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踪白薇故里

 晓枫婉月 2016-05-30



寻踪白薇故里


文:佚名 编辑:晓枫婉月

 
 

      这是一个桂花飘香的日子,我邀宙泽、宙南两位友人来到著名风景旅游区———资兴市烟波浩淼的东江湖,寻觅白薇的家乡秀流村。搜寻她当年在家乡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乘坐一叶小舟,缓缓而行。我的前面坐着白薇胞妹黄显的儿子李宙泽,他年近八十,是现存和白薇接触生活最长的亲人之一。他的旁边是李宙南,他刚从资兴市政协副主席位置上退下来,是个作家,还兼着郴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老凝视着湖面一侧向我们介绍:白薇冲破包办婚姻的牢笼,1913年第一次背井离乡,到衡阳省立三师读书,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这湖底深处原是深山狭谷,成了东江河道的鬼门关,这就是人们称为“三滩十二浪”的险恶之地。宙南说:“白薇一个弱女子敢于独自一人到外面世界闯荡,甚至飘洋过海,只身到日本留学,需要何等的胆量和勇气啊!她抗婚出走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而她欣赏并赞美过的'三滩十二浪’惊险神奇景象,也成了她跌宕起伏人生的最好注释”。
    小船剪波前行,左边是巍峨的山峰,右边是兜率岛,上有兜率岩溶洞。宙泽说起外公和姨妈:我外公黄达人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同盟会,还投身于武昌起义保卫战。因不满政界黑暗,后回乡办学校、当医生、兴矿业。但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兜率岩修建庙宇,他捐资最多。每到盛暑时节,他都要带着聪颖过人的女儿白薇来这岩洞中的寺庙读书写作。在这里,她跟着父亲学习唐诗、宋词、元曲,还如饥似渴地读父亲从日本带来的小说、散文、剧本。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受到了文学甘露的滋润。以致于多年以后,她在那篇记实体散文中,对家乡的那个巨大无比的溶洞作了深情而又生动的描述,读后让人如临其境。
    船继续前行,宙泽望着湖面深情地说:“我们船下就是资兴南乡古镇———渡头。过去古镇繁华,还有私人邮局。她和何香凝、成仿吾、董竹君等人书信不断,获得解放区和大都市的信息,寄发自己书写的信件和文章诗篇”。渡头乡是白薇的家乡。遗憾的是东江水电站蓄水后,古镇和全乡绝大多数村庄田土都淹没殆尽,渡头乡从资兴的地图上消失了。渡口上方不远处曾有一座建筑风格非常特别的学校。宙泽说:“白薇和我妈成了这座名为二都学堂的学校第一批女生。解放前夕,这里又成了地下党和游击队活动的联络点,我目睹并参加了白薇许多革命活动……”。白薇一生都几乎在外面世界闯荡,但一九四七年底却又奇迹般回到了家乡,一住就是三年,这期间,她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资兴地下党活动和游击队斗争,并成为湖南游击司令部第三大队顾问,还参加了解放资兴县城的战斗。在这里,白薇果断发狠话,要弟弟把家藏的六条短枪交给游击队,并指令由游击队负责人和李宙泽连夜取枪。
    我们一路交谈着,轻舟很快进入秀流村地段。秀流村美女如云,这一带就流传着“洁偶的枣子,秀流的女子”。白薇在这里出生,长大成人。轻舟在这里停了下来,我们走出船仓,天空明朗,空气清新,视野开阔。向西眺望,远处是资兴八景之一的瑶岭晴云。主峰雄伟挺拔,天空碧蓝如洗,山顶云雾飘逸。近处的浦溪江变成了宽阔的湖面。往南看,是连绵的崇山峻岭。白薇笔下的“通天蜡烛”山峰显得比过去矮小了。青山的夹缝中是奔腾而出的东江河道,现在变得宽阔了许多,也平静了许多。我们站立在船头,船下就是沉睡在湖底深处的秀流村。宙泽感叹地说:
    “白薇深爱自己的家乡,最爱的是秀流,她爱这里的山山水水,花果虫鸟;她爱生活在这里的至爱亲朋,父老乡亲。她一生四次返回家乡,看望亲人”。宙南接着说:“在她写的'我的家乡’一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文中秀流村的秀美景色,像画坛名家的山水画。而文中展现家乡民俗民风,像一首韵味悠长的诗篇,把和谐、淳朴、粗犷的江南山区风情用细腻、奔放的笔调、浓缩成一种文化精品。这篇文章是十分珍贵的史料”。
    东江水库关闸之前,我曾多次路经秀流村,淹没前夕,我专程来到这里,与这美丽的村庄和淳朴的村民告别。秀流村是我这一生见过的最美的村庄,村前是绕村而过的一弯秀水,砂石铺地的河滩;村后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古树参天的茂密森林;村中花果遍布,绿荫如盖,整齐的小街在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屋宇中穿过。秀水中行走的客船和木排上那招手、吆喝的汉子,还有在码头上洗衣、嘻笑打闹的女子们,就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也许,今天的年轻人,知道白薇和她的作品已经很少,可她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是千千万万读者心中的偶像,连伟人毛泽东都一见到白薇就说:“我常记起你,你和丁玲是我们湖南的女作家。”
     船靠近青草江村。来不及细看这美丽景色,我们很快找到村委老主任黄建业家。村里的几位老人谈起白薇:一九四七年九月份,白薇的父亲和白薇感情最深的四妹黄显相继去世。十一月,父亲的葬礼在青草江黄氏祠堂举行,附近的村民都纷纷赶来参加。白薇以沉重的心情回顾了父亲的一生,充分肯定父亲为国家、为桑梓、为家人作出的贡献之后,话锋一转,评说父亲不以国家为重、不以人民为大、不以革命为先,在与黑暗的社会、邪恶的势力斗争中退缩,学陶渊明归隐乡村。对父亲没有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没有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而惋惜。这个悼词引发了一些乡亲的反感,但在一些进步学生和见过世面的村民中引起了震撼。白薇还反复做弟弟和堂侄的工作,动员他们把田土分给无地农民,打开粮仓,救济贫困农民。她还策动进步学生、青年、逃兵组建地下武装。这支了不起的游击队发展成200多人的队伍,成为了解放资兴县城主力部队之一。
    从青草江过来不远,就是带头村,这里是白薇的原籍地。村中间有个祠堂,据村民们介绍是白薇父亲主持修建的。一九三八年七月半,在祭祖的日子里,白薇风风火火来到祠堂,不顾许多人的反对,硬把祠堂里的菩萨雕像、神主牌位通通取下来,抱到禾坪中,一把火烧个精光。

    白薇的弟弟早两年过世,侄儿、侄媳热情接待我们。侄儿特别讲到姑妈的俭朴。他指着我坐的木板沙发说:“这就是姑妈去世后,从她家里搬回来的家俱。最珍贵的家电是一台14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已捐给秀流公园里的白薇书屋。家里还有她在北大荒时,一个猎户送给她的一小张虎皮,作为姑妈的遗物珍藏至今”。
    告别乡友,我们一行三人来到青草村后的山坡上,远处桔林里,不知谁唱起了一支悠扬的山歌,宙泽老人从皮包里拿出一本《白薇评传》,久久凝视。书的封面是白薇20多岁时的照片:长长的秀发自然垂下,披在两肩,细眉弯弯的,一双秀眼从圆圆的镜片后面露出浅浅笑意,丰腴白嫩的脸、秀挺的鼻、弓形的唇、恬静、文雅、优美、端庄。望着这天仙般的白薇,我一声感叹:弹指一挥间,这人与作品一样美的中国著名女作家,自1987年逝世之后,已整整离开我们二十三年了!
    我们伫立湖边岸上,但见波光粼粼,碧水如镜的东江湖上,叶叶轻舟驶过,如画般的美境,如诗般的意境。啊,东江,秀流,白薇,在这万顷碧波之中,我们终于寻觅到了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