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读潢川:黄国故城数风流 黄姓人走起

 369蓝田书院 2016-05-30

春申君


黄国故城遗址

     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来说,黄国故城遗址是古代黄国确在豫东南淮河畔的明证。而对于中华黄氏儿女而言,黄国故城是黄文化的文史馆。

城 记

       潢川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信阳市中部,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豫、鄂、皖三省的连接地带,县境东连固始,西靠光山,南接商城,北与息县、淮滨隔淮河相望,为豫东南的中心。

     潢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一水东流,城分南北,两桥相连,独具一格。历史积淀丰厚,文化光辉灿烂。

境内有黄国故城遗址、团中央干校旧址等著名景点,是战国春申君黄歇故里和中华黄姓发源地。

文明探寻

       访故城,黄国遗风犹在

  深秋的早晨我们从潢川县城中心出发,驱车一路向西北,不过几公里,我们就到了这座春秋古城——— 黄国故城。

  曾经巍峨雄壮的古城墙已经被掩盖在了衰草之下,如果不是“黄国故城”的石碑提醒,我们很难相信它在2700多年前曾围护过一座恢弘的城池。

  黄国故城管委会主任黄久国,自称是北宋文豪黄庭坚的后人,他带领我们一起领略了古国的神奇。

  从台阶登上了一处夯土高台,视野极其开阔,仿古建筑群就静静地矗立在正前方,一阵风吹来,真有些“天地在我心”的感觉。黄久国说,我们脚下就是黄国宫殿群遗址,这处高台就是“黄君台”,史学家分析当年这片区域应为祭祀场所。


  黄国故城周长6770米,城墙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1500米。城内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建筑规模完全吻合春秋时期“子爵,城三里”的等级制度。专家测算,按当时的做工条件,每天出工一万人,一天不停也得4年才能完工,足见当年修建黄国城墙工程之浩大。古城墙有5米之高,用黄土夯筑而成,墙厚、门阔、路基硬,可见当年城门的巍峨、都城的雄伟。城墙外一条环带倚墙而绕,显然是当年的护城壕。

  贵为黄国内宫的黄君台宫殿群,一度沦落为废墟、荒地、稻场,数千年雨打风吹。如今,这片夯土高台草色如茵,无任何点缀,唯有宫殿区的东侧,一汪池水,清澈见底,因从不干涸,即便遇到大旱,它依然碧水清涟。当地人遂称其为天池。

  黄国文物博物馆是一座三进三出的仿唐宫殿建筑群,站在这座城的宫殿群里,一切都笼罩在肃静之中,此时此刻,仿佛会感觉到这是属于一个人的城。刚一进入第一道大门就看到14根十几米高的石柱立于殿前,黄久国说,这象征黄国存国1400多年。14这个数字在宫殿里还频繁出现,比如宫殿廊下的龙柱,也采用了前八后六的组合方式。这座城,早已浸染了楚地遗风。


  公元前648年,楚人灭黄,国都成了废墟,从此黄姓由一个拥有1400多年悠久历史的王族国姓,变成了普通姓氏,流散于各地。在黄国灭亡三百多年后,春申君的出现成为黄氏发展史上一座丰碑。在天池的旁边,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衣冠冢就在这里。他也成为一个宗族的中兴者、光大者,一个可以万源归宗的始祖代表。

黄国先人参与禹会诸侯?

      寻访黄国故城最让我们惊喜的是,曾经这个古国,在几千年前已经和蚌埠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潢川中华黄氏研究会会长黄运庚介绍,潢川考古曾在黄国故城城垣附近发掘一批龙山文化遗存,它们独特的文化风貌在国内考古界,引起关注,其时间分期已被专家初步确定为夏文化的早、中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黄国开始于夏。黄国为嬴姓国已是定论,伯益正是嬴姓先祖。

  《史记·秦本纪》记载过舜赐伯益嬴姓,实际上是任命伯益为嬴姓部落首领,后世于是以伯益为嬴姓始祖。嬴姓之后分散各地,大都建有小邦国而以国为姓氏,其中包括淮夷诸嬴之中的黄国姓氏。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平水土后,赏功安民,伯益集团参与治水有功,其子分支被承认各自拥有的生活领地,黄国始君就是伯益之后。


      
作为蚌埠人,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安徽蚌埠市涂山南麓的禹会遗址,它也是龙山文化时期大型建筑基址。《左传》中“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及《史记》“夏之兴也以涂山”的记载,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当年“执玉帛者万国”的成员中,会不会有黄国国君的先人?伯益或他的嫡系子嗣、后代是不是应该在现场?

  尽管目前还没有专家对记者此行的这一猜测给予明确答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古黄国从建国之前就应该和淮河流域的涂山、大禹有密切联系、有过文化、政治或是其他方面的交流。

潢川人看蚌埠

      黄运庚,68岁,潢川黄姓研究会会长。

  若干年前,曾多次路过蚌埠,对这个地方印象比较深刻,水路、陆路、铁路交通枢纽,四通八达,感到这几年的发展特别快,和潢川乃至信阳联系比较多。从文化层面来看,都是淮河文化的过渡带,河南的梨园春、亳州的花戏楼、蚌埠的花鼓灯,筹划得比较好,对淮河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贡献。

  黄久国,46岁,公务员。

  蚌埠是淮河流域比较大的城市,有着独特的文化面貌,对上下游有着一定的影响。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开展的走读淮河大型走访活动,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起到研古知古和古为今用的作用,对淮河文化的挖掘、提炼以及用淮河文化来教育淮河人有着积极作用。

  潘姣姣,25岁,小学老师。

  我以前在蚌埠上过学,觉得蚌埠的美食非常丰富,比如烧饼夹里脊,蚂虾街的小龙虾,至今印象都非常深刻。和潢川相比,感到蚌埠的市政建设比较漂亮,张公山公园、龙子湖公园,我记得环境非常好。2011年毕业时,嘉年华正在建设,觉得非常大气。还有,蚌埠人乐于助人。

◆采访手记

     初到潢川这块充满沧桑的土地,心里充满了敬仰。从县城往西驱车行不到五公里,我们来到隆古乡——— 有着四千年历史的黄国故城遗址。据该乡党委书记黄久国介绍:夏册封江淮之间潢水之滨之地为黄国,始为黄姓之开端,黄国立国1400余年后,春秋时为楚国所灭。黄国灭亡后三百年,黄姓中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楚国令尹,战国四大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他为相二十五年,辅佐两代楚王,广招天下贤能,有才之士争相归附。“黄国故城历史悠久,黄姓同祖同宗,我们要大力推广黄姓文化,为中国姓氏文化做出贡献。”黄久国说。

  同处淮河流域的蚌埠和潢川,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7000年前的双墩文化、大禹治水禹会诸侯、楚汉争霸垓下悲歌......

  这里的河流,两岸的土地,都随着历史风云变幻不断辗转。如何宣传这些璀璨的历史文化,使淮河文明更好地传承下去,作为蚌埠人,都应该认真总结和思考。(记者 伍旭峰 丁淮飞 陈瑶 成凯 )       

寻根访祖,推动黄姓兴旺发展、与时俱进并继续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