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失业建筑师的自白

 wangdouzhi 2016-05-30

连续下了好几场雨,此刻的魔都已进入了初夏的梅雨季。

刚从杭州回来,碰巧见到了跳槽新公司的前同事,他说最近加班比较忙,我说晚上等他一起吃个饭。正是吃小龙虾的季节,于是在南京西路某商场屋顶的大排档,再点了几瓶啤酒我们就这样聊了起来。

他向我抱怨这两个月来,新公司如何忙,项目如何无趣,并说羡慕我现在如此潇洒自由的状态,劝我如果可以以摄影为生,就不要再回来上班了。我说其实我离职这两个多月以来,感觉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倒是又认识了几个好朋友,对于摄影之路只是在迷茫中前行,毕竟这事急不来。接着他回答如果你在原来的公司只不过是又加了两个月班而已,这令我再也不好接话了……

晚上归来,思绪万千,工作了接近三年的建筑设计,这样说放弃就放弃,其实多少还是有点不舍,毕竟从学生时代就是一路热爱着走过来的,这也让我有了写这篇文字的想法,或许回顾一下来时的路,可以为了更好的将来。


[故乡的瓦 摄影:田方方]

不论我走到哪里,自己仍是个乡村青年

所有的去处,都跟来路有关。

严明在《大国志》里说,人生是自己的,尽管你最初被安放在某个起点不同的城里,或某个基因的序列中,爬升既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某种责任,也是自主的奔跑和自我轮回。

其实比较幸运自己能够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所以自己的童年几乎是在一种原始而野放的状态下度过的,当时你能够接触最多的便是那些最真实的自然,冬天在收割后的稻田燃烧野草,放牛打滚,夏天在小溪里抓鱼捞虾,围潭游泳,春天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提着竹篮子到处挖鱼腥草,秋天则有金黄的麦子和熟透的柿子,由于物质的匮乏,我们只能努力的在自然中获取玩具和快乐,这种童年现在回忆起来依旧是那么迷人……。但是刚过我们这一代,村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始的自然环境被现代化的边缘势力入侵与破坏,那些小孩再没有机会经历我们曾经可以经历的一切。

所以我一直认为,我的美学教育应该来自那些童年的成长记忆,一种有别于城市精致物质生活的原始而自然的成长状态。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在那个应试横行且落后的乡村教育年代,能把这个兴趣一直保持到高中也算是万幸,也正是因为喜欢画画,所以大学毫不犹豫的就选填了建筑系,因为看了一下建筑系是唯一可以和画画扯上关系的专业。以至于在上大一的素描基础课的时候,一进画室就兴奋的不得了,而这种兴奋后来则顺利的转接到对建筑设计的热情上来。



[大学旁边的黄家湖,清晨准备出发的渔人 摄影:田方方]

在粗放的建筑学教育里成长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国内非老八校的建筑高校来说,我们受的建筑学教育大概也都差不多,有限的师资力量和基础硬件设施,不过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优势资源大多集中在沿海的一线高校。不过我还是惊叹于我们当时的学习状态,也会通宵画图,花整个周末去做建筑模型,虽然学院连个模型切割机都没有提供,但是大多数同学还是乐此不疲的玩弄那些廉价的KT板。在周末出去画个速写,参观个建筑,谈论一下最近看的新书,心怀各种大师情节……。其实在内陆高校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照本宣科式的做法,设计课题也没有特别的新意与挑战,然后国内高校之间交流的机会也很少,更别说与国外的高校有什么交流了,当时我们学院都很难请到一些知名的学者做演讲,更别说建筑大师了。记得有一次伊东丰雄来武汉,当时整个报告厅都被周围的各大建筑学子挤爆了。

在大一大二除了画室有些记忆深刻之外,其它的记忆都模糊了。加之我们刚好在一个大学城的新校区,离市中心也比较远,不仅信息比较闭塞生活也比较闭塞。

那个时候还有新闻听说有学生在外面偷农户的菜被农民打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荒诞可笑。而对于我来说,到了大三才真正开始步入建筑专业的学习,因为当时有个刚刚来的老师,比较有激情和革新性,想成立一个类似于创新基地的组织,主要参加一些建筑设计竞赛(之前我们学院在这一片基本是空白),当时邀请了我加入,还有几个学长一起,可以说我之后大学的三年就主要在这个组织里面度过了。我们花很快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专业作业,然后空余时间都花在参加各种竞赛上面了,当时那个老师一直给我们灌输说大学不要谈恋爱,这是浪费时间的事情。结果大学毕业,我还真的没有谈过恋爱。以至于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大学没能好好找个喜欢的姑娘一起压遍校园的马路吃遍外面的小吃摊了。不过可喜的是我们当时还是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几年下来获得了好几个竞赛奖,这对于我们这个默默无名的学校和默默无名的专业来说,都是开创性的。



[流金岁月,夕阳下的同济大学主楼 摄影:田方方]

一切始于选择,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出改变

毕业后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学会,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大多数人毕业后的普遍感受,这种感受来自对教育环境的否定,甚至对自我的否定。一部分有条件的同学毕业就选择了继续出国深造,像我这种人也还是不甘心的,退而求其次只能选择和一群人志同道合的人去考研了。

而对于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乡村青年来说,当和小伙伴们第一次去了清华还有同济的建筑系之后,这种自我否定感达到了一个高潮。感觉东西部教育条件的差距比想象中的要大,尤其是当我在同济旁听了大半年的课之后,对之前的本科建筑系教育彻底否定了,而自我觉得那一点点知识体系也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那个时候疯狂的看书听课,这种状态现在回忆起来就很棒,虽然很多书看的不完全懂,我记得我在宿舍硬是两天没出门看完了《癫狂的纽约》,在周末拿着一个卡片机跑遍了江浙沪的大师建筑。虽然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考上同济建筑系,但就是这种激情为建筑系的学生时代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凌晨,公司的一名加班的设计师睡着了 摄影:田方方]

自己是一名建筑师,却有愧于这个时代

离开了校园,顺理成章的就选择了工作。我想我这种类型的人应该代表了中国建筑设计市场的主力军:即毕业于普通建筑院校,接受过中国式的本科教育,没有留学经历,无法一开始就在有先锋实验性的设计事务所找到工作机会,而是成了大多数设计院的绘图员,浩浩汤汤的就加入了疯狂造城计划的一代人。

当时我选择的公司还是国内私企中的佼佼者,当时正逢地产的黄金年代,我们都还没有经过正规的岗位培训就进入了繁忙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就这样一晃差不多接近三年的时光了,不多也不少,见过甲方下过工地,出过方案参加过项目会,项目一个接一个,其实这样的工作状态很容易就让你习惯和忘记时间,蓦然回首,那种感觉很害怕,因为你觉得你一点思想没有了,你成了一个盲目的电子民工,在那些开发商追名逐利的无数项目中,你只不过是一个任人差遣的绘图员,为了利益最大化去使用廉价材料,设法偷面积,却从来没有讨论过与建筑设计本质相关的东西,也从来没有时间去思考建筑强大的社会属性。这也是我为什么经常说自己是一名建筑师,却有愧于这个时代的原因。

如果运气不好,工作的两年遇上一个毫无追求的团队将是无趣的,你会眼看自己的激情与梦想一点点耗尽,于是你想改变点什么。尤其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因为建筑市场的低迷,这种疯狂与变态愈演愈烈,之前你还可以为了勉强过得去的薪水忍辱负重,但是现在你不仅要开启终极加班模式,还要忍受月底那微薄的薪水的羞辱,你不再相信领导的鸡汤了,你要为每个月上涨的房租而做些改变。而的确我身边有太多人在这个时间点甚至之前就选择了跳槽,但是除了少数幸运儿之外,更多的人只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但在我眼中他们是伟大的,他们和那些日理万机的明星建筑师一样可爱,因为他们一直尽可能的在与这个时代和命运抗争,在此我要向那些依旧战斗在前线每天加班画图的同胞们致以崇高敬意。



[刚刚入职那会儿在公司举办了一次小小的建筑摄影展,海报图片拍于某个通宵加班之后的公司楼顶]

摄影拯救了我的生活

有很多人问我,尤其是身边的同学和同事,同样是建筑师,同样的加班,为什么我每天还能拍那么多照片,参观那么多建筑。其实我想说摄影对于我来说并不是突然事件,而是在长久的迷恋中慢慢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的。尤其是在工作的这两年多时间里,摄影成了我工作之外的唯一乐趣,我曾经一个人拿着相机通宵游荡在南京东路的苏州河畔,里面的各种小人物的故事至今仍然可以讲到一整晚,也或许是从那些时刻起,我对魔都有了新的认识,在每天上下班拥挤的地铁上,我拍下过各种人的表情,在周日的晴天游荡在那些破旧的石库门,某个街道的转角总会发现意外的惊喜。外滩长长的奢侈品商店,南京东路上永远拥挤的游客,新天地精致的商铺,凌晨马路上呼啸而过的跑车,酒吧里狂欢的人群,门口等待着打赏的乞丐,到处物色猎物的皮条客……而在城市深处,还有多少生活我们不曾可见。


[深夜在南京东路弹琴的老人,他是一名退休老师,妻子离世,儿女不在身边,独居附近,半夜出来只是为了打发孤独的时间 摄影:田方方]

而当黎明到来,我喜欢一个人在屋顶感受那种城市被光线唤醒的感觉,万物被光洗,连同自己的身心,只有那时,你才会感受到万物平等。那些破街旧巷里又会响起孩子们嬉戏追逐的声音,阳光穿透晾晒的衣服和床单,在斑驳的的砖墙上移动。安静了一夜的高架又恢复了车水马龙,上班族开始占据各个高楼大厦。一切都那么和谐有序,好像被精心安排过一样。感觉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个城市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位置,并努力的去获取幸福感。此刻你会由衷的赞美这个城市是多么的伟大。


[国庆期间在外滩集合的保安,也就是在那个元旦,外滩发生了踩踏事故 摄影:田方方]

有时候拍照太入迷,你会感觉自己像是活在电影里

的确是这样,因而你也会通过手中的相机去继续探寻属于这个城市更多的秘密,而最后你发现其实自己什么也没有拍下,但你享受了这个过程,我想这是在加班之外对平凡而忙碌的生活最大的慰藉了。

直到去年的四月,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阮义忠摄影工作坊,也正是因为这个机会,认识了很多摄影的朋友,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思考摄影,觉得应该拿自己手中的相机去做点什么,甚至这种愿望强烈到和我的专业工作发生了冲突。



[喜马拉雅美术馆 摄影:田方方]

相对于建筑师,摄影是一种更孤独的选择

做为一名普通的建筑设计师,你很容易就被繁琐的图纸所累,一个接一个的项目,会让你忘记时间的存在,当经历一个星期的忙碌之后半天的休息就会让你幸福感爆棚,你会因为一个方案的优化调整而感到欣喜,你会因为战胜甲方的一次小胜利而激动,你会沉醉于铅笔线稿优雅的线条,或者一张效果图诗意的空间……所以我常常说建筑师是一个单纯且容易获得满足感的群体。

但摄影不一样,你面对的是一台相机,你要和它交流,通过镜头去观望和理解这个世界,尤其是当你还需要通过相机来养活自己的时候,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就很难控制。


[震旦博物馆 摄影:田方方]

希望多年以后还可以回归设计

我最好的几个朋友经常质问我,你不能因为之前两年对工作的氛围不满,就放弃了设计。我想我是没有放弃设计的,只是暂时想换一种方式来爱,我现在的选择只是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建筑师。因为建筑和摄影都是我的最爱,似乎要二选一变得比较难。但是我目前的决定便是趁年轻好好做一段时间的摄影,尤其是是在建筑摄影方面,希望有进步和提高,发挥自己设计师的优势,在拍摄过程中也能够完成建筑专业方面的学习,为今后回归设计做一些积累。

现在很幸运的是自己也开始接一些建筑摄影的商业单子了,我想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此感谢那些帮助和支持我的朋友们,是你们的信任才让我走的更远,也是你们的支持才让我变得更加努力。



[朝阳 摄影:田方方]

最后想说如果还有诗和远方,

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爱更远的去处了。

希望我的每个朋友都找到心中所爱,勇敢前行!

—————————————————————————————————

“方方的田”是一个异托邦

一片用影像耕耘的心栖之地

……

此公众号将每周更新小编原创的摄影作品

我们关注城市/建筑/街道,以及那里的人们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