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升初,我们到底拼的是什么?

 培根阅读 2016-05-30


小升初这件让家长揪心、孩子无助的大事,到底要怎样才能赢得先机?要如何选择学校?怎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希望这篇攻略为你解答疑惑!

小升初到底拼什么?
公办好还是民办好?哪个更适合孩子?

小升初咋衔接?

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心理如何过渡?


小升初到底拼什么?
拼的是父母的教养

每年一过三四月,就是小升初家长最着急的日子。此时,不妨来听听一位校长的观点:小升初的优秀不是突击来的,真正的素质教育从出生就该开始,到小升初的时候,是12年教育的累积。

你看,一个班的孩子,教材一样、老师一样,其实智力也都差不多,为何有的就成了“学霸”呢?其实答案早在“基因”里就埋藏了,优秀的家长,早在小学时就特别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到了初中,实际上就是拼习惯。一般来说,女学生比男生成绩更好,为什么呢?就是女生成熟得早一些,行为习惯一般比男生好一些,所以成绩就优秀些。

而孩子年龄到了,父母对孩子的引领作用更大,父母的眼光、视野、胸怀甚至品行,会潜移默化影响和激励着孩子。

袜子和内裤,能不能放在一起洗,为什么?

你几天洗一次碗?

别笑,这不是幼儿园老师的问题,而是小升初面试现场一考官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难倒了很大一部分的考生。

家长和孩子往往只看到语文、奥数、艺体等考试,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考试,那就是孩子自理能力的考试、行为习惯的考试、学习能力的考试、思维方式转变的考试,这些看不见的考试,往往决定一个孩子最终成就的大小。很多孩子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连袜子都不会洗,这样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所以,所有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大人的问题,问题在孩子身上,根源在大人身上。

那么,即将面对小升初的家长,扪心自问一下,你的孩子学习习惯好吗?初中课程增多,知识的宽度也比小学阶段大得多,孩子的习惯能适应强度更高的学习吗?对即将进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公办OR民办?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读公办学校花费少,孩子就近划片入学,离家近方便家长照顾;
 民办学校可以择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好,竞争氛围也更加浓厚……

每年小升初,不少家长都会罗列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优劣来进行比较,孩子读公办好还是民办好呢?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家长们而言,民办学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择校”,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学习成绩、综合素质)进入心仪的学校,这消除了大部分公办学校实行“多校划片”带来的不确定性。然而,优质民办校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学费又使得家长们心生犹豫,于是各种负面情绪随之产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焦虑”的家长:

 他们会给孩子同时报五六所民办校(以前没有限报规定),让孩子在假期里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各个考场;
 他们会在孩子三四年级时,去学习奥数,不管是否适合,只为小升初做准备……

“焦虑”中的家长唯恐孩子不能读到一所好学校,而很少会有家长沉下心来研究孩子适合哪所学校。

其实,在发达国家,也存在着择校,但由于其公办学校大致均衡,只有少数家庭会根据子女的个性、特点、兴趣,结合家庭的经济情况选择私立学校,这种择校属于“办学特色择校”,而非“办学质量择校”。

虽然目前武汉公办学校的教育均衡程度还无法完全消除“办学质量”的择校,但近几年,武汉义务教育段校际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所以,家长们在为孩子择校时,应该将“特色择校”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如何判断孩子适合公办还是民办校?

公办、民办学校最大的差异其实在于生源质量,民办生源质量要高一些,孩子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更大。同时,教学成绩是民办校生存的基础,学校在考试方面也抓得更紧,这需要孩子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而公办学校性价比更高,大多数不用住校。

“家庭经济条件好,孩子学习成绩尚可,抗压能力强,家长工作又忙碌的家庭,可以考虑民办校。”这是来自一些热心家长的建议。不过,还是那句话,只有适合孩子、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小升初咋衔接
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心理一个也不能少

研究表明,多位获得美国顶尖大学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在这些学霸们小学到高中12年的学习生活中,初一是他们记忆中最难熬的时期。

 比如在刚上小初衔接的时候,因为不习惯住校产生了强烈的恋家情绪,不得不走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比如初一时,面对身边优秀的同学们,胆小、害羞。通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才渐渐适应了初中的生活。

初中不同于小学,最突出表现就是“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付不来。很多小学成绩优秀的孩子上初中时发现,考试不那么容易拿高分了,由此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如果碰到那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孩子,成绩的波动加上进入青春期,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厌学情绪。

小升初的衔接,首要衔接的是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心理。心理上要让他们知道上初中后,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个人机会都是均等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第一。

同时,要让孩子养成科学的时间规划能力、独立钻研问题的能力,并寻找适合自己的高效率学习方式。中学老师们教学更多是引导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小学到初中是被动变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更有优势。

除了孩子,家长们也要做好小升初的衔接。

如果小学家长是全方位参与的模式,那么到了中学,应该学会给孩子们更多自己成长的空间。在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中,学习成绩并不是第一位的,更多的是陪伴和心灵层面的交流。

最后,要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目标,学会规划。中学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慢慢寻找到专业兴趣点,学会设计自己短期目标甚至中长期目标,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