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如果不是心里有事,谁都想早睡晚起。但即便再累,躺下就是睡不着,早上还得上班,孩子、老人要养...... 完了,越想越睡不着了,一点了。。。 失眠背后的秘密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了,生血的能力差,血不足就导致不能很好的养心。 为什么血不足以养心就会导致失眠? 《黄帝内经》云:“心舍神”,神就好比是身体的司令,平时它在脑里办公,住在心里。 如果身体气血津液不足,不能很好的养心,“神”无法顺利回家休息,就导致失眠了。 治失眠,有它就好! 江湖传言: 失眠是现代病,它与压力焦虑等等直接相关,但古人就吃得香睡得着。 大概100年前的嵊县(今绍兴境内)有一个姓吴家的产妇,出了月子之后突然高热口渴,汗出不止,心悸失眠。吴氏一家还有些经济实力,请当时的名医张锡纯到家里医治。张锡纯生于1860年,也就是火烧圆明园那一年。他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张锡纯到吴氏家里诊断之后,先是自己开了一方,吃完没用;然后用张仲景著名的酸枣仁汤,也没用;再用归脾汤,还没用。一代名医张锡纯有点懵了,这咋办呢?这时候旁边有一人说,要不用我们的补药试试?张锡纯没搭理他,懂什么呀,胡说八道。 没想到第二天,这个产妇的公公一大早来找张锡纯,说产妇的病好了,昨晚就没失眠,睡了一宿!张锡纯更晕菜了,拿来公公熬完的药渣一看,这不是茯苓吗? 张锡纯呆坐半晌,“危坐思之”,突然明白了茯苓在其中的功效。 后来他专门针对茯苓做了深入研究。越研究越发现茯苓是个利湿健脾安定心神的好东西。他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里不但详细写了这个案例的经过,也对茯苓的功效做了不少总结。从治疗失眠上看,茯苓确实有独到的功效。 茯苓怎么治的失眠? 茯苓气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寒热烦满,久服安魂养神。 ——《神农本草经》 ① 茯苓粥 此方也是三苏长寿秘方。 因苏辙少时多病,32岁那年,苏辙结识一位孙医生,食茯苓,一年疾竟愈。此后,他便研究药物养生。他认为,茯苓乃补肾脾之养生珍品,可“解急难于俄顷,破奇邪于邂逅。” 遂创作《服茯苓赋并引》 “松脂流入地下为茯苓,茯千岁,举则为琥珀”。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若久服则能“安魂魄而定心志”。 将茯苓做成粥,是因为粥最易消化吸收,能快速帮助我们补充身体津液水平,津液足,血足,血能养好心,是保证良好睡眠的前提。 食材: 茯苓15g、大枣4枚、大米100g 做法: 1、茯苓提前浸泡2小时,大枣和大米清水洗净。 2、除大枣外一起倒入锅内,放入3瓶普通矿泉水的分量的清水,大火先烧开,然后转小中火继续熬煮30分钟,放入大枣,再煮10分钟即可。 四神汤 在诸多用到茯苓的补益食疗方里,最出名的一定是“四神汤”了。由芡实、茯苓、山药、莲子组成,配合性温的糯米,搭配在一起,祛湿健脾,安神助眠。 食材: 四神汤一份 做法 1、所有食材清水洗净,温水浸泡1小时。 2、一起倒入锅中,添加1000ml(约)的清水,大火烧开,转中火继续煮50分钟。 美国睡眠基金会最新建议,26~64岁成年人每日睡眠时间以7~9小时为宜。 而咱们中医讲睡觉就是给身体充电得过程,从而保证第2天的正常活动。 中医的“子午流注”中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联系起来,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丑时 (凌晨1点至3点),肝经最旺。 寅时 (凌晨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辰时 (早7点至9点),胃经最旺。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由此可以看出,晚上11点前就要入睡了,早起一定要吃早饭! 微信搜索公众号“小主千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