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祺●名人】向杜邦和洛克菲勒学放手

 竹叶清香茶 2016-05-31

官方网站:www.harmonyq.com

家族企业绝对是世界经济最重要的支柱,根据《Forbes》报导,家族企业占全球企业总数的75%;他们左右市场,支撑起全世界六成的GDP;提供了50%至55%的就业。然而,麦肯锡的全球研究结果则显示,仅仅只有17%的家族企业能活过第三代;而其中更只有5%能在第三代之后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全世界的家族企业经常上演财产或股权争夺的戏码,有百年历史的法国知名化妆品集团欧莱雅,时年88岁的大股东贝登考(Liliane Bettencourt)因馈赠摄影师友人巨额财富,不满的女儿愤而控诉摄影师涉嫌诈欺,并向法院声请指定母亲的法定监护人,官司缠讼三年,终于宣告落幕,母女携手大和解,计划加强管理在欧莱雅31%的持股,重新巩固家族势力。


豪门光彩的背后,纠结着权力、金钱与欲望,即便是血肉之亲,也无可避免。因此家族的荣光该如何延续?成了各个百年家族无可回避的大课题。


走过两百年的时光,杜邦绝对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古老企业。从巴黎移民到美国新大陆,幸运躲过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也开始了杜邦家族的不死传奇。


1802年,艾伦尼·杜邦(Eleuthere Irenee du Pont)以火药起家,在美国西部拓荒时期,杜邦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借着火药制作的研发改良,取得专利权的领先优势,事业版图不断扩大。但当杜邦欢喜迎接成立的第一个百年,严峻的挑战出现了,当时担任董事长的尤金(Eugene du Pont)过世,让公司的存续蒙上阴影,其他股东表示希望将公司高价卖掉,一片纷争之中,杜邦家族的三位堂兄弟出手买下,重组整顿了濒临崩塌的百年家族,杜邦王朝顺利朝向下一个百年迈进。



最早的杜邦火药运输车


从创办时期的一人决策,到家族势力的茁壮,杜邦采用保守的方式,透过姻亲的连结,繁衍财富。然而随着事业版图的扩大,杜邦家族成员充分意识到要成为跨国的大企业,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是必然的趋势,1967年,杜邦首度出现了非家族背景的CEO,变革更具弹性,一直到现在维系着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制度。



1952年2月,632名杜邦家族成员济济一堂,纪念先祖来到美洲大陆150周年。


时至今日,杜邦家族成员的比例在公司愈来愈少,不过在2009年《Forbes》公布的“美国最富裕家族”榜单中,这个历史悠久的家族,依旧盘据榜单,高居第八名,推估家族成员至少还持有杜邦公司15%的股权,持续保有财富,保守估计家族财产达150亿美元。


富过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则是另一个传奇。1870年,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创立标准石油公司,当年四千美元的投资造就了史上首位的亿万富豪。1911年,石油产业不只为洛克菲勒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私人财富,标准石油公司更成了市场上无可撼动的巨兽,贪婪、邪恶、垄断市场的种种质疑,让美国政府祭出“反托拉斯法”,将标准石油公司分割成三十四家公司。


当代美国史很难与洛克菲勒这个家族姓氏脱钩。第三代的成员尼尔森曾任美国第四十一任副总统;温斯罗普则担任过阿肯色州的州长,而同样是第三代的大卫,在银行界大放异彩,身价二十二亿美元,在财富渐渐隐而不显的洛克菲勒家族中,大卫是相对高调的,名列《Forbes》富豪榜第四百三十七名,是唯一上榜的家族成员。



大卫·洛克菲勒生于1915年,现居纽约,2015年福布斯公布其资产净值为30亿美元。


尽管洛克菲勒家族消失在管理阶层的名单上,却以更多元的方式展现其庞大的影响力。不同于传统家族企业牢牢紧抓管理权与所有权,洛克菲勒家族一方面透过资产配置,审慎管理家族财富,一方面也借由资助与参与许多基金会的运作,持续活跃在社会各个角落。


除了政治家与银行家,从洛克菲勒中心、大通银行、纽约当代艺术馆、洛克菲勒大学,到洛克菲勒基金会,从金融、教育、艺术、慈善,处处可见洛克菲勒家族的影子。



洛克菲勒家族兴建的洛克菲勒中心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已经成为纽约的地标建筑。


开枝散叶的百年家族,身为驱动社会往前行的引擎,继承的除了赫赫有名的姓氏与傲人的财富之外,在企业上,还得要有制度化的营运策略,莫让家族纷争影响众多股东权益,即便离开管理阶层,更有广泛的社会责任需要思考。


以家族为名,往日的绚烂,是包袱,也是祝福。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