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海寇到“开台王”

 翁墨宸文学馆 2016-05-30

从海寇到“开台王”

    ——揭秘“开台圣王”颜思齐传奇人生

 翁墨宸/文

 从海寇到“开台王”——揭秘“开台圣王”颜思齐传奇人生(台湾北港镇中心圆环)

    我们说起台湾的历史,往往习惯从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起。然而,当我们追溯台湾历史的时候却会发现,台湾历史的演进、发展、繁荣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比郑成功收复台湾更早的时候。在台湾明清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有许多激动人心的人与事。

    在中国台湾中部西侧,彰化与嘉义两县之间的云林县北港镇,除了300年历史的北港朝天宫之外,另一项就是镇内的中心圆环,在圆环中央立了一个写著“颜思齐先生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的纪念石碑,这两样建筑都说明了北港开发的悠久历史。

    北港旧称“笨港”,在台湾的开发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台湾府志曾提到“台湾有中国民,自思齐始。”当中说的思齐,就是指颜思齐,在颜思齐登台时期,台湾属於未开发之地,没有任何政权统治,为日本倭寇、荷兰商船,贸易停泊休憩之处。

    上述所说的颜思齐,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清季麟光《蓉州文献》中记载道:“万历间,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史称台湾。”在今天的海峡两岸,颜思齐以海盗身份,被尊称为“开台圣王”。这个称号可不一般,中国古人皇权思想极重,尤其是对海盗,“王”这个称号是不能随便用的,能用这个称号的,一要有实力,二要有大功业。那么颜思齐是如何从“海寇”的身份跃身为“开台圣王”的呢?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迁,才将一个荒芜的小岛改变成为海洋最璀璨的宝岛呢?

颜思齐,字振泉,出生于明朝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福建海澄人。明朝时期的福建海澄,有海商传统。当地的月港,是明朝对外贸易的核心港口,也是唯一一个允许中国商人合法出海贸易的地方。整个东亚海域的海商势力,也多以海澄人为领袖。“隆庆开关”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路线,早年几乎全由海澄人最早开辟。

    按照连横的《台湾通史》里的记录,少年时代的颜思齐即体魄雄壮、精通武艺,为人豪爽,好交游,见义乐为,且整日里好打不平,是当地青年中的领袖人物,被人称为海澄的“及时雨”,深受群众拥戴。颜思齐在海澄县城是一个成衣匠,因为和当地某官宦家发生冲突,一怒之下打死了官宦家的仆人。为了避祸,他只得躲进一艘货轮的船舱里,偷渡出海远逃。一路逃到了日本长崎平户,这是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事。

    十七世纪中叶的日本,还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国家,正是德川家康幕府初执政的时候,中国人必须经过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的许可,才能在长崎谋生。颜思齐身上只有一把剪刀,侨居长崎平户后,依靠成衣匠手艺缝工,勤俭积蓄,几年后经营了一间成衣铺。

    这时候的日本,平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商旅往来繁荣,尤其是福建老乡随处可见。这时候的日本平户,可以说是晚明中国海商的一个“大贼窝”,那些纵横海洋的中国走私团伙们,几乎全选在此处落脚。

颜思齐为人豪爽仗义,肯为朋友出头,一来二去,三教九流都有了他的朋友,很快就在日本站稳了脚。他除了裁缝外,也很快有了“第二职业”——加入海商团伙,做海盗。

    颜思齐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从漳、泉一带东渡日本的爱国志士,经常在一起怀念“唐山”,来往密切。其中有一个重要朋友——晋江船主杨天生。比起颜思齐来,这时候的杨天生可谓成功人士,他本身就有一支自己的武装,还认识一大批专事冒险事业的青年死士,可这帮人只要跟颜思齐一接触,立刻清一色的认他做了大哥。日久天长,颜思齐的名声也传到日本政府耳朵里。日本当地政府主动邀请他担任专门负责中日贸易的商业官员“甲螺”。

    颜思齐这时候依然是个小人物。直到了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与同乡陈衷纪、泉州郑一官(后改名:芝龙)、杨天生、洪升、陈勋、张弘、陈德、林福、李英、庄桂、杨经、林翼、李俊臣、黄碧、张辉、王平、黄昭、何锦、高贯、余祖、方胜、许妈、黄瑞郎、唐公、张寅、傅春、刘宗等二十八人一起望月思乡,经陈衷纪提议,当夜在月下结为盟兄弟。因颜思齐为人正直、慷慨,被大家推选为盟首,郑一官只有十八岁,年纪最轻,居尾。这些盟友,大部分是贫苦的华侨农工和小商贩,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社会地位与日本“秽多”、“非人”等贱民一样低微,况又寄人篱下,受尽歧视。他们每年都要纳缴年贡和各种苛捐杂税,还要服繁重的赋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当时,当地的日本农民、町人(居民)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大家不堪压迫,暗中派人与颜思齐等盟兄弟联系,密谋造反,反抗日本政府的暴政。

    这件事情的发生,让颜思齐从小人物开始变成大人物。颜思齐随即做了周详的准备,动用了可以调动的一切兵力,计划八月十五日起义,一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华人政权。谁料出师不利,动静还没闹出来,消息却早走漏了,八月十五日起义的消息,在八月十三日就被日本政府知道了。德川幕府连忙派兵捉拿,突袭之下,颜思齐等人仓皇逃走。二十八个弟兄经过浴血奋战,总算逃出了平户,乘船来到了日本九州岛。

    由于事发突然,颜思齐和他的弟兄们可以说是杀出一条血路逃出来的。多年来蛰伏日本积累下的财富人马,这一仗下来死的死散的散,基本全都赔光了。跟随颜思齐跑出来的,只有十三条伤痕累累的破船,而他们此时停靠的九州岛,更不是安全的地方,日本幕府的人马随时可能追来,但又能跑到哪里去呢?正当颜思齐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的把兄弟陈衷纪建议去台湾。

    “隆庆开关”之后的台湾,虽与大陆往来日益密切,但依然还是荒凉之地。林风远征菲律宾,几乎带走了台湾岛所有的屯垦人丁。这之后的台湾,在明朝万历、天启年间,也时常有人往来,在17世纪早期,每年来台湾贸易以及捕鱼的船只,大约有近百艘,台湾北端的基隆,也常有内陆汉人来此居住,不过多是一些渔民和商旅,几乎没有常住人口。

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八月二十九日,颜思齐等人漂泊了八天八夜,历尽了艰险终于抵达台湾,在笨港(今北港)登陆。

 从海寇到“开台王”——揭秘“开台圣王”颜思齐传奇人生

(颜思齐开拓台湾纪念碑)

    当时的台湾尚未开发,人烟稀少,病疫时作,要想生存是不容易。颜思齐踏上台湾岛的土地随即下令,马上在台湾岛上筑寨定居,开垦荒地。颜思齐还主动联络当地高山族同胞,与他们和平相处,划定了活动范围。颜思齐在笨港东南的新港建立了自己的村落。劈山造田,捕鱼狩猎,扩大和加强海上武装集团,严防倭寇侵扰,保护闽、台经商的正常往来。

    不久,郑芝龙的父亲郑绍祖逝世,郑芝龙的胞弟郑芝虎、郑志彪和郑芝豹等一大批人也从泉州涉海迁居台湾。颜思齐又多次命杨永生招募从家乡海澄、龙溪和漳、泉一带来台湾的贫苦农民,共三千多人,严密组织起来,一面有计划地从事农业和渔猎生产,一面过集体生活,练武习拳,随时抗击荷夷和倭寇的侵扰。这一支具有创业思想的庞大队伍,成为最早一支有组织、有领导,大规模开发祖国宝岛的建设大军。

    颜思齐的此番选择,于他自己而言,是一种养精蓄锐的选择。但是对于台湾的发展来说,却无意中翻开了新的篇章。他们是继林凤远走南洋之后,第二批集体开发台湾岛的大陆人,比起第一次开发台湾的半途而废,这一次他们不但坚持了下来,并且将台湾的繁荣,从遥远的明末,延续到现代文明的今天。

    就在颜思齐登陆台湾的同年,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九月,荷兰人从台湾西南岸登陆,相继修筑了赤坎城和热兰遮城,因与颜思齐部为邻,关系就立刻微妙起来。双方发生过摩擦,但是很快各自划定势力范围,双方在海外贸易上也有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颜思齐部也加快了开发台湾的步伐,他四处派遣船队,除了拓展贸易外,更不断的从内陆招纳农民来台屯垦,并提供武力保护。到了第二年,台湾本土屯垦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万人的规模。颜思齐干的另一个主要工作就是打劫,用打劫得到的钱,尽可能的购买武器和战船。尤其要对付强大的荷兰人,没有精良的炮舰是不行的,没有训练有素的水军更不行。

    明朝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九月,正值是年台湾粮食大丰收,兴奋的颜思齐拉着弟兄们,进入普罗山中打猎,一路纵酒狂歌,然而快乐之后,就是意外的不幸,归来后的颜思齐,竟然一病不起,数日后即英年早逝,临终的时候,面对跟随他打拼一生的老弟兄们,还念念不忘对于台湾的开发。他叹息一声,说出了那个埋藏在他心中许久的理想:“吾不佞与公等其事二载,本期建立功业,扬中国名声。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宜继起。”盟友和乡亲们把他安葬在诸罗东南的三界埔山,至今坟墓还在,供后人凭吊。

    颜思齐抱憾地走了,但对于当时这些立足未稳的拓荒者来说,现实却很严峻,荷兰人还在一边虎视眈眈。谁又能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呢?那就是颜思齐二十八位结义兄弟中最小的——郑芝龙。

    颜思齐死后,盟友们继续初志,建设台湾。后来,末任盟主郑芝龙的旧部郭怀一在台湾起义,与荷兰侵略者开展坚决的斗争。颜思齐从闽南招募去的农民、平民大都参加了这场斗争。许多人临危不屈,壮烈牺牲。十年后,郑芝龙之子郑成功摔师登陆台湾。这些来自大陆的移民及他们的后裔,积极支援郑成功围攻台湾城(今安平)。这样一代又一代地在祖国的宝岛上,继续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发扬颜公(颜思齐同平和吴凤、漳浦吴沙被台湾同胞称为“三公”)的创业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美丽而富饶的台湾。

    颜思齐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仿佛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他的光芒却照亮了整个台湾岛的未来,在台湾发展史上写下了璀璨而亮丽的史页。从那时起,台湾大规模的移民高潮终于到来了,每年都有大批的百姓跨越海疆,进入台湾岛,在岛上屯垦耕种、繁衍生息。他的功业与威名,也因此超越了历史,被称为“开台圣王”。他的开台业绩,受到后人世代缅怀。为表达对这位开台英雄的敬仰之情,人们在云林县北港缜兴建了“颜思齐先生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在嘉义县新港乡妈祖宫前,兴建了“思齐阁”和“怀笨楼”。高达五层的“思齐阁”,金碧辉煌,游人不绝。妈祖宫内,当年颜思齐建筑营寨的蓝图,依然珍存,供人凭吊。

 从海寇到“开台王”——揭秘“开台圣王”颜思齐传奇人生(颜思齐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