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枇杷

 云泥之 2016-05-30
前日过水果店,忽见枇杷,心下恍然,枇杷竟然可食了吗?那一颗颗半个鸡蛋大小的枇杷,裹着黄橙橙的皮,七八个凑成一枝桠,俨然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似乎睁大着眼睛望着你说:买一些吧。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枇杷大概就是像金子一样的吧,想着诗人戴敏才趁着酒醉,摇摇晃晃地走着,忽然见到一树枇杷已经成熟,遂拢袖伸手去摘枇杷。闭着眼睛想象下,这定是一副让人神往的情景。于是我不禁想起我小时候摘枇杷的情形。

我故乡多生枇杷树,多数人家在屋前屋后都种有枇杷树,然而枇杷树虽多,枇杷倒是结得不好,枇杷小且多毛,外形不好看,有些皮还裂开,露出果核来了,样子是丑的,幸而滋味甜美,稍补遗憾。故乡的枇杷,似乎将甜都压缩在那小小的身体里了,所以吃着味道还好,胜过在市场上买的那些又大又饱满的枇杷几许,我吃过好几次,除了个大,真是寡淡得很,没什么滋味。但也大概是我对故乡的美好记忆罢,所以才觉得故乡的枇杷好吃,就像鲁迅先生深深怀念着小时候吃的罗汉豆一样。

我现在脑海里有个很清楚的影像,那是黄昏,我们一群小孩子在一棵很高的枇杷树下仰着头,树上是熟透了的枇杷,似乎空气中都散发着香味。那时候我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混在那些大孩子中间,眼巴巴地望着树上的枇杷。一会儿后就有比我大的孩子用老长的竹竿开始夹枇杷,就是将竹竿的一端弄破,梗一根树枝,然后就拿开口夹住枇杷的根蒂,手一搅,枇杷就被夹下来了。但是枇杷的根蒂太短,竹竿往往夹断就掉了下来,一下来就被我们捡起来吃了。于是拿竹竿的人索性不夹了,就使劲地打,边打边喊着,捡枇杷啦,捡枇杷啦。枇杷劈劈啪啪地掉了下来,像是下雨一样,我又惊又喜,叫着喊着,将枇杷从地上捡起来,把毛擦一下就放进嘴里,味道是特别好的。

现在想着小时候的我,也有一股巨大的暖意。

后来对枇杷的印象便越来越淡了,在各个地方走来走去,见到的枇杷都比故乡的大,也更好看,但是看着这些枇杷,也不大引得起胃口,因为没吃就知道味道必定是寡淡的。有次去兴义出差,回来的时候,见到一路上都有人在卖枇杷,差不多蜿蜒一公里路了,于是不禁感叹兴义的枇杷真是多啊。兴义的枇杷样子倒是很好看,本来想下车去买来吃的,但是又不好停车,便没买,至今想来是个小遗憾。

枇杷在市场上似乎不大容易见到,好几次想去买些枇杷吃也是空手而归,不知道为什么,或者只是我的记忆不准确罢了。

离别故乡很久后,再次回去,小时候我们经常摘枇杷的那棵枇杷树也没有了,听说是被砍掉了,但是去那里一看,树桩也是没有的了。于是不禁伤感起来,我和故乡的联系也逐渐被什么砍掉了,就像是那棵枇杷树一样,尽管留给我很深的记忆,但是追忆往事,却是什么都没有的。

归有光那句被差不多念叨得烂掉的名句,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觉到这种滋味,所以也很反感动不动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

最近越来越发现枇杷两个字好听,读着朗朗上口,光听名字就有了美好的想象。我认识一个诗友,她就以枇杷为名,感觉很符合她的气质。很多水果名都可以用来做名字,简单干净,细细回味,又觉意味深远,特别是那些常在古诗词中出现的水果名就更适合了,要是给女儿取个这样的名字,就更好了。这么想着,也很想生一个女儿,那时就可以检索诗书,取个最好听的水果名了。

枇杷,枇杷,细雨枇杷熟,空江杜若生,多美好的意境啊,想想都很沉醉。

枇杷还有一段公案,是关于苏东坡的,苏东坡在其诗《赠惠山僧惠表》中有句: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就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水果,苏东坡就说是枇杷。但后来人指出,卢橘并不是枇杷,想不到苏东坡也会出错,不过这反倒显得苏东坡可亲了。卢橘之所以不是枇杷,是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有...
前日过水果店,忽见枇杷,心下恍然,枇杷竟然可食了吗?那一颗颗半个鸡蛋大小的枇杷,裹着黄橙橙的皮,七八个凑成一枝桠,俨然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似乎睁大着眼睛望着你说:买一些吧。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枇杷大概就是像金子一样的吧,想着诗人戴敏才趁着酒醉,摇摇晃晃地走着,忽然见到一树枇杷已经成熟,遂拢袖伸手去摘枇杷。闭着眼睛想象下,这定是一副让人神往的情景。于是我不禁想起我小时候摘枇杷的情形。

我故乡多生枇杷树,多数人家在屋前屋后都种有枇杷树,然而枇杷树虽多,枇杷倒是结得不好,枇杷小且多毛,外形不好看,有些皮还裂开,露出果核来了,样子是丑的,幸而滋味甜美,稍补遗憾。故乡的枇杷,似乎将甜都压缩在那小小的身体里了,所以吃着味道还好,胜过在市场上买的那些又大又饱满的枇杷几许,我吃过好几次,除了个大,真是寡淡得很,没什么滋味。但也大概是我对故乡的美好记忆罢,所以才觉得故乡的枇杷好吃,就像鲁迅先生深深怀念着小时候吃的罗汉豆一样。

我现在脑海里有个很清楚的影像,那是黄昏,我们一群小孩子在一棵很高的枇杷树下仰着头,树上是熟透了的枇杷,似乎空气中都散发着香味。那时候我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混在那些大孩子中间,眼巴巴地望着树上的枇杷。一会儿后就有比我大的孩子用老长的竹竿开始夹枇杷,就是将竹竿的一端弄破,梗一根树枝,然后就拿开口夹住枇杷的根蒂,手一搅,枇杷就被夹下来了。但是枇杷的根蒂太短,竹竿往往夹断就掉了下来,一下来就被我们捡起来吃了。于是拿竹竿的人索性不夹了,就使劲地打,边打边喊着,捡枇杷啦,捡枇杷啦。枇杷劈劈啪啪地掉了下来,像是下雨一样,我又惊又喜,叫着喊着,将枇杷从地上捡起来,把毛擦一下就放进嘴里,味道是特别好的。

现在想着小时候的我,也有一股巨大的暖意。

后来对枇杷的印象便越来越淡了,在各个地方走来走去,见到的枇杷都比故乡的大,也更好看,但是看着这些枇杷,也不大引得起胃口,因为没吃就知道味道必定是寡淡的。有次去兴义出差,回来的时候,见到一路上都有人在卖枇杷,差不多蜿蜒一公里路了,于是不禁感叹兴义的枇杷真是多啊。兴义的枇杷样子倒是很好看,本来想下车去买来吃的,但是又不好停车,便没买,至今想来是个小遗憾。

枇杷在市场上似乎不大容易见到,好几次想去买些枇杷吃也是空手而归,不知道为什么,或者只是我的记忆不准确罢了。

离别故乡很久后,再次回去,小时候我们经常摘枇杷的那棵枇杷树也没有了,听说是被砍掉了,但是去那里一看,树桩也是没有的了。于是不禁伤感起来,我和故乡的联系也逐渐被什么砍掉了,就像是那棵枇杷树一样,尽管留给我很深的记忆,但是追忆往事,却是什么都没有的。

归有光那句被差不多念叨得烂掉的名句,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觉到这种滋味,所以也很反感动不动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

最近越来越发现枇杷两个字好听,读着朗朗上口,光听名字就有了美好的想象。我认识一个诗友,她就以枇杷为名,感觉很符合她的气质。很多水果名都可以用来做名字,简单干净,细细回味,又觉意味深远,特别是那些常在古诗词中出现的水果名就更适合了,要是给女儿取个这样的名字,就更好了。这么想着,也很想生一个女儿,那时就可以检索诗书,取个最好听的水果名了。

枇杷,枇杷,细雨枇杷熟,空江杜若生,多美好的意境啊,想想都很沉醉。

枇杷还有一段公案,是关于苏东坡的,苏东坡在其诗《赠惠山僧惠表》中有句: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就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水果,苏东坡就说是枇杷。但后来人指出,卢橘并不是枇杷,想不到苏东坡也会出错,不过这反倒显得苏东坡可亲了。卢橘之所以不是枇杷,是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有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这里卢橘和枇杷并列,自然卢橘不会是枇杷了。后来李时珍也说,卢橘的确不是枇杷。

还有一个关于枇杷的故事是发生在明四家的沈周身上的,他有个朋友有次送给他一盒枇杷,并写了一个短信说,我给你送了一盒琵琶,还请你笑纳,但沈周打开一看,哪里是琵琶,而是一盒新鲜枇杷,于是就给朋友回信说,谢谢你的琵琶,但是我打开看时,听又听不到声音,吃又吃不出味道。他的朋友看到信,知道自己写了错别字,很不好意思,就写了一首打油诗说: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意思很明白,就是说自己写错了字,是因为自己年少时不好好读书的过错,后两句还嘲讽了一下自己。沈周这朋友很有趣,心怀也很坦荡,而且也很聪明,很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尴尬,沈周能有这样的朋友是很幸运的。

见枇杷有所思,故填词一阙:

[长相思 枇杷]

五月长,枇杷黄,犹有乡思在断肠,春风吹过墙。

买颗尝,满齿香,也信莼鲈非酒狂,几时还故乡?

2016/5/26于北京

微信公众号:生云楼
显示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