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学伊斯兰与伊斯兰人类学| 我们

 nxzuoxie 2016-05-30
人类学伊斯兰与伊斯兰人类学
马麒

   
 一

        人类学伊斯兰,就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视角对伊斯兰信仰、文化、信众(穆斯林)、仪式、组织、性别等进行研究,英语表述为Anthropology of Islam或Anthropological Islam。(马强:2015)
        尽管有学者将人类学伊斯兰研究上溯至中世纪阿拉伯史社会历史学家伊本·赫尔顿,但无可否认,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人类学起始于格尔兹对摩洛哥社会的研究。摩洛哥穆斯林社会是格尔兹的田野地和学术滋养地,在这里的研究使得他在学术界声名鹊起。人们在津津乐道格尔兹学术成就的的同时,却有意无意忽略了穆斯林社会和伊斯兰研究这个命题。
        长期以来,西方权力论述(power discourse)支配和建构了“扭曲”的近东的伊斯兰社会,进而歪曲了伊斯兰和整个穆斯林群体。在西方学术传统中,文学作品、殖民官员的旅游志长期提供西方想象的东方材料,传媒更是不断塑造伊斯兰为恐怖的负面形象(爱德华·萨义德:1981)。在此情景下,我们应该追问穆斯林群体的宣传和沟通责任,其对伊斯兰和穆斯林的正面宣传力度和程度。
        做好研究穆斯林社会、伊斯兰文化和沟通不同文明,需要相应学科支撑,而人类学伊斯兰可以很好地担负这样的责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已经很好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学界开始了人类学对伊斯兰教的研究。人类学家格尔兹之后,盖尔纳、埃克尔曼、吉色南、阿萨德、艾哈迈德、卢鄂德、韦恩、布尔和瓦里斯克等,纷纷以穆斯林社会为研究对象,开展人类学伊斯兰或伊斯兰人类学的研究。所谓伊斯兰人类学,即在认可伊斯兰、人类和知识的普通性原则下对穆斯林群体的研究,它的兴起和知识的伊斯兰化有关(马强:2012)。


        格尔兹首开人类学研究穆斯林社会的先河,对美国人类学家有极大的影响,他在《伊斯兰观察》中提出两大创新观点:对穆斯林社会的研究需要比较的视野,同时要根据经典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大小传统的二分法重新定义。
        盖尔纳的《穆斯林社会》展现了英国社会人类学对伊斯兰的权威研究。他重申了对人类学的认同来自宗族分割理论之父埃文斯·普利查德,并宣称是其忠实弟子。盖尔纳对理解穆斯林并不感兴趣,而是认为对作为文化系统的伊斯兰提供了终极的解释。
        盖尔纳《穆斯林社会》出版一年后,吉色南的《认识人类学》问世。他的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方法和分析范式,在避免本质论方面取得了成功。他突出研究了穆斯林宗教中的某些基本原则。
穆斯林人类学家宰因彻底拒绝了对“真实的伊斯兰”(大传统)和“虚构的伊斯兰”(小传统)的二分法,从“伊斯兰”的“本土模式”出发提出了结构主义的方法。
        埃克尔曼认同宰因的知识分子勇气,因为作为一个有宗教实践的穆斯林,宰因提出的理论立场认为如果伊斯兰被误解就会遭到穆斯林的拒绝。宰因宣称人类学家可以通过观察对伊斯兰的多种解释以便给穆斯林生活提供一种社会科学的分析。
        有关人类学伊斯兰或伊斯兰人类学学者的观点,详见马强《人类学伊斯兰》《伊斯兰人类学》,杨德亮《伊斯兰人类学:学科的历史及意义》等文章。


        人类学与伊斯兰人类学在国外研究开展了半个世纪。相比而言,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则显得姗姗来迟。最早的引介的一篇文章是2002年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候选人何伟业的一篇介绍性文章,对几个主要伊斯兰社会和文化的人类学观点进行简单介绍。此后五年有关文章的引介陷入沉寂。
        2007年,马强教授发表在《青海民族研究》的《人类学视野下的伊斯兰教研究》,正式将人类学伊斯兰引介到国内。此后,马强的《田野中的洞察—人类学伊斯兰研究散论》《伊斯兰人类学》、《人类学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田野反思》,杨德亮的《伊斯兰人类学:学科的历史与意义》,苏敏的《人类学的伊斯兰研究与“中国式”问题:路径与趋势》,陈志明的《伊斯兰人类学、中国穆斯林与海外中国人研究》等一系列书籍、文章的出版、发表,代表着人类学伊斯兰研究在国内的逐渐兴起。
        人类学伊斯兰研究仍处于引介和摸索阶段,在理论、方法、视野、深度、伦理、问题意识等方面需要努力和改进。人类学伊斯兰的研究,要懂得阿拉伯语、伊斯兰文本和相关知识、田野技术和方法, 要有宽广的学术视角;不仅需要非穆斯林的人类学家的研究,也需要大量“本土人类学家”(穆斯林人类学家)的出现。就语言背景而言,尤其是有阿拉伯语、英语背景或有经堂教育背景的学生,适合进行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院率先开展了人类学伊斯兰研究生的培养。在研究生招生方面,接受外语为阿拉伯语和英语两门语言的考生,为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才提供了深造之门
        近年来,马强教授开设了“伊斯兰经典文本导读”、“人类学伊斯兰研究”、“人类学田野调查”、等课程,从外语经典文献阅读、伊斯兰知识、人类学田野调查技术、人类学理论知识等方面着力培养人类学中国伊斯兰研究的学生。并计划出版“人类学伊斯兰研究系列丛书”,进行人类学伊斯兰的引介、研究。初定研究计划及图书名称如下:
        人类学伊斯兰研究散论(已出版),青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1、学科明辨:国外人类学伊斯兰研究历史与理论
2、本土经验:国外人类学伊斯兰研究田野实践
3、学人著述:国外人类学伊斯兰研究代表人物及作品述评
4、人类学中国伊斯兰研究手册
5、人类学与中亚伊斯兰教研究
6、人类学与南亚伊斯兰教研究
7、人类学与中国西部边疆伊斯兰教研究

        总之,人类学伊斯兰的研究,不仅能深化宗教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回应中外学术理论问题,而且能够促进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的对话和各民族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文明的多样性和兼容并包的文化理念,推动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

(马麒  396397138@qq.com)

人类学伊斯兰研究文献:
何伟业:《西方伊斯兰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回顾与前瞻》,《回族研究》,2002年第4期。
马强:《人类学视野下的伊斯兰教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马强:伊斯兰人类学,《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4期。
马强:《中国城市穆斯林研究的人类学视角》,《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马强:《人类学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田野反思》,《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3期。
杨德亮:《伊斯兰人类学:学科的历史及意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苏敏:《人类学的伊斯兰研究与“中国式”问题:路径与趋势》,《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陈志明:《伊斯兰人类学、中国穆斯林与海外中国人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