字的“園”,可以说大巧若拙,“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的这句古训,用在绍兴品臻園的匠心营造上,再合适不过。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这是记载中庄子的“漆园”;到汉代有广汉园、梁冀园,“置景粗放,种植广博,动物鲜活,山水配合”。魏晋好玄谈重风流,谢安东山造别业,畅论风雅,竹林七贤,独坐幽篁。王羲之,兰亭修禊,俯仰天地间。一脉相承,绍兴品臻園,“不离轩堂而共履闲旷之域,不出城市而共获山林之胜。”她,可遇不可求,可品亦可珍。


绍兴品臻園 实景样板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